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文学
 
首页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侠 • 仙侠
都市 • 言情
历史 • 军事
游戏 • 竞技
科幻 • 灵异
搜索:
 
您当前所在位置:黄鹤楼文学>>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第420章 细思极恐


简体手机版  繁体手机版
更新时间:2025-10-21  作者:肥鸟先行
 
随机推荐:

李成梁本就是胆大包天之人。

听到了唐谨行的想法,越想越觉得可行!

其实女真问题,也有朝鲜的“功劳”。

女真人在早期,是大明的边境民族,受到大明的册封,原本对大明还是很忠诚的。

但是女真夹在大明和朝鲜中间,在女真弱小的时候,朝鲜多次组织北拓,压缩女真人的生存空间。

最终这些鸭江边上的女真卫所崩溃。

大明一边调停朝鲜和女真的关系,一边将这些女真人内迁。

但当时的明廷没能处理好女真内勤迁的工作安置工作,将这些女真册封在了浑河流域、苏子河谷和佟佳江等关键地区。

本意是让女真“守边藩篱”,实则让出辽东膏腴之地。

成化年间,女真势力急剧扩张,又吸取了大明军事和冶炼技术,逐渐成为威胁东北地区稳定的力量。

再加上同时期盐法败坏,导致大明边境地区的屯田破产,汉人大量减少,更是给女真人让出了生存空间。

而女真人的壮大,朝鲜人第一个尝到了苦果。

强大的女真部落,不断的跨过鸭江掠夺朝鲜,而朝鲜却无法阻挡。

这些女真部落抢劫粮食,劫掠人口。

这时候,朝鲜又开始向大明求援。

李成梁自然是清楚这个过程的,当年如果不是朝鲜人先欺压这些女真部落,也不至于搞得东北满地都是女真人。

所以当唐谨行提出了要求朝鲜也出兵的方案之后,李成梁十分的赞同。

东北现在主要问题是什么?

是缺乏人口,用来维持必要的据点。

现在的女真人,野外作战也绝对不是明军的对手,但是他们人数众多,熟悉地形,又擅长野外生存。

明军每次北上,都会遭到女真部落的袭扰。

久而久之,占领的土地不能控制,还需要花费更多的军费来维持,大明就逐步失去了向北拓边的兴趣。

李成梁要来这些朝鲜兵,当然不是为了让他们出去和女真人决战的。

这些朝鲜兵,只要能够在军屯中防御就够了。

在火器时代以后,在防守作战中,士兵本身的体质要求降低了很多。

只要能操纵火器,就是才上战场的新兵,也能守住坚固的要塞。

李成梁听那些武监的学生说,武监还有一种堑壕战法。

在地上挖掘壕沟,士兵们躲在壕沟中,利用火枪和手榴弹,只需要步兵,就能够防御住骑兵等昂贵的兵种。

李成梁也实验了一次,效果确实非常的好。

而且北方的土地会在冬季冻结,硬的和石头一样,堑壕对于缺乏火器的女真人,简直就和天堑一样了。

这种作战唯一的缺点,就是需要一定数量的驻防部队。

朝鲜兵正好可以用来填堑壕。

李成梁看向唐谨行。

唐谨行暗道不妙!

自己光顾着出风头,却忘记了副都护是李成梁。

这位为了达成目的,可不管你是什么同乡,坑起来是完全没有心理压力的。

果不其然,这件事既然是唐谨行提出来的,李成梁立刻说道:

“唐司马此计甚好!那就请唐司马前往朝鲜,说动朝鲜出兵助辽!”

唐谨行立刻说道:

“李大人!下官不会朝鲜语,还是请您另请高明吧!”

李成梁大手一挥说道:

“这个容易,我军中会朝鲜语的不少,可以充当唐大人的通译。”

唐谨行又连忙说道:

“这样的大事,还是要派专业的人士去做。”

李成梁站起来说道:

“今日议事,乃是军议,刚刚本将的命令,就是军令。”

听到这里,唐谨行知道自己逃脱不掉了,他恨不得抽自己几个大嘴巴子,为什么总改不了这个自作聪明的性子

这次献策,又把自己发配到了朝鲜去,唐谨行暗暗谨记,下一次再也不要出风头了!

当然,李成梁也不是那种只会压迫下属的将领。

第三天,就在唐谨行要前往朝鲜的时候,一只鸽子从李成梁的书房里飞出去。

紧接着,李成梁喊来了唐谨行。

“你的计策,本将已经和苏翰林通过气了,苏翰林称赞了你的计策。”

李成梁口中的苏翰林,自然就是苏泽了。

唐谨行作为老乡,自然是知道李成梁和苏泽的关系密切。

听说苏泽夸赞自己,唐谨行首先自然是激动!

名满天下的苏子霖都赞同自己的计划!

李成梁继续说道:

“苏翰林也认同你的想法,这件事适宜由朝鲜自己提出来,这样不伤两国的和气,又能堵上朝中反对的声音。”

“而且朝鲜蒙受天国厚恩,确实到了需要报答的时候了。”

虽然朝鲜人总是万分憋屈的认为自己“事大主义”十分憋屈,但实际上大明这么好的“爸爸”,在古今中外历史上实在是太罕见了。

大明几乎从不干涉朝鲜的内政,朝鲜国内怎么折腾,大明也不会出手。

朝鲜从朝贡中获得了大量的利润,大明为了面子也都忍下了。

一旦朝鲜遭遇到入侵,大明也都会果断出手帮助。

在如今的藩属国中,多次请求上书内附的琉球,可要比朝鲜恭顺多了。

但是朝鲜依然有特殊的地位。

苏泽自然是赞同唐谨行的建议。

朝鲜虽然在大明眼中不是什么,但是放在整个世界,也能算得上是大国了。

大明如果真的要走向对外殖拓的道路,那总不能所有的兵力都是大明自己出。

朝鲜作为大明最重要的藩属国,自然也要出一份力。

李成梁说道:

“虽然苏翰林无法给我们官方上的帮助,但是他已经修书朝鲜通政署的冯公,请他为唐大人提供帮助。”

听说朝鲜通政署愿意帮忙,唐谨行的眼神也亮了。

谁都知道这位冯大人是朝鲜国主的座上宾,在朝鲜国内拥有巨大的影响力。

如果能得到他的相助,这计划说不定还真的能成!

从李成梁的书房出来,唐谨行又疑惑起来。

只是这才三天时间,消息是怎么传到京师,又回到李成梁这边的?

李大人不是在坑我吧?

但是再想想,李成梁也不会用苏泽的名头来坑自己。

唐谨行虽然想不通,但还是迅速离开辽阳,从海路前往朝鲜。

朝鲜,汉城。

大明驻朝鲜通政署衙门,紧邻朝鲜王宫,主司冯学颜刚刚从朝鲜王宫中回到署里,汤显祖就过来求见。

听说了汤显祖当众做的诗,冯学颜当然知道汤显祖来是为了什么。

为了能返回大明,汤显祖隔三差五就来询问他这个主司,可汤显祖能不能回去,这是他冯学颜能决定的事情吗?

别人可能不清楚汤显祖来朝鲜的原因,他冯学颜还能不知道?

那位心眼极小的前通政使,现任吏部尚书在朝廷,如果自己将汤显祖放归大明,那等待冯学颜的就是苦兀通政司主司的任命了。

可这些话,又不能和汤显祖明说。

谁知道这朝鲜通政署内,有没有那位大人的眼线耳目?

不,肯定有,冯学颜绝对相信,自己手下肯定有那位大人的耳目。

“请汤先生进来吧。”

同是天涯沦落人,冯学颜也是欣赏汤显祖的才学的。

汤显祖走入公房,对着冯学颜说道:

“冯大人!在下请归的文书送出去了吗?”

冯学颜立刻说道:

“当然,已经随同署内的公文,一起寄回去了。”

“那什么时候才能有回复?”

冯学颜暗暗吐槽汤显祖的情商,也难怪他被弄到朝鲜这么久,还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来朝鲜。

“汤先生的思乡之情真切,本官读完也潸然泪下,想必朝廷诸公能体谅汤先生的思乡之苦,早日放汤大人归乡的。”

汤显祖又问道:“当年张选郎可是许诺汤某只要来朝鲜三个月的,可这三个月又三个月,何日才是归期?”

汤显祖明显急了,但是冯学颜却换了一副面孔说道:

“此时不同彼日,上次汤先生想要归国,是朝廷上下拦着先生不肯走,如今朝廷召回先生,若是引发大明和朝鲜之间的问题,汤先生能担待得起吗?”

冯学颜这套话术也说过几次了,汤显祖豁出去说道:

“这些与汤某何干!”

冯学颜的脸色不变,冷冷的说道:

“汤先生和那几位美姬的事情,也和先生无关?”

“我大明虽然有治外法权,但是此等罪行在大明也是重罪,就算朝廷顾念先生的远派,革去先生功名怎么办?”

听到这里,汤显祖的脸都绿了。

他在朝鲜苦闷,身为才子,自然有不少女人贴上来。

刚开始的时候还只是寡妇之类的,虽说有伤风化,好歹没有苦主。

但是很快汤显祖就追求刺激,和他往来的不乏闺中的名门之女,以及有夫之妇。

汤显祖还为此得意,却不知道,这些都落在了冯学颜的眼中耳朵里,都被冯学颜一笔一笔记下来。

话说到了这个份上,汤显祖也只能拂袖而去。

哼,书生。

几句话打发了汤显祖,窗外又响起了鸽子扑腾的声音。

冯学颜连忙打开窗户,一只胖鸽子飞了进来。

冯学颜立刻掏出米袋,这是他搜罗的百济米,这算是朝鲜王室的贡米,只有王室田庄才能种植。

冯学颜是朝鲜国主的座上客,他是专门讨要了这种米过来,用来“犒劳”鸽大人。

果不其然,见到冯学颜如此上道,胖鸽子没有刁难他,很爽快的让出了信笼。

信笼中是苏泽的亲笔信,内容是请冯学颜配合安东都护府,让朝鲜“主动”出兵帮助安东都护府对付女真人。

苏泽还在信中说了,安东都护府已经派遣了屯田司马唐谨行来汉城,希望冯学颜能推动这件事。

将信销毁之后,冯学颜开始思考起来。

如今的朝鲜上下胆怯畏战,想要让朝鲜出兵,还是“主动”出兵,这可是不容易的事情。

不过冯学颜还是很快就有了计划,他在朝鲜多年,对于朝鲜君臣,乃至于整个朝鲜的国民性都十分的了解。

想要让朝鲜君臣“主动”出兵,好言好语相劝是不行的,甚至利诱都是不行的,只有恐吓敲打才能让他们顺从。

明白了这一点后,冯学颜又喊来了手下,派人找上了汤显祖。

想要逼迫朝鲜屈服,还是需要在政治上和文化上共同施压。

政治上施压,冯学颜是没有问题的,他在朝鲜拥有巨大的威望,也结交了很多朝鲜的重臣。

朝鲜两班重臣的制度,文武大臣之间有很大的隔阂。

近几十年来,朝鲜也学习大明,文官集团压倒了武将集团。

利用文武之间的嫌隙,调动这件事的矛盾,这种事情冯学颜实在是太擅长了。

但是光是这样还不够。

要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还需要让朝鲜国主下决心出兵。

汤显祖疑惑的被喊回了冯学颜的书房,就看到冯学颜又换上了一副面孔。

“汤先生的事情,老夫思前想后,还是不能让您这样的人才流落在外邦蛮夷之地。”

汤显祖的眼泪都要流下来了,他只不过是个举人,在朝中根本不认识人,要归明也只能指望冯学颜了。

冯学颜说道:

“要能让汤先生归明的,朝中唯有一人。”

“是哪位大人?”

“苏翰林。”

汤显祖连忙露出恭敬的表情。

他也算是半个官场中人了,也懂得一些官场规矩了,也知道苏泽在朝中的影响力,再也不敢和以往那样恃才傲物了。

“冯大人能为我在苏翰林面前美言几句吗?”

冯学颜说道:

“苏翰林对汤先生的印象不错,但是想要请他帮忙,汤先生还需要再立下一些功劳。”

汤显祖连忙点头,冯学颜将自己的需求说了一遍,汤显祖立刻说道:

“此事好办,汤某回去就动笔!”

很快,汤显祖的新作,《三箭定天山》问世,迅速在朝鲜风靡。

三箭定天山,讲的是唐代大将薛仁贵的故事。

汤显祖的剧本大气磅礴,尽显盛唐气象,这自然让小国寡民的朝鲜开了眼界,朝鲜国主也对此十分的喜爱。

但是看着看着,朝鲜的聪明人就发现不对劲了。

薛仁贵是唐代安东都护府的第一任都护,曾经驻节平壤,杀的高丽胆寒,至今朝鲜国内还有关于他的传说。

薛仁贵,安东都护府,加上大明设置安东都护府的举动。

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深意?

朝鲜国主略一思考,惊出一身冷汗!

上一章  |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目录  |  下一章
加入书架后可以自动记录您当前的阅读进度,方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搜索引擎输入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黄鹤楼" 就可以找到本书
其他用户在看:
黄鹤楼文学 - 免费小说阅读网 www.hhlwx.com
联系我们: hhlwx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