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然极度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改装这些油轮让航速达到30节?这不是在做梦吧!
要知道因为边际效应,船舶的航速一旦越过20节,往后每提升一节都需要付出巨大代价。
大和号15万匹马力就能推到26节,可更小的衣阿华级为了突破30节就需要22万马力,动力需求增加了近50。
油轮也是,10万吨级的阿芙拉油轮也不过需要2.2万匹就能推到15节,可要是30节……22万匹也不行。
除开边际效应,油轮的水下船型压根就没有为高速航行优化,阻力巨大无比最高速度达到25节都了不得,哪怕动力充足更可能发生的是在达到30节前就直接解体。
迎着他震惊的目光唐文摆摆手:
“开个玩笑。”
鲁然松口气。
“其实只推进到24节。”
说完这句话后唐文才离开,留下更加茫然的鲁然。
快速油轮,这是唐文最终想出来的台风季应急抢运解决方案。
如果真的是无时无刻不在刮台风那确实无解,恶劣天气下停运是必然,但好在坏天气是不连续的,并且核心影响范围比较有限。
经过对过去的灾害时间总结,唐文确定即使在台风季南沙每隔十天半个月也会消停几天,能够进行原油输送作业和航运。
这个时间更精确一点在3到5天左右,基本上所有较为平和的“稳定期”都不会少于这个时间。
假如能在3到5天内赶在恶劣天气影响之前离开,石油输送就不会中断。
常规的油轮14,15节的航速肯定不够用,唐一分析后认为合理的航速应当不低于23节,这样就能满足恶劣天气下在72小时内完成往返运输装载作业。
市场上没有这么快的油轮,盖金就选择自己造,反正海上坏天气多的是,养一只快速船队专为恶劣天气下应急抢运服务。
进一步探讨后快速船队的基础航速被定在24节,这是个精心设计的数字。
之所以不使用蛮力硬堆功率是性价比太低,把十万吨的油轮推进到30节的动力需求至少是十万吨战列舰的两倍,既不必要也不划算。
若采用法系推进引擎,可以在必要时获得至少半个小时的8速度加成,加上SM旗帜5速度加成、以及传奇舰长10速度加成,总共约25的增幅刚好能把24节基础航速提升到30节。
如果遇到紧急情况风暴靠近,直接迭满Buff海上飙车避开危险了。
而平常对外公开24节的航速就并不过分并且足够快,同样1000公里距离,14节需要39个小时,24节只需要23个小时。
之所以选择买船是为了节省时间,五万或者十万吨级油轮自行建造也赶不上台风期,直接买回来改造动力系统和船型最简单。
通过LV2造船厂,购买的油轮将会修改前部船底流体形状并优化球鼻艏,需要16万匹马力以满足航速要求。
而5万吨级油轮采用同样方案,也需要10万匹。
这样答案就很轻松了,唐文直接选择统一套用2艘空想级的蒸汽轮机动力总成再略微提高压力超频,在标称16万轴马力、四轴驱动下10万吨级油轮就能满足24节,5万吨级油轮更是可以达到26节左右。
如果迭满Buff,5万吨级油轮的极端航速更是达到了32.4节。
油耗当然比常规油轮高得多,但对盖金来说一点运费没有任何影响,更何况造船厂制造无需烦人的维护保养担心故障,可以专注于恶劣气候使用,在米昂阿斯、纳土纳也有很不错的应用前景。
这7艘改造油轮都能在5月底完成动力升级,6月就投入抢运。
安排好油轮交易后唐文又感受到了来自南渼的讯息,是那个叫“阿伟罗”的人在联系他。
屏蔽。
唐文对“正义兄弟”已经没有兴趣,至于“天谴”计划么……也没有兴趣。
这份计划的披露确实会造成一点小麻烦,估计各路环保组织都会轮番批评,但只要棱角大楼死不承认也奈何不了什么,失落帝国也没有可以插足的落点。
下一站,魔都。
唐文直奔魔都半导体,然后看到了个意想不到的人:
“老赵,这么巧?”
“不巧,我在等你。”
赵汉德并非一个人前来,而是十几个人的队伍……看着有点像银行的人。
看到唐文后他第一句话就让前者打起精神,但因为人多只是凑近用两人才能听到的声音说道:
“以盖金为主体对外出售价值200亿元的军事装备,这不对吧?”
“我说那是定制景点道具你信吗?”
“晚上跟我走,这事很复杂。”
“和平饭店,我请客?”
“……行。”
快速达成共识后两人又恢复原样,在其他人疑惑的目光中装作无事发生,然后唐文才通过倪镇海知道今天是“银盾”交货的日子。
实际上从4月初开始魔都半导体就零零散散以几十片为单位交付试用版的银盾,结果是用了都说好。
作为打入官方办公体系的第一步,银盾也是有唐文监工的,他虽然不懂银行但懂软件交互,在理解大致功能后就尽可能以后世目光将其变得美观简洁易用,并且首次提出“傻瓜式”的概念。
什么是傻瓜式,就是一个外行单纯靠软件提示和功能名字、图形指示就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不仅使用傻瓜式,就连安装也设置为傻瓜式:
打开机箱、插卡、开机,自动安装、自动联机激活、输入操纵单位秘钥后就直接用,实在有解决不了的步骤就上传到服务器处理。
别小看这一点,倪镇海为了满足大老板的需求在这方面特别优化,以至于能让外行也能尽快上手。
银盾作为一套微型独立的系统优化当然比windows简单的多,可现如今还没有那么完善的软件开发公司,银盾的体验相对就很令人舒服,真要论底层核心功能也不一定就是最优秀。
这样做的好处是银行的大领导意外地发现银盾系统非常易上手、交互逻辑清晰连蒙带猜就能学会,甚至安装过程他都能轻松完成,比恼火复杂的windows和dos都强多了,顿时生出好感有了“国产超越国外”的好印象。
所以银盾的推广相当顺利,底层的普通办公职员发现简单易懂后也给予高度评价,于是魔都半导体就开始制作1.0正式版1000套,今日正式交付并邀请了媒体见证。
仪式已经举行完了,但除了“银盾”外倪镇海还准备了很多。
“这是我们的保密打印/复印机,关键芯片都是我们公司制造不怕泄密;
这是我们的保密传真机,同样是全自研不怕泄密;
这是我们的保密碎纸机,自动监测不怕泄密;
这是……”
倪镇海一一介绍展品,都是常用且必须的办公用品,大有直接占据整个官方单位的意思。
唐文赶紧拉住他:
“这些东西什么时候做的?”
“哦,有时候突然觉得以前单位买这玩意也挺贵还容易泄密,就抽空搞了一下。”
“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吗?”
“这种小东西有什么困难?”
倪镇海疑惑不解,又解释道:
“SSE只是做点小芯片,很多部件直接买,提高点要求就行。
魔都半导体是国内头部也是独一档的芯片生产、研发企业,因为MDA项目还能要求头部供应链配合,做这个小意思而已。
而且我认为这些东西都可以整合到一个体系里去,对未来推广我们的电脑也有好处。”
唐文这才意识到此时是真正的蓝海时代,什么东西都是蓝海,各个赛道还没有那么卷差距那么大。
魔都半导体现在也是实打实的巨无霸,更别提倪镇海膨胀后直接把老东家的人才差点掏空,紧接着又从清北搜罗一批,拥有着原世界线难以企及的研发能力。
东大从来不缺人才,只是没能在合适的时候聚集起来才造成遗憾而已。
倪镇海在和唐文解释完后带着众访客来到一个独特的展台,那里摆着一张桌子以及三台并列的显示器和键盘,但没有机箱只是统一连接到背后有人高的大黑箱上:
“这是我个人对于未来的一点构想:云处理、云电脑。
在未来某一个时间段我们可以取消PC,而是集中由全国统一数据中心发放算力处理需求,单位只需要一台廉价的显示器和键鼠就行……”
唐文一听就知道世界线闭环了,原世界线倪镇海为了打破wintel联盟的PC垄断就试图另辟蹊径,通过云电脑进行取代。
但此方案太超出时代,显然不太可能被接受。
果然访客们虽然很感兴趣,可却没有任何激动的样子,直到……
“对于云电脑,我还有个巨大的创新是与MDA结合!”
倪镇海一句话又吸引了所有人和唐文的注意力:
“MDA也能作为输入/显示终端,完全可以接入中央服务器,通过指派算力和功能达到随身办公的目的,这甚至相当于您随身携带了一台超算……”
事情开始变得逐渐离谱,唐文怎么也想不到MDA还有这等妙处,随之而来的是赵汉德等听众反应很强烈,显然是被这巨大的前景所吸引。
毕竟MDA的弱点就在于性能完全无法与PC比较,云电脑不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吗?
虽然暂时不知道有什么用,但随身携带一台超算听起来是真的很不错哟!
在听到和MDA沾边后众人硬拉着倪镇海问了半天,唐文一度想要阻止都没能成功,只能暗暗决定阻止这个不靠谱的主意。
一直等赵汉德带着所有人离开,唐文才黑着脸拉过倪镇海:
“就现在的网线带宽,玩云电脑?光纤和交换机成本就吓死人。”
倪镇海:“这只是思路之一,并且带宽在未来几年一定会膨胀,我算过只要10Mbps就完全足够。”
唐文翻了个白眼,10Mbps就是1.25MB每秒的速度,看720P的视频都会时不时缓冲一下,这速度能取代PC?
“倪大师,带宽会进步,可未来操纵系统的体量也会膨胀。”
倪镇海不以为然,自信地说道:
“再膨胀又能怎么样?个人用户连100G空间都用不完。”
唐文很想把这句话贴在魔都半导体的招牌下面:
《没人能用完100GB空间》
暂时略过云电脑,唐文把话题转移到M550芯片和GS1上。
倪镇海带他来到芯片实验室,苏慧生看到老板后立即晃悠起一块……CPU。
和4个月前唐文看到的那一块外表没有区别,但内部已经天翻地覆。
苏慧生:“现在的M550已经正式进入深度开发,这一块芯片的稳定性还未知,但已经具备设计的所有功能。
接下来我们将对其进行密集测试、优化稳定性、找BUG、降低功耗……然后就可以正式推出了。”
“要多久?”
“设计验证……我还是向您保证在98年内完成,99年1月上市推出的时间点不变。”
芯片的研发大致要历经4个过程:
工程验证(EVT)——设计验证(DVT)——生产验证(PVT)——量产(MPW)。
EVT阶段完成后就意味着芯片基础结构确立没有重大错误,进入DVT阶段解决性能达标、功耗、兼容性的问题,然后就可以尝试PVT生产工艺良品率控制,完成前2个阶段就算芯片成功,第3个阶段就是稳定芯片质量。
唐文掰手指算算,从SSE成立挖人开始逆向奔腾、M550前身东江550芯片开始刚好13个月,加上接下来的DVT和PVT阶段6个月,总开发周期长达19个月。
很快了。
要知道为了加快速度唐文也抄袭了老马的快速迭代办法:快速流片。
未来芯片开发之所以难的最大原因就是流片费用高昂,毕竟开动整个芯片生产线就为了生产几百片试验品,费用可想而知。
未来一次流片几千万上亿足以让一流企业肉痛,所以每次流片前都会精心检查避免浪费。
现在的流片费用较低但也需要两三百万起步,而唐文的要求是快速变更、快速优化、快速流片,短短7个月内M550流片12次,最近3个月更是流片8次,通过实践排查工艺问题。
在金钱的燃烧中不仅芯片飞速完善,还使得组建的芯片产线也快速成熟起来。
好耶,今年底就能用上国产版奔腾II了。
唐文心中忍不住欢呼,临时决意给M550芯片开发部发一笔奖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