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文学
 
首页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侠 • 仙侠
都市 • 言情
历史 • 军事
游戏 • 竞技
科幻 • 灵异
搜索:
 
您当前所在位置:黄鹤楼文学>>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第427章 新阶层,新力量


简体手机版  繁体手机版
更新时间:2025-10-18  作者:肥鸟先行
 
随机推荐:

苏泽有些惊喜于这笔威望值的收入。

500点威望值虽然不多,但是也说明了,这是人心所向,同时也说明雇工这个群体也开始作为一股政治力量,逐渐登上了历史舞台。

只有具有一定声浪的群体,才能被系统计算威望值。

这份奏疏的通过是没有悬念的。

抑兼并其实是从秦汉就开始的国家统治思想,《盐铁论》中就讨论过商业兼并的问题,对于大明这个成熟的帝国来说,并不需要和原时空那些西方国家一样绕弯路。

苏泽将保护雇工利益,上升到“士德”的高度,地方官员自然会重视。

当然,童工的问题肯定不会因为这条政令而绝迹,但是使用童工的成本上升,工厂矿山也就会从成本思考,到底要不要继续雇工童工。

苏泽又拿起信纸,他要给山西学政林秉正写信,请他想办法让那些已经入学小学的蒙童尽快复学。

山西会馆。

范氏族长范宝贤的脸色十分的难看。

范氏是一个大的商业家族。

其实范宝贤这一房,早已经不再从事工矿行业了。

范宝贤这一房,主要产业是遍布在大明各大港口和京师的范氏票号,以及九边马市的贸易。

范宝贤本人还是房山铁路的董事长,他私人投资了几个和铁路有关的工厂,不过那些都属于金属加工的高技术工厂,根本没有童工。

另外范宝贤还是《商报》的出资人。

煤矿这种又脏又累的产业,范大族长才看不上呢。

可是范宝贤看不上,大同范氏还是有很多子弟从事矿业的。

范宝贤身为族长,也要为族中的人谋取利益,否则就会被宗族的人戳脊梁骨。

范宝贤看了看四周,在座的都是范氏各房的首领,他咳嗽了一声说道:

“这件事苏翰林已经发声,事情再无更改的余地,大家回去好好排查,有没有雇佣十岁以下的童工,超过十岁的也要安排矿井外的岗位,切莫让官府找到借口。”

好几个房头都义愤填膺,其中一人站起来道:

“族长!朝廷管着的也太宽了!这雇工的事情也要管,日后咱们生产什么东西,岂不是朝廷也要插手?那到底是朝廷的工矿,还是我们范氏的工矿!?”

范宝贤将茶碗摔在桌子上,刚刚出声的那个房头也全身一颤。

山西其他的家族,随着时代的发展,宗族的概念都越来越弱。

原因也很简单,宗族的存在,本身就是为了共同抗拒风险的。

现在商人地位提升,原本的风险降低,而商业产权本身也是非常敏感的事情,很多家族都分了族产,各自经营自己的产业。

只有范氏的宗族体系依然稳固。

原因自然不是范氏族人更团结,而是范宝贤这个族长,掌管了票号。

票号拥有海量的资金,几乎所有范氏子弟的产业,都会从票号中拆借。

而范宝贤也利用票号,在各房的重要产业中入股,通过这些投资和股份,掌握住家族的各个产业。

范宝贤最让族人畏惧的身份,已经不是他这个范氏族长,而是掌握了范家店铺工厂矿山命脉的范氏票号。

一旦范宝贤发怒,直接将投资撤回,抽干你的流动性,倒闭就是分分钟的事情了。

而同样的,范氏也利用这一点,成为山西商人之首。

范宝贤看向众人道:

“利欲熏心!你以为开了个矿山,朝廷就不能管你了?苏翰林就是要我们范氏所有的煤矿停工,老夫也没有半点办法!”

“你要是真的能耐,就去和地方官府说去,别在老夫面前嚷嚷!”

刚刚发言的房头连忙低下头,等到范宝贤发完了怒气,众人算是达成了一致,一定要遵守朝廷的新法令,决绝不让童工问题出现在范氏的产业上。

等到众房头离开之后,《商报》主编范宽从屏风后出来。

“族长,既然如此,为何要在《商报》上刊登那篇文章?”

范宽是《商报》的总编,但是范宝贤是范氏族长,又是最大的投资人,所以范宽虽然反对,还是应范宝贤的请求,写了那篇刊登在商报上的文章。

因为这篇文章,《商报》遭到了不少的攻击谩骂,也损失了不少读者。

所以范宽这会儿满脑子的不解,为什么族长非要他刊登那篇文章?

范宝贤说道:

“文章是一个态度。”

“如果没有这篇文章,这事情岂不都是我们工矿业主的不是?”

“今日为了童工这点小事,日后是不是还有其他事情?”

“政治上的事情,不是你进就是我退。”

“我们就是要退,也不能直接退,总要抵抗一下再退。”

“《商报》虽然会损失一部分的读者,但是这天下的商贾,不是也都看到了,《商报》是能够为他们直言出头的?”

“从长远上看,这对《商报》更有利。”

范宽思考了一下,也觉得范宝贤的说法有道理。

各大报纸的销量基本上也已经稳定。

而随着报纸的发行费用增长,报社的规模扩大,除了《乐府新报》这类的官报,拥有免费的人员打工外,其他的报纸,仅仅靠卖报的费用,已经无法支撑报社的开支。

《商报》的办法是广告。

《商报》从创刊的时候,就有专门的版面,刊登各种商业信息。

后来这个版面扩充到了两个版面,除了各类求职应聘的信息之外,也有介绍各种新商品的消息。

而要商人刊登广告,发行量是一个考量的因素,但是更多的还是本人的选择。

《商报》能够为工商业主发声,那自然能够赢得工商业主们的好感。

这也等于给《商报》打广告了。

范宽也点头,赞同范宝贤的谋划。

但他还是忧心忡忡的说道:

“族长此举,会不会得罪苏翰林?”

范宝贤刚刚成竹在胸的表情一瞬间消失了,他对着范宽说道:

“还能怎么办?只能登门解释道歉了!”

“啊?”

“还愣着干嘛,快点提上礼物,和我一起去苏府!”

晚上,苏府。

“房山铁路公司董事长范宝贤?”

看着名帖,苏泽回忆起范宝贤的样子。

他在房山铁路通车仪式上,对这个范氏族长有过印象。

实际上,如果不是这个房山铁路公司董事长的身份,苏府的门房大概不会给范宝贤这个商人传话。

房山铁路公司鼎鼎大名,加上范宝贤出手阔绰,门房才极不情愿的将拜帖送到苏泽手上。

看到苏泽没有反应,门房管事连忙说道:

“老爷,让范氏回去?”

苏泽摇头说道:

“请他进来,去偏厅会客。”

苏泽来到会客的偏厅,很快就见到了范宝贤和范宽。

两人自我介绍后,苏泽才知道这是《商报》的主编范宽。

此时屋子里压力最大的就是范宽了。

他在报纸上用苏泽的名义为商人开脱,如果惹得这位京师的风云人物不满,恐怕无法在京师混下去了。

京师可是有一句话,“宁可得罪阁老,也不可得罪影子阁老!”

影子阁老,指的就是苏泽!

早知道当时就不要听范宝贤的话,写这样的文章了!

范宽以前是政治掮客,自然明白对于苏泽这样的朝廷要员,要捏死自己这个民报的主编,是易如反掌的事情。

这绝对不是范宽自己吓自己,在这片土地上,权势永远都掌握在官府手里,无论他在报界有多大的影响力,也无论范氏有多少的财产,惹上苏泽这样级别的人物,那也要担心到睡不着觉。

“小人曲解苏大人的四民道德论,特此上门请罪。”

范宽老老实实的行了一个大礼请罪,可苏泽迟迟没有开口。

一直到冷汗湿透了他的背脊,苏泽才开口说道:

“范总编不过是在自己的报纸上发表文章,何罪之有,苏某是在灵济宫大会上提出的四民道德论,本身就是用来讨论的引子,也谈不上曲解。”

听到这里,范宽这才松了一口气!

“两位就是为了请罪而来?”

范宝贤立刻说道:

“苏大人,小人听说山西很多贫苦蒙童失学,因为家境困难而不得不去工矿务工。”

“仅仅是禁止工矿雇佣童工,并没有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苏泽饶有兴致的看向范宝贤。

就听到范宝贤说道:

“小人愿意助捐山西蒙童,向那些家境实在困难的蒙童发放银元,资助他们读书。”

“这也是小人对家乡父老的心意,希望苏大人能和山西学政方面打个招呼。”

苏泽这下子更是认真的看向范宝贤。

果然能执掌范氏这样一个商业家族的,绝非是等闲之辈,范宝贤向自己示好的方式,确实非常的高超。

如果范宝贤给自己送礼,大概会被直接轰出去。

但是现在他是带着钱来解决问题的,苏泽就不好再给脸色了。

苏泽挂上笑容说道:

“范董事能有这份心意,倒是应了苏某的‘商有商德’之说。”

听到这里,范宝贤自然是狂喜,他明白自己这次上门的目的达到了。

但是苏泽又说道:

“这笔钱就叫做助学金好了,可以由房山铁路公司的名义出资。”

范宝贤立刻明白了苏泽的意思。

如果以他本人,或者大同范氏名头出钱助学,那可是犯忌讳的事情。

你一个商人家族,资助全省的小学蒙童,到底是要做什么?

苏泽提议让范宝贤以铁路公司的名义捐出,那事情就好办多了。

房山铁路公司出资人众多,不乏勋贵外戚,用铁路公司的名义设立助学金,就不那么犯忌讳了。

“多谢苏大人提点!”

苏泽送走两人,却没有收下他们送来的“土特产”。

范宝贤已经达成了自己的目的,老老实实的将带来的礼物带回去。

等到两人离开后,苏泽回到书房。

他其实对这些晋商是不感冒的。

虽然现在这个大同范氏,和原时空明末资助女真的晋商家族不是一支,但是这些商人追逐利润的本性,还是让苏泽有些不舒服。

山西才发展工矿也多久,就已经出现了童工的事情。

如果放任他们这样下去,大明岂不是要和原时空工业时代的带英一样?

发展工商业,本质上是为了发展生产力,让大明百姓的生活变好。

如果发展工商业,最后百姓的生活变得更糟糕了,那发展工商业还有什么意义?

所以苏泽才会提前出手,现在就将童工问题和劳动保障问题提出来。

总不能等到一场场悲剧上演之后,再想办法补救吧?

不过苏泽也有点欣慰,在自己的四民道德说之后,工商业也正在快速形成一股政治力量,他看出来这次《商报》的文章,也是工商业主们对自己掌握的政治影响力的一次试探。

工商业主已经学会了利用报纸发声,利用舆论来影响官府。

虽然这一次惨遭暴打,但总归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普通的制度改革,总免不了人亡政息的结果。

唯有让改革形成新的利益基层,才能让改革成果长存。

次日,《商报》刊登了文章,宣布了房山铁路公司将会在山西设置助学金,用来资助那些家庭困难,又在学业上优秀的学生。

这则消息一出,倒是挽回了山西商人一部分声望,停止了各方对商人的口诛笔伐。

紧接着,直吴铁路公司也在《商报》上宣布,也要设置助学金,给山东失学的蒙童提供资助。

然后是澎湖殖拓商团也同样发声,也要在澎湖设置助学金。

至此,这场因为童工引发的政治讨论就此结束。

讨论的结果就是,皇帝御准了苏泽的奏疏,禁止工矿雇佣十岁以下的童工,十到十四岁的童工也不能从事危险繁重的岗位。

山西地方官府在接到圣旨之后,检查了辖区内的工矿,整顿了一批工矿。

山西学政林秉正乘胜追击,又下令各地小学尽量让失学的蒙童复学,七成的失学蒙童得以重新回到学堂,还拿到了房山铁路公司的助学金。

不过京师的热点转换很快,新的热点又很快出现。

上一章  |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目录  |  下一章
加入书架后可以自动记录您当前的阅读进度,方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搜索引擎输入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黄鹤楼" 就可以找到本书
其他用户在看:
黄鹤楼文学 - 免费小说阅读网 www.hhlwx.com
联系我们: hhlwx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