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明池,自然是位于御苑的西侧。
这里遍植奇珍异草,茂林修竹,用小石板铺成的路径,曲折于草地树林之间,尽显幽情。
但池子周边这片地界,用碎石砌了一圈灰白矮堤。
树木难以在这里生长,便无阴影,池底又有活水,水质清澈,显得这块地方格外明净。
水中虽有荷花,数量却也不多,仅遥遥几枝出水,聘聘婷婷。
鲤鱼,寿龟,荷叶中的小青蛙,都是如此,为数不多,才更显得景致优美。
楚天舒站在矮堤之上,看向池中。
以他的目力,足以直视水底。
池底除了细小的水草,显得有点杂乱无章,别的,就算是那些石块摆放的位置,似乎都是精心设计过的,很有美感。
三百多个槐木雕成的小像,个个都只有婴儿拳头大小。
就这么分布在池底岩石之间,或高或低,错落有致。
郑家祖上原本是唐人,到郑回那一代,才被南诏兵马掠到南诏国来。
那时郑回的老母,带了老家的槐树种来,在南诏国内,逐渐长成一棵大树,其老母病逝后,郑回也悉心照料。
槐树本来有聚阴之效,这棵树经历两代人,寄托乡土情思,所聚阴气,清而不杂,不但不再伤人,反而隐有养神之效。
郑回本身也是一个高手,想必是他年老之后,与槐树气息呼应更深,这才有人死树亡,一同归寂的事情。
如此说来,这棵树也几乎可以说得上是风散神隐,寿终正寝。
精纯阴气,全凝于木质之中,有章有法,节节不乱。
因此木质沉重,入水直沉到底。
而郑天长用这块木料雕刻出来的小像,则惟妙惟肖,极度传神,非常能凸显拳法意境。
池底低洼处的木雕,大多作出桩功姿态。
有的身上只穿犊鼻裤,双足内扣,拧转如麻花,筋肉线条如钢丝般拧紧。
有的平趴在地,鼻尖离地不远,双臂极力张开,仅以两根尾指,点在身侧的地面,支撑整个身体。
有的身体曲转成环,以腹部触地,后腰上还放有一块岩石。
还有的身上捆紧了铁链,链条长度都与木雕动作,恰好相容。
小木雕上,还有红线勾出的一个个朱砂箭头,以粗细深浅,来提示体内运劲的差异。
这些练桩功的小木雕,哪怕身体已经显得十分苦痛,脸上神态却被刻得非常安闲。
而那些处于池底平坦处的木雕,则个个拧眉怒目。
抓拳踢腿,手刀掌枪,虽是小巧木雕,一股杀意几乎透体而出,身上的朱砂线条,格外深刻。
至于那些处于高处岩石上的木雕,则多为宽袍大袖,很难看出身上的筋肉动态,身形刻画,十分殊胜。
有的单足点地,似欲乘风,有的面上悲苦,眼角竟有泪滴,有的却露出癫狂般的笑容,还有的目光熠熠,傲然微笑。
也就是在这些高处的小木雕上,背面刻有大量武典经文。
楚天舒在岸边伸手虚抓。
那些坐落在岩石高处的小木雕,全都徐徐升起,破水而出。
不管原本体态如何,它们升上水面的时候,已全部转变为背朝楚天舒。
让木雕背部的经文一字排开,展现在楚天舒面前。
“天香妙舞,明王在手,劲发九天风,搅动三江水……”
这套拳谱,名叫《雨疏风骤明王指枪》!
拳法分为三个部分,一是专门用来打熬力气,运劲炼体的桩功。
二是专门用来搏战厮杀的招法。
第三个部分,则是专门用来冲击素王境界,以及彻底踏入素王境界之后,才能使用的招数。
也就是最上层那些木雕所代表的内容。
心血武道发展至今,万国流派虽各有缘起,所琢磨的,却无外乎是拳法心境和肉身劲力。
拳法心境,重在内修,也还罢了,肉身劲力的发挥,却跟外物有着很大的牵扯。
同一个人,用擅长斩铁的劲力,去水下战斗,就未必是合适的选择。
用足以震塌楼阁的腿脚,去面对一个以针为武器的高手,甚至可能反中陷阱。
武道尚且粗浅时,已经有刚劲、柔劲、渗透劲,等等差异。
最近百年里,万花齐放,天下武人,不断深入拓展,揣摩物性。
更是把发力之法,扩张升华成了一座浩如烟海的大宝库。
他们发挥狂想,经历实证,力求能够把天地万物,世间存在的任何因素,都变成自己最强力的武器。
把敌人身躯所淬炼出的一切物性,了然于胸,用最低限度的力量,就能在弹指间将其灭杀成灰,万劫不复。
但是,每一代人,精力终究还有其限度。
目前没有哪一流派研创出的拳法,能够真正做到“十全万有”之境。
破坏的目标,是金铁木石,还是夯土城墙,又或是火山岩浆……
敌人用劲练身时,模仿的是高山巨木,还是千层冰雪,又或是百斤蛛网……
作战环境中,能够用来传递力量的,是荒漠沙丘,还是大海波涛,甚或半山云雾……
这些影响因素,差异太多了。
越是深入研究,越明白万物的伟大。
各家武道派门,终究还是只能选择其中部分因素,形成自己这一脉的特长。
《雨疏风骤明王指枪》,擅长的就是,在有水但不多、或风很多的环境里作战。
“哦!”
楚天舒恍然道,“这里气候湿润,空气里水分本来就不少。”
“正殿顶端那个地方,因为够高,风力也足。”
“那心外一拳,差点遮断我的感知,除了是武道素王共有的特色,看来,也多少是跟雨疏风骤的打法有关。”
明王指枪的前两部分,木雕身上都没什么衣物,而第三部分,那些宽袍大袖,其实也不是真正的衣物。
而是代指,运用这些拳法的时候,水汽和空气,被肉身卷动、借用,所形成的现象。
至于,木雕脸上那些表情,之所以比前两部分,更多样化。
也是因为,心血武道修成素王之后,每一次体力的爆发,都包含着极大的情绪心力,在其中调控。
真正作战的时候,可以不让情绪外露。
但是,平时修炼之时,要真正把这些劲力施展到位,效果达到最好,就没必要遮掩自己的情绪心境。
“啧啧。”
楚天舒看着雕像,琢磨片刻,忽然撤销内力,右掌五指大张,掌心震颤,嗡然推了出去,又向后一抓。
原本那些雕像,都是被他以内力驾驭,浮在空中,此时内力一散,就要入水。
但楚天舒这一推一抓,纯以肉身力量,速度、角度,却都拿捏的刚好。
水池上空的气压急剧变化,一条水柱冲起。
湍白水花,如同喷泉,正好又托住了那些雕像。
水流打在雕像身上的力道,分毫不差的,抵消了雕像移位、下坠之势。
虽然使所有雕像,都略微摇晃,却也都不再坠落。
一滴水珠,迸向楚天舒本人。
楚天舒右手凌空一圈、一掸。
那水珠,被他的指甲掸飞出去,霎时间,斜掠过西明池上空,打在池子对面,一块假山石上。
假山石上,溅开几片石屑,水珠沁入石中,如一小巧圆坑。
楚天舒当初刚修成“武灶神”,用肉身劲力,控水成球,也不过飞出十来米,就松散了。
如果当时就能学到这雨疏风骤的技巧。
即使在同等体力的前提下,他也能把水球打出三四十米。
这是纯粹技巧层面的差异。
大唐世界这个时代,各国人们对于能称为“道”的东西,还是非常谨慎的。
当初,楚天舒刚来这个世界的时候,武夫还有粗鄙之嫌,武学技艺中,能被称之为法的,已经是了不得的成就。
现在却公认为道,当然不仅仅是因为武力上限的提升。
更是因为,肉身武学的每一个阶段,都已经被研发出了更高明的技巧。
纯因诸般技艺,美妙得不可思议,才不得不称之为“道”。
“不过,对现在的我来说,这明王指枪中,最有价值的部分,也就只是招数而已。”
“那些具体的熬力桩功,倒不必细学。”
楚天舒拥有《胜法总纲》,对别的功法,可以不学内功,只学成招数意境,就领悟到与之对应的天地元气。
心血武道,虽然没有内功,但道理也是一样的。
同样能只靠学招数,去领悟与之对应属性的天地精元。
本土武人,修成素王境界后,因为是纯炼心血武道,天地精元刚一入体,就会被肉体吸收,超出吸收能力的,就会自然散逸。
而楚天舒领略了明王指枪的天地精元后,却可以在刚一入体时,就用《太虚煮日真解》来接管,炼化成独门内功。
如此,他距离“玄功无漏”的境界,就能更进一步。
先修成玄功无漏,再谈自性无漏……并谋求,本土最高明的淬炼肉身之法!
“东来老兄,你攒了一百多年,现在可是阔了呀。”
楚天舒寻思着,“但我也阔了,到时候老友重逢,找老哥你换个功法,你应该不会拒绝吧?”
请:m.badaog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