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文学
 
首页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侠 • 仙侠
都市 • 言情
历史 • 军事
游戏 • 竞技
科幻 • 灵异
搜索:
 
您当前所在位置:黄鹤楼文学>>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第431章 国体初论之其一


简体手机版  繁体手机版
更新时间:2025-10-19  作者:肥鸟先行
 
“李大人?”

徐叔礼的政治敏锐性不强,不明白苏泽这份奏疏的意思。

但是他看到李一元脸色难看,也知道这件事非同小可。

中书门下,简称中书,习称政事堂、都堂、政府、东府,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官署名,是唐、五代、宋时期宰相及副相处理政事的场所。

中书门下五房,这是唐宋的宰相配套设计。

这项制度始于唐代名相张说,张说在中书门下设置五房,设置“吏、枢机、兵、户、刑”五房,这些官吏都是政事堂的署官,也就是宰相的署官。

他们日常负责政事堂和各衙门的对接工作,协助宰相处理政务。

在大明,这项制度演变为中书科,变成了协助内阁处理政务的秘书机关。

大明内阁本身就名不正言不顺,本是作为皇帝的秘书设置,中书科又是皇帝秘书的秘书,职权上就是处理文书的官吏,地位不高。

但是唐宋的中书五房就不一样了。

唐宋是真宰相,中书五房就是“宰属”,也就是宰相的属官。

汉代开始,丞相掾虽然是丞相的属官,却是朝堂中举足轻重的大员。

古语云:

“三公,天子之肱骨,掾属,三公之喉舌。”

宋神宗元丰改制后,王安石变法的一个重要领导机关,就是中书五房,而中书五房的领导者,为“检正中书五房”,也被称之为“中书检正官”。

中书检正官协调宰相和外朝,协助宰相处理各种专业事务,还有督办各衙门的职权,可以说是非常关键的职位。

如果说苏泽之前借助天花疫情,将“七品以下官员任免,六部九卿衙门庶务”归于内阁,还算是打擦边球。

那请求设置“中书门下五房”,那就是真的要将内阁抬成政事堂了!

涉及到如此重大的改革,如果真的给内阁设置中书门下五房,那内阁就彻底奠定了对外朝机构的领导地位。

那阁臣就是真宰相了!

李一元稍微一想,就知道这要面对如何巨大的压力!

首先废除中书省,这是太祖朱元璋的决定。

为了废除相权,朱元璋还专门叮嘱子孙,不得重设中书省。

你苏泽提议再设中书五房,那不是给中书科招魂?

这在祖制上,就会有很多守旧官员反对。

其次设置中书五房,明确设置内阁的辅佐机关,那就意味着确立了内阁对六部九卿衙门的绝对领导地位。

六部九卿衙门就一定甘心?

如今阁权大,但是不代表部权派就能乖乖就范。

李一元放下奏疏,长叹道:

“苏子霖是嫌弃我们通政司不够忙吗?”

紧接着,李一元将自己刚刚裱糊起来的“今日无事”彻底撕掉,对着徐叔礼说道:

“苏子霖一再挑衅外朝,这几日就等着弹劾文书堆满通政司吧。”

果不其然,苏泽这份奏疏送到内阁后,四位阁臣的脑袋都是嗡嗡的。

张居正、赵贞吉和殷士儋,都死死的盯着内阁首辅高拱。

高拱是顶尖政治家了,他脸色没有变化,但心中也全是茫然!

他明白同僚的想法。

苏泽是自己的门生,这是满朝皆知的事情。

身为弟子的门生,上书请求给内阁扩权,这到底是谁的指使?

张居正是最了解高拱的,毕竟最了解你的永远是你的对手。

张居正觉得这不是高拱的手段,更像是苏泽的,独走?

但是苏泽上书,是不是高拱点头的?如果高拱默许,那是不是也能代表高拱的心意?

是不是高拱默许,这事情的性质就不一样了。

以高拱的政治能量和政治声望,加上他曾经掌管吏部多年,说不定还真的能够推动成功这件事。

而且扩充内阁权力,这也是张居正想要的。

原因也很简单,高拱比张居正大十二岁。

现在张居正已经是内阁次辅,就算是不能斗倒高拱,他也是有机会担任首辅的。

现在支持高拱给内阁扩权,日后就是为了方便自己执政。

在这一点上,无论是四位阁臣原本是什么立场,这时候都是一致的。

如果高拱真的是要铁了心推动这件事,那张居正也不介意在这个时候和他联合。

赵贞吉也死死的盯着高拱,他也很了解苏泽,也和张居正一样,猜测高拱到底知不知情。

赵贞吉未原本不想要掺和这件事,但是他想要进行军事改革,却在兵部屡屡受挫。

原因也很简单,大明的内阁在制度上仅仅是咨询机构,阁臣没有僚属,很多事情都要自己推动。

赵贞吉又不是只有兵部的事情,他在兵部的时候,兵部自然不敢公然违抗他。

但是他不在兵部的时候,兵部不会按照他的心意运行了。

赵贞吉甚至都没有得力人手来督办兵部的事务,每次自己提出什么,兵部都会支持,然后就执行不下去了。

这就是明代阁臣的困境。

明代阁臣没有唐宋宰相的班底,又不可能万事亲力亲为,事情最后还是要六部九卿衙门去具体操办。

下面阳奉阴违,或者懒政,你阁老实际上没什么办法。

当然,阁臣可以让让言官弹劾不作为的官员,或者结党来让六部九卿衙门听从自己,或者利用自己的威望强行推动。

但无论如此,这都是盘外的招数。

唐宋宰相就不一样了,中书门下五房,直接可以前往各官署衙门督办,甚至可以直接惩罚办事不利的官员。

中书门下的意志得到贯彻,就能实现对朝堂的控制。

赵贞吉也在考虑支持苏泽的奏疏,但是他也知道这是对皇权的试探,所以他也在看高拱的态度。

高拱的脑海中也闪过无数的念头,子霖真是害苦了我!

高拱明白,自己无论如何怎么向百官解释,百官都不会相信,大家都会认为苏泽上书是自己指使的。

恐怕明天的时候,弹劾自己的奏疏就会堆满通政司了。

但是仔细思考,高拱又不得不承认,苏泽的时机把握的很好。

现在确实是加强内阁权力的好时机,甚至可以说是千载难逢的时机。

皇帝失语,太子年幼,也有放权的想法。

内阁又是大明数一数二的强势时期,六部九卿俯首帖耳,没有太多有分量的大臣会出来反对。

考成法控制六科,都察院还有海瑞坐镇。

想到这里,高拱决定认下来,给苏泽背书。

他说道:

“苏子霖此议,是把我们内阁架在火上烤啊。”

“本官愿意承担责任,向陛下上辞表。”

听到这里,在场的三人都明白了高拱的意图。

阁臣被弹劾上辞表也是正常操作,高拱带头上表请辞,是要让内阁一同请辞。

内阁全部请辞,中枢瘫痪,那皇帝就要承担巨大的压力。

这等于是高拱要用内阁集体辞职,来向皇帝施压来通过苏泽的奏疏!

但是前提是内阁必须要集体辞职。

高拱看向张居正。

张居正毫不犹豫的说道:

“阁揆请辞,本官也没有脸面赖在内阁。”

张居正果然在这件事上选择了和高拱暂时结盟。

两人又看向赵贞吉。

赵贞吉纠结了片刻,也点头说道:

“本官也不是恋栈权位之人,本官也会上书请辞!”

说完,三人就看向殷士儋。

殷士儋看向三人怒道:

“你们这是逼宫!”

高拱和张居正面色平和,赵贞吉也沉默。

但是殷士儋怒气上来之后,很快又低下头。

苏泽上书,是因为自己辞让的奏疏。

外朝肯定认为,这是自己和苏泽商议好的,是和苏泽一唱一和。

明明自己什么都没做,就被苏泽绑上了贼船。

殷士儋满腔的愤怒过后,冷静下来也发现自己别无选择。

在场四位阁臣,只有他是必须要请辞的。

殷士儋拂袖道:

“此事过后,老夫就要归乡!”

作为和皇帝私人感情深厚的尊皇派,殷士儋的道德让他觉得这是落井下石,趁着皇帝重病逼迫皇权。

此时他已经坚定了去意。

高拱倒是无所谓,反正殷士儋去职,再让人填补就是了。

只要这一次内阁能共同进退,说不定苏泽这件事还真的能办成了。

但是高拱心中还有一个忧虑——海瑞。

海瑞是什么态度?

都察院掌管言路,海瑞在都察院不到半年,威望就镇压住了都察院。

如果海瑞强烈反对,这件事怕是无法推动下去。

高拱又想到,海瑞也被认为是“苏党”,虽然高拱不相信海瑞这种人会结党,但是他和苏泽有旧是肯定的。

就看苏泽如何说服海瑞了。

都察院内。

海瑞的公房大门敞开,这是他进入都察院后的规矩,“事无不可对人言”,海瑞和客人谈话的时候都是敞开大门的,不畏惧被任何人听去。

今日来到海瑞公房求见的,就是苏泽。

“见过海公。”

海瑞提倡去处政坛仿古之风,禁止朝廷官员再用古称来互相称呼,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苏泽也不敢称“大司宪”,但是副都御史又太难叫,干脆就直接称呼海公。

海瑞看向苏泽问道:

“苏通议是为了你的奏疏而来的吧?”

苏泽拱手称是。

海瑞看向苏泽问道:

“设中书五房公事,明内阁职权,这件事本官并不反对。”

听到这里,苏泽微微松了一口气。

海瑞是明白大义的,内阁权责不等,无法对六部九卿衙门进行有效管理,这也是大明长期的问题了。

有识之士早就提出要进行内阁制度改革了,只是没有合适的时机。

阁部之争,在大明已经进行过多次了。

原时空,万历年间就爆发了最激烈的一次阁部之争,加剧了朝局的对立,内阁裱糊到最后,彻底无法控制朝局。

大明已经迈入了工业化的门槛,即将面对更多的新问题新挑战,加强中枢权力是势在必行的事情。

海瑞看向苏泽说道:

“内阁诸公的人品,海某也是知道的,有他们在朝执掌内阁,必然政令通达。”

“可是苏通议,你有没有想过,若是在内阁的是严嵩,又要如何?”

苏泽问道:

“海公的意思,是担心阁权无人制约?”

海瑞点头说道:

“严嵩专权,先帝有用人失察的问题,但是最后也能幡然醒悟,罢黜严党。”

“但如果阁权日重,再有严嵩在阁,门生故吏遍布朝堂,谁还能驱逐严党?”

苏泽明白了海瑞的政治主张了。

别看海瑞上《治安疏》骂皇帝,实际上海瑞骂皇帝是痛惜,是希望嘉靖能重新恢复到刚继位时候的英明状态,打个不恰当的说法,他是对皇帝“爱之深责之切”。

嘉靖驾崩之后,海瑞哀恸不已,甚至都哭得吐血。

海瑞是文臣士大夫中典型的忠君派。

他希望能规劝皇帝,让皇帝成为明君圣君,从而达成天下大治。

如果别人这么想,苏泽大概会觉得幼稚,这其实和很多百姓的“青天论”想法一样。

百姓都希望主政一方的官员是青天大老爷,青天来了好日子就有了。

民间戏剧中传唱的青天故事,各种拦轿诉冤的桥段,就是这种思想的体现。

但海瑞偏偏自己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是历史上罕见的道德无暇的青天。

他用自己的要求,来要求皇帝,这似乎也合理?

隆庆皇帝在位干得确实不错,所以海瑞才提出自己的疑问。

如果内阁烂透了,那谁来限制内阁?

海瑞这个问题,苏泽也有些迷茫。

民权?

这在大明太虚无缥缈了,再说了原时空那些民选闹剧,民权就真的可靠?

贵族院元老院就不说了,这在中华这片土地上早就扫进历史垃圾堆了。

至于相信官员之间的制衡,那就更可笑了,王朝末期都伴随着严重的党争。

苏泽自己也无法给海瑞一个完美的未来。

但是他明白现在想那些还太远了。

要进行更深刻的改革,必须要强化内阁权力。

这不是选择题,而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至于以后国体要如何设计,就连身为穿越者的苏泽,也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苏泽说道:

“天子权威至高无上,设置中书五房只是为了内阁更好的行政,无伤国体。”

海瑞听明白了苏泽的意思,强化内阁职权是现在必须的选择,未来的事情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而如果只是设置中书五房,其实也在海瑞的容忍范围之内,给内阁增设秘书机关,让内阁更好的行政罢了。

海瑞真正担忧的,是内阁无限制扩权,凌驾于皇权之上。

但是目前大明的整体思潮和官场结构,内阁距离这一步还太遥远了。

海瑞罕见的露出笑容:

“竟然也有苏子霖看不透的未来。”

海瑞接着说道:

“阁老们本官信得过,但是其他人出任中书检正官,本官信不过。”

“本官会上奏朝廷,请苏通议出任中书检正官。”

上一章  |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目录  |  下一章
加入书架后可以自动记录您当前的阅读进度,方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搜索引擎输入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黄鹤楼" 就可以找到本书
其他用户在看:
黄鹤楼文学 - 免费小说阅读网 www.hhlwx.com
联系我们: hhlwx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