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文学
 
首页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侠 • 仙侠
都市 • 言情
历史 • 军事
游戏 • 竞技
科幻 • 灵异
搜索:
 
您当前所在位置:黄鹤楼文学>>清妖

第99章 皖省的官不好做


简体手机版  繁体手机版
更新时间:2025-09-03  作者:傲骨铁心
 
随机推荐:

赠诗一首,赠什么诗?

双方心知肚明,无非投桃报李,赵大人不会白收你这一万两办公经费,事后少不了你宋知府的好处。

心头大石落地的宋知府知道自己赌对了,前面那帮不敢给藩台大人送礼的全是糊涂蛋,光知道藩台大人是青天,杀起官来毫不手软,却不知这位青天大老爷“底子”压根不干净。

得知朝廷让刚上任不久的粮道暂署安徽藩台,宋知府就敏锐意识到其中蕴含的重大“政治”意义。

也就是这个暂署藩台不简单。

因此第一时间就派人前往扬州详细调查暂署藩台大人的底细,结果不查不要紧,一查吓一跳。

这位暂署藩台大人就是去年让全国官场痛骂的小人赵有禄!

派去打听的人还查出一件事,就是这位赵大人除了当小学官时主动给皇上缴纳一千两议罪银,还在任江苏督学委员时因给上司江苏学政送礼被打入过大牢,此外扬州官场都流传这个赵大人是和珅的狗腿子,这才飞黄腾达一年时间连升十级。

种种线索一结合,宋知府得出一个与省内同僚不一样的结论,那就是新任藩台大人的确是青天,但这个青天不过是个包装,目的是洗白之前不干净的“底子”,为以后的仕途贴金。

所谓越缺什么就越喊什么。

既然如此,该送就要送。

再大的青天,他也要吃饭,他也要养活一帮幕僚,更要给手下的工作人员开得出工资。

一个个都不送,靠那点死工资,赵青天全家怕是连肉都吃不上。

于是,便有了今日安庆府的“与众不同”,结果押对了!

赵大人不是不收礼,只是没人给他送而已。

也是,年纪轻轻就高升二品大员之人,能是那种迂腐教条之人么?

一番接触下来,宋知府越发觉得眼前这位年轻的藩台大人很像一个人,就是雍正朝的名臣李卫。

相同的出身,差不多的晋升速度,同样的雷厉风行,简直就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如此年纪再加背后的靠山,恐怕真就是第二个李卫了。

赵安这边不动声色将夹着万两银票的诗卷合上,随手轻轻推给老宋,老宋亦动作娴熟的替藩台大人收下。

见状,宋知府脸上恭敬之色更浓,恭声道:“大人赴任本省粮道正值本省大灾,大人不顾辛苦险阻深入灾区,一心为国为民,下官虽位卑,亦想尽绵薄之力助大人早日解民倒悬,理顺本省政务造福一方百姓。些许俗物,若能略补大人公务所需,便是它最大的造化。”

这番话别说赵安听的暖和,老宋听的都不住点头,当真是滴水不漏,既捧了赵安,又表明自己一腔公心,可见其对进步的渴望有多么强烈。

是个会做官的。

“宋大人有心了。”

端起茶碗,赵安轻轻吹了吹浮沫,故作漫不经心问道:“本官奉旨实任布政署理本省巡抚事,乃皇上对本官的器重与厚望,只本官初来乍到对本省诸事尚有许多不明,宋大人久在安庆,于本省情况自是熟稔,不知有何教我?”

赵安这是探对方底了。

宋知府微一沉吟便谨慎开口道:“大人明鉴,本省前任抚台大人为官清廉,其门下亦多以清流自居。然则,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前任抚台大人在时,固然无人敢攫其锋,但其施政过于理想,于地方实情难免有所隔阂,种种政令举措让我们束手束脚难有作为。”

闻言,赵安眉头微动,此人显然对朱珪很是不满,却将对朱珪的不满归结于其施政的不切实际,而非直接攻击朱珪本人,甚至还夸赞朱珪清廉,这说话的艺术水平相当高了。

“如今前任抚台大人虽回京任职礼部,然其余威犹在,省内一些自诩清流正途出身的官员,如”

说到这,宋知府略作停顿,继而像是下定决心道:“如学政徐大人等对大人便似有诸多疑虑。”

老宋顺势接过话:“宋大人所言甚是,今日北门便是明证,臬台张大人称病不出,学台徐大人远走徽州,照我看这绝非偶然,实是想给藩台大人一个下马威。”

赵安端着茶碗不动声色听着,宋嘉问所言与他的判断基本吻合,安徽省内朱珪留下的潜在势力对他是非常排斥的,为首就是掌握舆论和教育话语权的学官系统。

莫要小看学官系统的话语权,舆论这东西从来都是读书人弄出来的,又哪个士绅没有子弟在学校上课的,学官和老师们要是众口一辞说某某官坏,学生们回家一传,那某某官就坏定了。

风评坏了,考评也就坏了。

运气好调到别省任职,运气不好说不定就此倒台。

所以,学官系统必须要抓到手中,赵安不抓,这个系统握在清流手中就是他的反对派。

相比之下,搞掉现任学政要比搞掉称病不来的按察使迫切。

“.臬台张大人,下官与之交集不多,听闻其出身户部,又在贵州历练,与前任巡抚并无多少瓜葛,此番称病或许真有微恙,亦或许是受学台影响”

有些话点到为止,毕竟宋知府也不确定臬台大人和学台大人是否真的“勾结”到一起,万一人张大人真的拉肚子或中风了呢。

老宋附和道:“今日城内未来迎接大人的官员,照下官看多半是受了学台影响。”

赵安依旧不吱声,由着老宋引着宋知府,他要知道的不光光是表面,还要更深层的东西。

“大人年轻有为,圣眷优渥,前程不可限量,然则,正因如此,有些人反而心生抵触,或以幸进视大人,或担忧大人施政过于锐利,触及他们的利益。大人若不能及早处置,下官担心时日一久,官场之上恐就乌烟瘴气。”

宋知府这番话,几乎是将安徽官场目前的心态剖白放在赵安面前。

反对赵安的是以朱珪留下的清流派系为主的学官系统,这些科举正途官员天然看不起赵安这个函授本科生。

同时,也有很多屁股不干净的官员在反对赵安,因为赵安这个青天形象对他们威胁太大。

剩下来的就是一帮骑墙派,谁赢帮谁。

至于宋知府,则是安徽官场难得的明白人,知道赵安能窜的这么高,不是个人能力决定,而是背后有人。

“听了宋大人所言,看来这安徽的官还真是不太好做。”

赵安淡淡说了一句,话中听不出喜怒。

“大人此言差矣,正因本省官场鱼龙混杂,方显大人擎天驾海之才!下官虽不才,却深知唯有紧跟大人步伐方能真正为朝廷效力,为百姓谋福!”

说罢,宋知府也不掩饰什么,直接起身深深一躬:“安庆府上下,必唯大人马首是瞻!大人但有差遣,下官亦万死不辞!”

直接站队。

赌的就是赵安圣眷正隆,背后又有和珅这座大靠山,本身又有手段魄力,如此必能扫清障碍,彻底掌控安徽。

届时,他这个紧跟的知府怎么也要往上挪一挪吧,保举个三品道台还不是你赵大人一句话的事。

“好!”

头次有“小弟”主动投靠,还是个四品官,赵安岂有拒之门外道理,欣然起身扶起宋嘉问,满面笑容:“安庆乃本省首善之区,全省重中之重,宋大人能如此深明大义,不仅是本官之福,更是本省官民之福,朝廷之福。”

三个福说令得宋知府心中狂喜,知道自己没有押错宝。

接下来闲谈几句,敲打勉励一番后,接风宴便算圆满结束。

待算得上是“头号”的安庆知府欢喜离开后,赵安却是问老宋:“你怎么看这位知府大人?”

老宋想了想,如实道:“宋嘉问此人精明干练,善于钻营,乃是官场老手。今日之举,无非是看出大人深得圣心,又与和珅关系匪浅,故而迫不及待投效大人。其人所图,恐怕不止是高升道员,甚至可能觊觎藩臬之位。依我看,此人可用,但需慎用,要时刻握紧缰绳勿使其反噬。”

赵安点了点头,笑道:“你和我想的差不多,这是个聪明人,知道现在投靠我利益最大,不过我们现在也正需要这样的地头蛇来帮忙打开局面,至少,安庆府在我们掌控之中。若这人能助我扳倒姓徐的学政和那个姓张的按察使,便拉他下水。”

老宋深以为然:“大人准备怎么对付那两位?那两位一掌刑名,一掌学政,大人虽署理巡抚事,但对那两位并无直接管辖权。”

“我是管不了,可架不住有人请我管。”

赵安轻笑一声,“一省这么多刑案总有冤假错案吧,一省科举总也有舞弊之事吧,你回头花些银子于臬司、学政衙门买上几人,看看能不能得到些什么。”

“好!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只要能扳倒那两位,就是花上万两银子都是值当的。”

赵安呵呵呵一笑,同老宋起身带队前往藩台衙门。

外面巡抚行辕的仪仗早已准备停当,虽然赵安只是以布政使署理巡抚事,但仪制却按巡抚规格,旗、牌、伞、扇、兵、役,肃静、回避牌高举,气势威严,浩浩荡荡上千人向那藩台衙门开了过去。

老宋早上就安排好衙门迎接事宜,更让人将藩台才能乘坐的八抬绿呢大轿送了过来。

望着这八抬绿呢大轿,再想自己当府学教授坐的那顶跟耍猴似的三人小轿,赵安会心一笑钻入轿中。

“起轿!”

伴随净鞭声,队伍浩荡前行,街道两旁早有安庆府的衙役净街肃道,锣声开道,气势十足。

相较于安庆北门欢迎现场的冷清,今日的安徽承宣布政使司衙门却是另一番景象。

中门大开!

这是迎接上官的最高规格,通常只有巡抚、钦差等级别的官员到来才会大开中门。

藩司衙门照磨、理问、都事诸官,旗下各房官、书吏衙役几乎全部出动,黑压压地跪在衙门大门外的青石板广场上。

藩台大人的八抬绿呢轿子稳稳落在中门前,老宋快步上前亲自为赵安掀起轿帘。

赵安弯腰出轿,目光环顾全场,尽是威仪。

“恭迎藩台大人!”

在老宋带领下全场官员吏役齐声高呼,声音无比洪亮,以致在衙门上空久久回荡。

赵安微微颔首,朗声道:“诸位请起。”

“谢大人!”

众人起身,垂手侍立,鸦雀无声。

老宋点了点头号赵安即迈步从容不迫从中门而入,按照规矩至大堂拜印、升座,接受属官正式参拜,如此才算完成上任仪式。

步入高大辕门,穿过刻有“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的戒石坊,眼前豁然开朗,正是那气势恢宏的布政使司大堂,堂上高悬“宣化承流”四字匾额。

占地面积比县太爷的多出几倍,装修风格起码是个精装修。

大堂内香案早已设好,早有随员将象征布政使权力的红泥大印置于案上。

于众人目光中,赵安净手上前对着印信三鞠躬,拜印完毕,转身于大堂正中的公案后落座。

“卑职等参见藩台大人!”

以老宋为首,藩司所有有品级的属官再次整齐划一地行堂参大礼。

“本官奉皇上钦命署理安徽巡抚事并掌藩司印信,本官深感皇恩浩荡,责任重大,亦知本省民生多艰,吏治沉疴,今日唯有鞠躬尽瘁,方能上报君恩,下安黎庶!”

这番话是老宋准备的开场白,新官上任都这么说。

接下来才是赵安自个的“讲话稿”,只见他语气陡然转厉:“政令之通,在于上下齐心,好叫诸位知道本官行事向来赏罚分明,于公忠心任事者,于民尽心竭力者,本官不吝保举荐升。然若有阳奉阴违者、贪墨渎职者、结党营私者!”

赵安的目光变得锐利如刀,“本官亦绝非心慈手软之辈,届时,诸位当知何为王法,王法又为何无情!”

堂下众官无不凛然,“赵青天”的威名以及在皖北杀官事迹早就传到这藩司衙门了,又谁不知新来的赵大人手里还握有大清的尚方宝剑——遏必隆刀!

只众官原以为会就此散堂,未想赵安却右手一抬,下令:“着各府、州、县,限期一月,将近年钱粮赋税、仓廪储备、官吏考成、赈灾款项支出、因灾死亡人数、境内实际丁口等造具详细清册,呈报藩司核验。逾期不报者,或所报不实者,该府州县主官,就地革职,听参!”

雷厉风行,一刻也不耽搁。

查账,查人口。

上一章  |  清妖目录  |  下一章
加入书架后可以自动记录您当前的阅读进度,方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搜索引擎输入 "清妖 黄鹤楼" 就可以找到本书
其他用户在看:
黄鹤楼文学 - 免费小说阅读网 www.hhlwx.com
联系我们: hhlwx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