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文学
 
首页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侠 • 仙侠
都市 • 言情
历史 • 军事
游戏 • 竞技
科幻 • 灵异
搜索:
 
您当前所在位置:黄鹤楼文学>>大明神探1546

第二百九十三章 给皇子选侍讲先生


简体手机版  繁体手机版
更新时间:2025-06-15  作者:兴霸天
 
“磐儿,来!”

听到娘亲的呼唤,一个约莫五六岁的孩童,不急不缓地走入院内。

他仰起小脸,神情认真:“娘,待弟弟妹妹降生,可否不再唤儿的乳名?”

朱玉英抚着微微隆起的腹部,看着这个乖巧的儿子:“怎么了?”

孩子抿了抿嘴,显出几分倔强:“儿已长大了。”

朱玉英忍俊不禁:“你自会走路起,步履就格外稳健,你爹爹说你安如磐石,这才取了‘磐儿’这个乳名,不好听么?”

“可孩儿长大了,不能唤我的大名么?”

“中诚!”

话音刚落,清朗的声音从外面传来。

“爹爹!”

孩子顿时眉开眼笑,方才的沉稳一扫而空,像只欢快的小鹿般飞奔过去,一头扎进父亲怀里。

海玥稳稳接住长子,目光越过孩子的发顶,与妻子温柔相视。

朱玉英一手抚腹,一手撑着腰身,眼中盛满幸福,但指了指大儿子,又忍不住笑意。

海玥也抱着长子,啼笑皆非。

这孩子的大名,叫作海中诚。

谐音只是恰巧,海氏子弟下一代取名,本就有个“中”字。

如历史上海瑞的三个儿子,就分别叫海中砥、海中亮、海中期。

后来海瑞绝了嗣,历史上的海玥将次子海中适过继给他,延续香火。

现在已经不需要了。

海瑞卸任淳安知县后,回京述职,由于是翰林院外派,又功绩卓著,便即出任浙江巡按御史,是天下一十四省里,最年轻的巡按御史。

品阶虽低,前途不可限量。

仕途顺遂的同时,海瑞的妻子也为其生了两子一女,可谓皆大欢喜。

倒是比起海玥家中的人丁还要兴旺。

当然海玥和朱玉英若想多要孩子,膝下自不只会有一个独子,肯定会再添一两个孩子。

但连续生育对身体的损耗实在太大,历史上不少得宠的后妃,正是因为频繁生产而伤了根本,最终英年早逝。

古人崇尚多子多福,却不懂或者不顾及这些。

海玥作为后来者,自然要为媳妇的身体考虑。

直到长子年满四岁,能够独立起居,朱玉英才再次有孕,怀上了第二个孩子。

此时先关心了一下朱玉英的孕期反应,再对着跟在屁股后面的大儿子笑道:“功课做得如何了?”

海中诚昂首挺胸:“请爹爹考校!”

“好啊!”

海玥来到书房坐下。

海中诚规规矩矩站在父亲面前,两只小手背在身后,稚嫩的声音清脆地响起:“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背诵得行云流水,字字清晰,没有一丝停顿。

“金生丽水,玉出昆冈。剑号巨阙,珠称夜光……”

海玥听着听着,眼中不禁流露出赞许之色。

儿子背诵时,小脑袋微微摇晃,却非机械的重复,而是带着对文字韵律的理解。

这点尤为不凡。

明朝士人家的孩子,普遍五岁左右开始识字,七岁前完成基础启蒙,而平民子弟则要到八到十岁。

以海中诚现在的年纪,能够把《三字经》朗诵完毕就不得了了,现在却背了大半篇《千字文》,这才渐渐停下,绝对是神童。

“好!”

于是乎,当最后一个字落下,海中诚仰起小脸,眼中满是期待,海玥也由衷地给出赞许,取出松子糖塞给儿子:“比起上旬又有进步,吃完别忘了刷牙……”

“唔!”

海中诚小脸乐开了花。

海玥伸手揉了揉儿子的发顶,触手是细软的发丝,带着孩童特有的温暖,也觉得心情愉悦。

不过夸赞完后,海玥又考校道:“你可知‘罔谈彼短,靡恃己长’是何意?”

海中诚眨了眨眼:“就是不要说别人的短处,也不要炫耀自己的长处。”

海玥嘴角微扬:“那么对外人,你要背什么?”

“《三字经》!”

海中诚立刻道:“我入宫给皇奶奶背诵时,背的都是三字经,停顿的次数,也要比两位哥哥停顿的多呢!”

“好!好!好!”

海玥大赞。

父子俩齐齐露出心照不宣的笑容。

“出来吃饭了!”

朱玉英的声音从外面传来。

饭桌之上,朱玉英等到儿子吃完离席,也提到了宫内的皇子:“听说陛下要为几位皇子选侍讲学士,用以启蒙……”

海玥目光一动:“这消息是谁在传?”

哪怕再无旁人,朱玉英也轻声道:“宫内宫外都有,不少命妇都在传。”

这位早已融入了京师命妇圈。

当年蒋太后初收其为义女,为她张罗婚事时,不少京师命妇是带着几分看笑话的心态的,觉得这段母女亲情长不了。

可这么多年过去,蒋太后与朱玉英的母女关系不仅没有淡漠,反倒越来越密切,当年爱搭不理的命妇们早已后悔莫及,乃至于竭力巴结。

对于这种虚伪的圈子,朱玉英早就心知肚明,当然也不会拒绝,很是结交了几位值得往来的闺中密友。

现在的消息,最早就是出于她们口中。

眼见有这样的机会,朱玉英也动心了。

三年编修,三年编撰,一年侍讲学士,海玥在翰林院已经七年。

他如今虽然年轻,但那是因为考中榜眼的年纪太小,论及资历,却是不比许多翰林差。

这个时候再晋升,不会有人多言。

毕竟当年得陛下亲赐表字,科举又是连中三亚,无论是圣眷还是功名,都无可挑剔。

本以为这位飞黄腾达,指日可待,却在翰林院硬生生磨了七年,且中途多次拒绝破格提拔。

即便是最苛刻的老臣,也得认可这份不骄不躁的性情下,养出的威望。

朱玉英由此觉得,夫君可以更进一步。

海玥却不着急,夹起一箸清炒时蔬,慢悠悠地咀嚼咽下后,才开口道:“她们可对几位皇子有所评议?“

朱玉英脸色微变,这话题可危险得很,若是儿子在,耳朵是肯定得捂住的,凑近低语,声音几不可闻:“当然是皇长子啊!”

海玥道:“哪怕陛下迟迟不立太子?”

朱玉英奇道:“那不是因为皇长子年岁太小么?”

“呵!”

海玥发出一声意味不明的笑声。

嘉靖如今已经有五位皇子,四位公主。

历史上,嘉靖到了今年,已经生了八个儿子。

但大多数没养活,唯二活到成年的,就是排行第三的裕王朱载坖和排行第四的景王朱载圳。

等到景王一死,继承皇位的就没有其他人选了,只剩下朱载坖,即隆庆帝。

这个世界的朱厚熜,则生了九子,夭折了四位,目前有五位皇子,其中三人大些,两个还小。

但除了长子朱载基,和历史上的基本吻合外,后面三个出生时日和母亲都与历史上的有差别,就连名字都变了。

次子是朱载壡,嘉靖十五年生,此世早了两年,变为嘉靖十三年生人,生母王贵妃;

三子干脆连名字都改了,从朱载坖变为了朱载垣,母亲也换成了另一位妃嫔,如今同样是五虚岁;

四子朱载圳,母亲依旧是靖妃卢氏,但出生年月反倒靠后,如今刚满三岁,得此名……

五子尚在襁褓里,并未取名,因为不知道能否长大。

所以理论上。

隆庆万历那一脉,已经没了。

当然,人不是那个人,但类似性情的皇帝依旧可能出现。

有些端倪已然出现。

比如在皇长子朱载基三岁时,朱厚熜就指派首辅严嵩、次辅夏言,教导其读书。

但任谁都知道,严嵩和夏言的斗争越来越激烈,这两位阁老在朝堂上的事情就已是千头万绪,根本没有心思教导三岁大的稚子启蒙。

所以启蒙的事情反倒耽搁下来,皇长子也就跟着两个弟弟,一起在后宫得到启蒙。

之前海中诚说入宫背诵《三字经》时,一起磕磕绊绊的两位哥哥,就是大皇子和二皇子。

而如今皇长子都八岁了,学业终究不能耽搁,这才正式从翰林院里面选翰林储才。

从少壮英才中简拔。

这位先生确实不能年长,毕竟皇子岁数太小,若选个年迈老翰林,万一中途去世,岂不让天家蒙受克师之名?更别说皇子学业中断的干系……

所以朱玉英才觉得这是夫君的大好机会。

可此时海玥却缓缓摇头,把话说得很是直接:“莫要参与此事,给皇长子侍讲,绝非好差事!”

“我明白了!”

朱玉英凝重,又露出一丝悲色:“不过娘似有意,催促陛下早立储君!”

海玥脸色终于变了:“太后的身体……”

朱玉英眼眶一红。

蒋太后于历史上是嘉靖十七年十二月病逝的,享年六十二岁,对于古人来说,这个寿数并不短。

而今已然是嘉靖十九年。

之所以能活得长,是因为蒋太后原本是死于疮毒折磨,不治而崩。

海玥知晓这点,在其关照下,朱玉英这个常年入宫的干女儿,特意有了这方面的防备。

于是乎。

得了朱玉英这个干女儿,当真是延年益寿。

如今老太太已然是六十四岁。

可惜躲得过疮毒折磨,却还是避不开年老的病痛。

近来接连卧床,今年的天气又格外阴冷,恐怕很难熬过去了。

“凤驾若西归……”

想到那位温和却不容置疑的太后,海玥不由地长长叹息,声音低得几乎散在风里:“安定的日子,恐怕要结束了!”

上一章  |  大明神探1546目录  |  下一章
加入书架后可以自动记录您当前的阅读进度,方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搜索引擎输入 "大明神探1546 黄鹤楼" 就可以找到本书
其他用户在看:
黄鹤楼文学 - 免费小说阅读网 www.hhlwx.com
联系我们: hhlwx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