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文学
 
首页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侠 • 仙侠
都市 • 言情
历史 • 军事
游戏 • 竞技
科幻 • 灵异
搜索:
 
您当前所在位置:黄鹤楼文学>>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第422章 一力破十巧


简体手机版  繁体手机版
更新时间:2025-10-14  作者:肥鸟先行
 
张居正这一招的高明之处,就在这个设卡的地点——荆州府夷陵州。

大明凡是设置“州”的地区,都是明初重要的军事据点。

夷陵设州的理由实在是太充分了,这里本身就著名的古战场,三国时期汉昭烈帝刘备,就在夷陵之战中被东吴大将陆逊火烧连营。

夷陵,也就是原时空的湖北宜昌,这里是长江三峡水运的生死命门,其“上控巴蜀,下引荆襄”的地理格局,使之成为大明西部漕运、商道与军事调度的核心枢纽。

造成夷陵如此重要地位的原因,是长江三峡。

三峡天险,长江中下游能够通航的船只,到了夷陵就要换成小船,依靠纤夫闯过险滩,才能进入长江上游航道。

而长江上游,也就是四川的船只,到了夷陵之后,也要换成大船,再驶向长江中下游地区。

夷陵州就在荆州府治下,张居正用一府,乃至于一州之地,就控制了长江上游最重要的节点。

一旦夷陵设税关,就等于朝廷对整个长江上游地区开征商税!

苏泽不由的感慨,张居正的眼光还是如此的狠辣!

一州之地,撬动了整个长江上游的商税,这一招实在是太高明了!

可紧接着,内阁就爆发了激烈的冲突!

赵贞吉是四川人。

而如今长江上游最繁华的地区,自然就是四川了。

这等于说,张居正要在自己的老家荆州,征整个四川的商税!

身为四川子弟,赵贞吉如何能忍?

这甚至不是赵贞吉忍不忍的问题,在这件事上他如果不为四川出头,那赵贞吉就别想着老了以后归乡养老了,家乡父老都能用唾沫将他淹死!

赵贞吉带领四川官员联民上书,坚决反对张居正的建议,刚刚平稳了一阵子的朝堂,再次动乱了起来!——

报馆内。

沈一贯绘声绘色的说道:

“这次赵阁老是真的动了真火,他昨日上书请辞了!”

罗万化也愣住了,上书请辞是大臣对皇帝最大的威胁了,也可以看做赵贞吉用自己的全部政治声望,也要反对张居正的政策!

要知道赵贞吉的自从入阁以后,很少如此激烈的发表政治观点。

看来这次张居正是将四川官员得罪狠了!

沈一贯看向苏泽,他问道:

“子霖兄,你这次站在哪边?”

罗万化也看向苏泽。

赵贞吉是苏泽的姻亲,苏泽也被朝中的四川官员视作四川女婿。

但是商税这件事本就是苏泽提出来的,两人也都知道苏泽对商税的态度,在政治立场上,苏泽肯定是支持张居正的。

苏泽毫不犹豫的说道:

“这件事,我自然是站张阁老。”

罗万化和沈一贯都点头,苏泽果然还是苏泽,他本质上和高拱张居正都是一类人,就是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不惜肝脑涂地的人,绝对不会因为外部压力而改弦易张。

沈一贯虽然早有所料,但他还是说道:

“子霖兄,这次张赵两位阁老打架,你还是不要参与了吧?”

苏泽摇头说道:

“好不容易有了这么好的机会,我怎么能放过这次机会?”

沈一贯紧张的说道:

“那子霖兄家大娘子那边?”

苏泽不以为然的说道:

“我家娘子从来不干涉政务,赵家也知道这个道理,没有派人来劝说她,让她夹在中间难做。”

听到苏泽夫妇没有因此吵架,沈一贯也松一口气。

他家娘子和赵令娴关系极好,也不想让苏泽家里因为朝廷的事情产生裂痕。

这时候罗万化问道:

“对了,赵阁老反对在夷陵征收商税,总要有个理由吧?总不能说是夷陵征税,就是向四川征税吧?”

苏泽也看向沈一贯。

政治上的事情,总讲究一个“师出有名”。

总不能说四川抗拒交商税,就不肯夷陵征税吧?

沈一贯消息灵通,他立刻说道:

“这一次赵阁老和四川籍官员提出的争议,是‘不公’。”

罗万化疑惑道:“不公?”

沈一贯说道:

“是啊,这一次赵阁老的理由还是挺有道理的。”

“自古以来,都是四川向外贩售的货物多,从夷陵向四川运输的货物少。”

“如果在夷陵设置税卡,岂不是针对四川,专门向四川商户百姓征税吗?”

罗万化也点头说道:

“这倒是也有道理啊,赵阁老这个角度不错。”

三峡天险,虽然从上游进入中游,同样也需要纤夫来引航,避开三峡的激流和漩涡,但是总体来说,从四川运输东西出去,要远远容易将物资运输进入四川。

而四川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比较独立的地理单元,在农耕时代自给自足反而不是缺点,而是一个地区稳定的象征。

赵贞吉的理由确实也有道理,夷陵设置税卡,就是专门对出川货物征税了,那还真是脸都不要了。

这就和强制要求四川开征商税没区别了,也有违了苏泽当年商税的政治纲领——责权对等。

这倒不是说苏泽迂腐,而是政治可以暗箱操作,可以密室政治,但是对外宣传的政治口号是一定要做到的。

如果政治口号都无法遵守,那一名政治家就失去了立身的基础,这时候你再做什么事情,别人都会反对了。

原时空,张居正就是这样。

原时空的张居正,为了约束万历皇帝,不停地提倡孝道。

可结果是自己父亲去世,却不肯丁忧归乡守孝,还让门生弟子上书夺情。

这件事之后,张居正经营的政治形象破产,他也很快就倒台了。

责权对等,这是苏泽在开征商税时候提出来的纲领,自愿开征,这也是朝廷对商税的默认态度。

张居正这一招确实很精妙,但是确实有点不择手段,破坏了原本的政治默契。

“看样子张阁老要失算了,如今很多地方官员接到了消息也在上书,认为夷陵州征税太不公平,有违朝廷设置商税的本意。”

苏泽思考了一下说道:

“那这件事的争议,最后落在了长江通航的问题上了?”

沈一贯点头,他又摇头说道:

“这也是赵阁老高明的地方,长江水文就是如此,千百年来都是这样,拿这个理由出来反对,张阁老一下子就被动了。”

罗万化也暗暗点头,只能说这种高层斗争确实高端,明明是争的利益,却能套上各种高大上的说法。

罗万化自我感觉最近在政治上进步不少,可是和这些顶级选手一比,差距又很明显。

沈一贯比自己的水平高一些,至少沈一贯能够看透这些朝堂大佬的用意。

其实他们已经是官场中的佼佼者了,很多人进入官场四五年,却连官场的斗争规则都没摸透。

可偏偏在场就有一个苏泽这样的妖孽,已经能够和阁老们掰手腕了。

沈一贯和罗万化也看向苏泽,苏泽露出笑容说道:

“我还当什么事情呢,我这就写奏疏,支持张阁老!”

苏泽抽出空白奏疏,很快一份奏疏就写完了。

罗万化和沈一贯等苏泽写完,迫不及待的拿过奏疏,认真的读了起来。

《请设夷陵税关兼课税减缓征之策疏》

沈一贯看向苏泽,苏泽这是赞同张居正在夷陵设置税卡的奏疏,但是又提出要减缓征税。

“阁臣张公前奏请于荆州府夷陵州设立税关,以征长江往来商课,诚为裕国便民、厘清税源之上策。”

“臣详考其议,深以为然。夷陵为天下水运之枢机,凡蜀中商货欲通江左,江左物产欲入巴蜀,必赖此换舟转运,纤夫挽舟以济天险。”

“于此设关,扼其冲要,商旅辐辏,税源丰沛,既可充盈国库,又能循商道而明税则,实乃一举数得之良谋。“

“然闻四川籍官员或有异议,臣细思其忧,其情可悯。”

“盖因夷陵为蜀货出川必经之途,今日长江中下游溯流入川之货量,确较蜀货顺流出川者为少。若骤行全额征收,难免蜀商独力承重,非朝廷平允之道也。”

“为示朝廷体恤边省、均衡税负之意,臣特陈缓征之策:”

“请准于夷陵设关,然所征商税之额,当以出入川货物量之均等为衡。”

“即待溯流入川之货量,与顺流出川之货量相侔相抵之时,方行全额征课。”

缓征?

沈一贯和罗万化明白了苏泽的设计。

缓征就是按照入川和出川的货物量,按照差额比例来减缓征税。

苏泽还举了一个例子,如今出川货物差不多是入川货物的五倍,那按照这个方法计算,就对出川货物征收五分之一的商税。

沈一贯皱眉,这个方法其实算不上多么高妙。

甚至可以说是漏洞很多。

但是作为一套权宜之计,倒是也算合格了。

如果是别人的奏疏,沈一贯大概也会称赞一句巧思了。

可这是苏泽的奏疏。

这样和稀泥的奏疏,竟然是苏泽写的?

可苏泽这份奏疏,确实是一个缓解现在朝堂矛盾的好办法。

“子霖兄,你真的要上这份奏疏吗?”

苏泽点头,沈一贯说道:

“也对,夷陵征税确实是个妙招,这样的好机会千载难逢,先将税关设立起来再说就是。”

等到沈一贯离开之后,苏泽将奏疏塞进了手提式大明朝廷。

——模拟开始——

《请设夷陵税关兼课税减缓征之策疏》送到内阁。

你这份“和稀泥”的奏疏,并不符合高拱的利益。

张居正和赵贞吉的斗争,符合高拱的利益,削弱了张居正的威信。

但是高拱思考再三,为了朝廷商税的推动,还是支持了你的奏疏。

张居正和赵贞吉也各退一步,原则上同意了你的奏疏。

两人约定,户部每年统计两次,等到入川货物和出川货物相等的时候,夷陵税关就取消出川商品的缓征政策,足额对出川货物征税。

内阁大臣一致,皇帝同意了你的奏疏。

——模拟结束——

剩余威望:3040。

本次模拟已经通过,不需要强行执行。

果然通过了。

虽然苏泽这份奏疏看起来像是和稀泥,是向四川籍贯的官员妥协,给了四川商品出川的优惠。

但实际上,苏泽万分笃定,四川这种出川货物大于入川货物的情况,持续不了多久了。

原因也很简单,就是技术的发展。

蒸汽火车的实验已经开始,工部也投入了不少来改进蒸汽机,提升蒸汽机的效率。

按照万敬的说法,新式蒸汽机的动力已经达到了三马力,如果不计算成本,已经可以用蒸汽机代替马了。

只不过蒸汽机火车头的成本还是太高了,而且蒸汽车头的自重也不小,万敬测算,蒸汽机必须要达到十马力,才能达到现在马拉轨道车的运输效率。

可这也还不够,如果只是这样,还是竞争不过马,必须要继续增加蒸汽机的马力,从而运载更多的车厢,才能降低蒸汽火车的成本,真正投入到实际运营中。

在蒸汽火车有了突破之后,苏泽又向万敬提出了蒸汽轮船的构想。

实际上,蒸汽轮船的技术难度要比火车低。

火车的空间有限,还要考虑自重,所以蒸汽机不能太大,还必须要提升蒸汽机的热效率,才能获得更大的动力。

蒸汽轮船就不一样了。

船上空间大,一台蒸汽机不行就两台好了。

此外铁路的稳定性要求也高,传动装置更精密,而蒸汽轮船就没有那么多的问题了。

这些种种因素结合起来,让蒸汽轮船的项目立项最晚,但是已经取得了比蒸汽火车更大的突破。

而苏泽知道,一旦蒸汽轮船开始普及,困扰几千年的长江上游航运问题,从此就不再是个问题了。

轮船大大降低了逆流运输的成本,而四川这个经济和人口大省,外省的商人垂涎已久。

碍于入川成本太高,这才维持了现在的状态。

只要航运成本降下来,外省商人绝对不会放过这么大的市场。

那出入川商品很快就平衡,缓征政策很快就会取消。

等到了那个时候,四川为了保住本地税源,自然也要开征商税了。

这才是苏泽的计划,任由你手段通天,我只要老老实实发展生产力就是了!

一力破十巧!

佰度搜索悠久小說網.Хw全集TXT电子书!

上一章  |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目录  |  下一章
加入书架后可以自动记录您当前的阅读进度,方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搜索引擎输入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黄鹤楼" 就可以找到本书
其他用户在看:
黄鹤楼文学 - 免费小说阅读网 www.hhlwx.com
联系我们: hhlwx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