随机推荐:
张居正最近有点烦。
在夷陵开设税关的事情,在苏泽上书后得到了通过,但是张居正也因此得罪了赵贞吉等为首的四川籍官员。
此后内阁的几次议事,赵贞吉都站在了高拱一边,对张居正的意见挑刺反对。
张居正知道,以赵贞吉的高傲,是不会投靠高拱的。
但赵贞吉就是这样恶心自己,也让张居正十分的难受。
其中更关键的,就是这个夷陵税官的官员人选,至今都没有定下来。
张居正提名的好几个人选,全部都被赵贞吉否决了。
政治即人事。
这个夷陵税关的主司人选十分的重要。
按照苏泽的计划,这个税官主司,不仅仅要对过往的货物征税,同时还需要进行数据统计,统计出入四川的货物总量,来决定下一年的免税政策。
那这个职位的可操作性就太大了。
赵贞吉不信任张居正的人,认为张居正的门生弟子肯定会少报出川货物的总量,多报入川货物的总量,从而减少出川货物的减免税额度,让四川的利益受损。
而赵贞吉提名的人选,张居正自然也是强烈反对。
理由也和赵贞吉反过来,如果这个职位被赵贞吉的门生弟子控制,那这个减免税政策只会越来越大,不利于张居正倒逼四川主动开征商税的筹划。
双方都僵持不下,这时候苏泽再次上书。
苏泽这次上书,同样是讨论这个税关主司的人选。
《请设夷陵兵备道兼理税关事》
这份奏疏的内容也很简单。
夷陵税关是朝廷争议的焦点,而且在夷陵州征税也需要协调各方,不是一个区区税官的主司就能胜任的。
如果没有地方官府的协助,是没办法办理好税关的工作的,别的不说,光是缉私逃税,就不是一个税官主司能做到的。
所以苏泽建议,夷陵州设置兵备道,由这个夷陵兵备道兼领税关事务。
这样一来,夷陵兵备道本身就掌管了夷陵的军政事务,手中有军队,才能更好的维持税关的秩序。
罕见的是,苏泽在这份奏疏中,推荐了新科状元张元忭,出任夷陵兵备道。
——模拟开始——
《请设夷陵兵备道兼理税关事》送到内阁,内阁辅臣都同意你奏疏的前半部分,同意设立夷陵兵备道,全面负责夷陵税关的事务。
但是后半部分,张元忭也是张居正的门生,赵贞吉反对由他出任夷陵兵备道。
而张居正也对张元忭这个始终和自己若即若离的弟子不信任,也没有全力推动他就任。
隆庆皇帝同意了你奏疏的前半部分,决定由吏部重新推选夷陵兵备道的人选。
——模拟结束——
剩余威望:3190。
若要完全通过你的奏疏,需要支付200点威望值,是否支付?
果然,设立夷陵兵备道,来兼管夷陵税关,这件事很容易达成一致。
这是符合大明政治惯例的,也就是由地方主官担任某个重要地方职位,来推动某项大事。
比如淮抚也是漕运总督,这样才能调动地方资源完成工作。
而这个夷陵兵备道的人选,也就成为各方争夺的重点。
苏泽没想到的是,张元忭这个新科状元,却没被张居正当做核心弟子,甚至不愿意在这件事上支持他。
难道是因为张元忭和自己走的太近了?
苏泽推荐张元忭,基本上是出于公心。
这位新科状元认同实学,不待在清贵的翰林院,主动去了普通进士都不愿意去的工部。
而张元忭在工部也确实做的不错,很快就独当一面,主持了城外炼钢厂和化工厂工匠宿舍的建设。
这批新式土楼的建设速度很快,质量也相当不错,足以可见张元忭的项目管理能力。
新科状元,七品翰林编修出任夷陵兵备道,这个调动也符合大明的官场规矩。
既然如此,苏泽选择了“是”。
威望值已经扣除,剩余威望2940点,已经在现实中完成上书,请等待奏疏生效。
工部。
张元忭刚刚从城外工地回来。
炼钢厂的规模越来越大,工匠也越来越多。
这些工匠如果全部住在城里,往来十分的不方便。
所以工部决定给炼钢厂建造新式土楼,用作炼钢厂工匠的宿舍。
这些宿舍可以租给不愿意往返城内的炼钢厂工匠,也可以分给未婚的年轻工匠,作为炼钢厂的福利。
这项工作原本是营缮郎中万敬的工作,但是直沽铁路开始建设之后,万敬就忙到发疯,于是将这个工作扔给了张元忭练手。
张元忭也不愧是状元,确实有天赋,他制定了项目规范,又规定了施工进度,同时又从营造学社毕业的工匠,任命他们负责现场监督,并且每日要向他汇报施工中不合规的问题。
张元忭又明确制度,在工程竣工后,工程总负责人,施工负责人,监理都要在建筑的石碑上留下名字,在工部留下档案。
日后工程出现问题,则要按照石碑追责。
张元忭用这项制度,让工部的工程质量提升了不少。
同时张元忭还会规定施工进度,制定更加科学的施工顺序,将工程分解成几个部分,让熟练的工匠专门负责一部分的工作。
这样一来,又提升了工作效率。
张元忭两项工作,赢得了工部上下的称赞,他负责的京郊炼钢厂宿舍楼,也以远超预期的速度完工。
当然,张元忭自己也整日扑在工地上,这才保证了他自己制定的制度能够严格执行。
所以等到张元忭回到工部的时候,他整个人都黑壮了不少。
由于好几天都没有回到工部了,张元忭刚刚回到部里,同僚们就凑上来,纷纷向他道贺。
张元忭一脸懵逼,一直到他的顶头上司把他从人群中拉出来,带到回到营缮司的公房,张元忭这才知道了为何同僚都围着他道贺。
“苏师推荐我去夷陵?”
万敬误会了张元忭,以为他不愿意外拍,于是解释道:
“这夷陵兵备道可是非同小可,夷陵税关事关朝廷商税大计,子荩如果能在夷陵做出成绩来,不日就能高升回朝。”
张元忭知道是万敬误会了,他连忙说道:
“万大人,下官不是不愿意外派,只是不明白苏师为什么要推荐我?”
张元忭的政治嗅觉很强,他听完万敬的解释,就知道这个夷陵兵备道非同小可。
今年年初的时候,吏部发布了新的条例。
担任六部主司一级的官员,有亲民官的经历,并且获得中等以上的考课结果,就能优先获得推荐。
这并非是隐性条件,但是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是朝廷越来越重视亲民官的履历了。
六部主司是正五品,也是从低级官员向中级官员的重要一步,快人一步就意味着比别人更容易升为高级官员。
万敬又解释道:
“夷陵税关不仅仅是夷陵一地的税关,还要统计出入川的货物总量,事关重大,如果子荩真的担心不能胜任,本官可以代你向子霖兄说情,请朝廷另派他贤。”
张元忭连忙说道:
“万主司!我愿意去!”
万敬点头说道:
“好志气!子霖兄也说了,这夷陵税关最是锻炼人,能将夷陵税关管好了,日后管理一省的商税都不是问题了!”
“朝廷的大势子荩也看到了,商税会越来越重要,而如今朝廷最缺乏的,就是懂得商税征收的官员。”
张元忭连连点头。
开征商税是技术活儿。
和土地税不一样,农业人口相对固定,无论是田税还是丁赋,都是通过土地绑定的人口来纳税的。
征税的难度,无非就是乡绅偷税抗税罢了。
这些账只要铁了心去查,总能够查清楚的。
但是商税就不一样了。
商人逃税的手段多种多用,而且很多商人都是路过当地,又不是本乡本土的人,逃税的收益大,所以这些年来,商税征收的难度也在加大。
而在征税从来都是考核官员的核心指标,如今山东、山西等已经开征商税的地区都已经发现,那些更擅长征收商税的官员,更容易在考评中获得优等,也更容易获得晋升。
张元忭当然明白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而且他本身也愿意到地方上锻炼。
万敬又说道:
“子霖兄虽然推荐了子荩,但是赵阁老反对的厉害,张阁老也没有表态支持你,事情最后还能不能成,还要看陛下和内阁的决定。”
万敬又说道:
“子荩啊,张阁老是你的座师,但是这次张阁老没有明确表态,你是不是最近公务太繁忙,忘了去张阁老府上拜见啊?”
其实万敬这已经是在提醒张元忭了,这样的要职必须要得到阁老的支持。
张元忭连忙说道:
“多谢万大人提醒,下官明白该怎么做了。”
等天黑之后,张元忭向张居正家的管事送上了拜帖。
这种时候,就能体现出状元的价值了。
如果是别的七品官,管事的根本就不会通传。
俗话说“宰相门前七品官”,这京师之中七品的官员如过江之鲫,根本没资格拜见张居正这样的内阁次辅。
但是张元忭是今科状元郎,他的名字可是占据了京师头条很长时间,张府管事也是听说过他的名字的。
“状元郎稍待,小人这就去通传。”
不一会儿,张府管事打开侧门,陪着笑将张元忭迎接进府:
“阁老在偏厅见状元郎,请随小人来吧。”
张元忭随着管事进入张府,来到府内会客的偏厅前,他深吸一口气,开始整理仪容。
张元忭还有有些紧张的。
自从他中状元之后,也仅仅是跟着同年来张居正府上送过拜帖,根本没有来拜见过张居正这位座师。
而张元忭去了工部之后,更是日常泡在城外,甚至连同年的关系都疏远了。
甚至京师中还有离谱传言,说张元忭是苏党成员,“只知道有房师苏泽,不知道有座师张居正。”
张元忭自然认为这是无稽之谈!
自己确实和苏泽更近亲些,在城外的时候也经常通过邮政信件和苏泽交流。
可说他是苏党成员也就太冤枉他了!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站在张居正家的偏厅前,张元忭突然有些心虚。
算了,还是硬着头皮上吧。
张元忭站在偏厅门前,拱手道:
“学生张元忭,拜见恩师。”
“状元郎请进。”
张元忭踏入会客偏厅,见到一身便装的张居正,正坐在偏厅中,端着茶杯向他微笑。
张元忭连忙行礼,简单客套之后,张居正让张元忭坐下,又让管事送上好茶。
“状元郎也是府上稀客。”
张居正这么说道,张元忭连忙下座拜道:
“弟子未能常来府上拜见,恩师恕罪!”
张居正没有纠结这件事,而是说道:
“状元郎是为了夷陵兵备道的职位来的吧?”
张元忭想了想,决定老实说道:
“弟子确实是为了这件事而来。”
张居正看向张元忭,惊讶于他竟然如此直白。
张居正笑道:
“状元郎是要效法毛遂乎?”
张元忭立刻说道:
“弟子正有此意,请恩师出题吧。”
张居正直接开始出题。
张居正的题目,除了财政上的问题之外,还有一些民生治理的题目。
张元忭这些时间在项目上的锻炼,也让他对于人性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而政治这东西,其实考验的就是对人性的认知。
几个问题下来,张居正摸着自己精心打理的胡子,看向张元忭,他仿佛看向一个小号的苏泽。
不,和苏泽还是没得比,但是也已经超过同期的进士了。
更重要的是张元忭这份自信,这份年轻人的朝气。
自己已经错过一次苏泽了,张居正想到这里,对张元忭的爱才之心更甚了。
等到张元忭全部答完之后,张居正说道:
“以后状元郎多来家中走动走动,夷陵兵备道老夫会帮你争取的。”
张元忭大喜,对着张居正又拜。
次日,张居正在内阁推举新科状元张元忭出任夷陵兵备道,首辅高拱也支持。
最终,苏泽的奏疏被皇帝御批,这样一个关键人选就定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