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文学
 
首页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侠 • 仙侠
都市 • 言情
历史 • 军事
游戏 • 竞技
科幻 • 灵异
搜索:
 
您当前所在位置:黄鹤楼文学>>秦人的悠闲生活

第一百五十五章 算术天才


简体手机版  繁体手机版
更新时间:2025-08-07  作者:张九文
 
田安抱着小公子坐在车辕上,小公子一点都不怕冷,一双清澈的眼睛正在看着四周。

美丽的关中雪景,让这个平日里很闹腾的小公子,平静了下来,他看着景色一动也不动。

皇帝家的家人出来遛娃,场面自然是很大的,还有大军护送。

冬日里的敬业渠都结了冰,一块石头砸下去,只能砸出一些白色的碎冰,也并不能将冰面砸碎。

扶苏带着妻小进入县内,如今的敬业县依旧没有分亭与乡,它依旧是一个整体的县,是因为这里的人们习惯了原本的生活,而且这里的人口依旧保持着原样。

寒冬天的造纸作坊与印书作坊都停工了,现在如今没有村民在这里劳作,只有木匠作坊还有些老木匠正在刻着雕版。

当公子到了县里,叔孙通才知道公子来了,他才急急忙忙去迎接,才知道公子早就进入了作坊内。

现在,扶苏就站在水池边,水中没有纸浆,早就将水排空了。

叔孙通走得很着急,宽大的袖子随着走动,前后摆着,快步来到公子身后,他行礼道:“公子。”

扶苏走向已放干水的池子,池子有半人高。

叔孙通也小心翼翼下了池子,跟在公子身后。

扶苏道:“张苍写了书信给我,你也不用担心以后的敬业县会一直入不敷出。”

叔孙通行礼道:“臣只是担心,一直依靠咸阳的供给,敬业县怕会成为负担。”

“我知道你的意思,无妨……以后会好起来的。”

叔孙通尴尬一笑。

“这么好的作坊,一旦丢了就太可惜了,”扶苏抬首看着作坊的屋顶,这里的屋顶有着一根十分巨大的木梁,以及各种木架支撑着屋顶。

扶苏离开池子,又道:“就算是成本巨大,我也会继续维持这个作坊。”

叔孙通颔首,站在公子的身后躬身行礼。

县里除了这三个巨大的作坊,其实这里的一切都是一样的。

得知公子还要去渭北,叔孙通就站在村口,送别公子。

望着公子的车驾走远,叔孙通转身走回村子里,回到县府内,就见到了正在抬着一摞文书回来的司马欣。

叔孙通帮着司马欣将一摞摞文书都整理好,低声道:“现在的公子不再是以前了,以前的公子会看着渭南,如今公子的目光也不只是在这里了。”

司马欣坐在县府的一侧,正在给各县的文书写着批注。

最上方的郡守位置依旧空着,叔孙通知道张苍也只是暂领郡守一职,等到白渠开凿完成,张苍又会回到咸阳,帮助公子扶苏处置国事的。

县府内,两位郡丞各自忙各自的事。

等叔孙通将眼前的文书整理好之后,他也发现自己也没什么事可做,只有司马欣依旧专注地看着文书。

入冬之后,孩子们还是要读书的。

第二天一早,叔孙通就又要开始教书,他刚打开门就见到了一个内侍站在门口。

这位内侍递上一张卷起来的纸,行礼道:“公子说往后还请老夫子教导小公子,小公子名衡。”

听罢,叔孙通拿过这卷纸,纸用红绳绑着。

冷风吹得胡子都在晃动,叔孙通解开系在纸上的红绳,打开纸张入眼的是一纸工整的隶书,其上写着小公子的名字。

公子扶苏让自己教导将来的小公子蒙学,小公子衡如今才三岁,要说蒙学还早。

在纸张的右下方盖着印,印是少府令印。

看来这是一次很诚挚的邀请。

叔孙通会意之后,又走回了屋内,写了一卷文书,与公子扶苏约定四年之后,让小公子衡来敬业县蒙学,还是他叔孙通亲自教导。

写完之后,叔孙通将回信交给了站在门口的内侍。

本来,门口的这个内侍说不定也是不得到回信就不离开的态度。

叔孙通自然是不敢怠慢的,写了一卷回信就恭恭敬敬地交给了对方,而后这个内侍就离开了。

教导这些孩子也就罢了,将来还要教导公子扶苏的儿子。

如此一来,叔孙通就觉得自己或许还要在这里留很多很多年,在教导小公子衡之前,按照约定要等四年。

教导小公子,也不知要教导多少年。

可能,这就是公子扶苏挽留人的方式。

如此一来,叔孙通觉得自己恐怕这辈子都不能离开关中了。

这样也好,反正叔孙通也不想离开这里了,恐怕齐鲁两地也不会有人再欢迎他了,其实公子不用做这些事,他也不想离开此地了。

送走了这个内侍,叔孙通在冷风中长出一口气,穿着布鞋踩在积雪上,一路朝着县府走去。

“老夫子。”有县民来报,“内史郡的人收到粮食了,问我们缺不缺人手。”

内史郡的距离渭南并不远,而且内史郡的北方就是正在修建白渠的渭北,叔孙通吩咐道:“让他们安排一些人手,去渭北修渠。”

“是。”

对方又策马离开了,关中就这么几个郡,距离近的郡就是邻居,郡与郡之间往来总要互相帮助的。

内史郡缺少粮食,叔孙通就愿意先给对方一部分,让他们支应县里的人。

而当渭南郡缺少人手时,对方也能给渭南一些人手相助。

寒冬时节,关中的人们都在窝冬,冬日里作坊里也没人,也只有正在挖渠的张苍缺少人手。

叔孙通就让内史郡安排人手去了渭北帮助张苍。

这也并不怕对方派去三两个人手敷衍,都是关中的郡,低头不见抬头见,要互相帮助,人情往来都知道分寸。

渭南郡也不会向内史郡要粮食,现在关中的人都知道,渭南是现在关中最富有的一个郡,渭南郡也看不上这么一点钱。

吩咐完这些事,叔孙通就要开始今天的教书,作坊可以不开工,天寒地冻不影响教书。

叔孙通要给三百个较为年长的少年人教书,他们以六十人为一班,每天轮流上课。

这三百个少年人就是下一批就要东出的支教夫子。

自这八百年的列国纷争以来,公子扶苏说过,这天下的书籍足够多了。

按照公子扶苏的说法,现在需要将这些书籍收为己用,用纸张将这些书重新都写一遍,而后教给世人。

用公子的话来说,书籍是固有的,教书的夫子是不一样的,比起书籍更在乎教书的夫子是什么样的人。

所以要从孩子蒙学开始,就要给他们教授思想品德,树立更好的品德观。

叔孙通知道,公子极其看重这方面,因此才会有老秦人的故事。

今天这堂课所讲的是越王勾践的故事。

这个故事叔孙通已讲了很多遍了,今天又讲了一遍。

当听完课的孩子们都离开之后,又有人送来了书信,书信是从西北送来的。

叔孙通最看重的一个弟子,也就是公子高。

这一年来,公子高一直在编写史书。

公子高希望用竹简与石刻来撰写史书,纸张是好用,但竹简与石刻能够更好的保存书籍。

公子高是一个守旧的孩子,他依旧用小篆书写着。

年复一年的教书,让叔孙通养成了一个习惯,每次讲课之前都要喝一碗茶水。

皇帝去了骊山过冬,扶苏则要留在咸阳城内,继续主持着国事。

闲暇之余,扶苏就想着造浑天仪。

古人对星空思考有数千年了,浑天仪是人类天文历史上的最大的转折点。

当年阴阳家邹衍用管子的残篇,《宙合》一篇,将天与地进行了阐述,当年齐国建设了观星台,有了七衡六间之说。

扶苏想要将现在的天文理论扩展到日月与五大行星,再增加子午线。

咸阳宫内保留着从齐国带来的玉衡组件,但扶苏不喜玉衡组件使用的烦琐计算过程。

最好,还是想着用现在的青铜器,重新造一个浑天仪。

北伐之后的第三年,今年过去的平静,按照公子扶苏施行的二十四节气,现在过了冬至,该是小寒。

关中的气候依旧严寒,又下了一场大雪覆盖了整个咸阳城。

小公子衡坐在父亲身边,他的目光看着眼前的书,他还不识字,只知道这个是书,他的目光满是好奇,好奇为何父亲如此痴迷看书。

放在扶苏面前的有两卷书,这两卷书分别是秦火算书,周髀算经。

看了许久,扶苏揉着眉间放松着眼睛,张苍不需要借用浑天仪,只是用算数就算出了日转一度是三百六十五日,月行每一天,十三点一九度。

而这在根据浑天仪算法的测算中,误差仅仅只有零点一度。

对此,扶苏是知道答案的,自己可以从答案开始反推。

可是对张苍来说,他不借用浑天仪这种运算工具,而是仅仅通过手中的笔的运算,就能将天文算到这种地步,其数学水平高得令人发指。

这个张苍,真是一个不得了的天才。

扶苏在一卷书的外封皮上写了两个字,这两字就是九章。

扶苏最早看到九章这卷书时,那是在很多很多年前,那时的九章数学还够精进,它应该再完善一些。

请:m.llskw.org

上一章  |  秦人的悠闲生活目录  |  下一章
加入书架后可以自动记录您当前的阅读进度,方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搜索引擎输入 "秦人的悠闲生活 黄鹤楼" 就可以找到本书
其他用户在看:
黄鹤楼文学 - 免费小说阅读网 www.hhlwx.com
联系我们: hhlwx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