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文学
 
首页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侠 • 仙侠
都市 • 言情
历史 • 军事
游戏 • 竞技
科幻 • 灵异
搜索:
 
您当前所在位置:黄鹤楼文学>>秦人的悠闲生活

第三百零八章 来关中


简体手机版  繁体手机版
更新时间:2025-11-06  作者:张九文
 
“你李斯教出来的弟子,善收买人心。”

对此,李斯持否定态度,他回道:“臣以为,新帝与蒙恬乃少年之交,蒙恬虽说戍守边关数年,如今即便回来,以新帝与蒙恬多年的情义,蒙恬戍边时新帝都会给予粮草,还有书信往来。”

嬴政道:“是朕想错了?”

李斯忙行礼道:“新帝允许王贲告老,并且让蒙恬任太尉,看似是收蒙恬的心,只是看起来如此。”

嬴政稍稍蹙眉。

李斯接着道:“新帝看中的是蒙恬背后的几十万边军,这些边军皆听蒙恬号令,新帝要裁撤边军,唯有让蒙恬坐在太尉的位置上,皇帝诏命让蒙恬这个太尉送出去,这一次边军裁撤兵马才会顺利。”

“新帝只是裁去了戍边的老秦军,但每年军役依旧。”

直到看着眼前的温泉池子被擦拭干净,嬴政带着李斯走出了温泉宫,君臣依旧低声说着话。

关中正式入夏了,而在温泉宫前的池塘水还有些泛绿,已有宫中内侍撑着小船,正在清理水中的藻。

温泉与池塘必须清理干净,并且还要驱虫,不让这山中的蚊虫会扰人。

李斯道:“新帝有诏命,在入夏时节要将骊山行宫打扫干净,特别是有水的地方,还要再建设两个宫殿,一个宫殿是用来用食的,另一个宫殿是看书用。”

嬴政道:“朕在这里安享晚年,他治理国家之余,还有闲心为朕考虑这些?”

李斯尴尬一笑,也不知该如何为皇帝说两句好话。

嬴政沿着池塘走着,一边道:“怎么,扶苏还要朕在这里好好吃饭,要多看书?让朕少去巡游,少去打猎?”

李斯行礼道:“新帝从未说过这些。”

从咸阳确实送来了不少史书,其中还有《列国史》的全卷。

嬴政拿起其中一卷,道:“他们都被写入了书中,以后该不会再有人反秦复国了吧。”

李斯看过其中有关韩非的一篇,公子高没有写明韩非的死因,甚至新帝也没有提及。

看来是公子高与新帝故意为之,这样也挺好的,不知为何,李斯甚至觉得心里轻松了许多。

想了片刻,李斯才回道:“不会再有了,再过十数年之后,人们只知当年列国之事迹,再也不会有人恢复齐楚了。”

嬴政将手中的一卷书放在书架上,放眼看去,望着书架上几乎快要放满的书籍,半晌无言。

这个天下真的会变得不一样,它不会成为老样子。

扶苏依旧没有恢复分封制,而是继续夯实着郡县制的空缺,并且不断地在其上添砖加瓦。

直到夜里,嬴政站在当年周幽王建设的烽火台上,从这里望着远方的秦人灯火。

见李斯也跟了上来,嬴政抬首道:“这烽火台修修补补好几次,历代秦王都将这里留下了。”

今夜的风有些大,衣袍正被吹得猎猎作响,李斯道:“臣年迈了,越来越怕冷了。”

嬴政道:“朕也是,夏无且总说朕不能吹冷风。”

翌日,早晨天刚明亮,李斯就坐在骊山下,捧着《列国史》正在专心看着。

老丞相该是很喜欢公子所写的列国史书,因老丞相总是拿着一卷反复的看,偶尔还会笑。

这个消息也被守在骊山下的侍卫传到了咸阳宫。

身在咸阳的扶苏能够通过这些侍卫知道父皇与老师的一举一动,因那些侍卫都是蒙恬从边军中挑选出来的甲士。

廷议结束之后的章台宫大殿内很空旷,夏日里偶尔有风吹入殿内,温暖的阳光从窗户而入,让这座大殿内也温暖了不少。

扶苏看罢侍卫送来的书信,又道:“看来老师很满意这卷史书。”

张苍解释道:“听说现如今的潼关学子,有很多人都在求着看一眼此书。”

当年秦一统天下,老师此生最大的理想就是统一六国文字,并且实行郡县制,从根本上瓦解周王朝所留下的分封根基。

现如今六国真的不在了,老师怎会不高兴,老师该是抱着这些书,在梦里都能笑着醒来。

“听闻敬业县造了一个酱油作坊。”

“禀皇帝,刚建成,听说近来与各县都说好了,约定要在入秋之后,将豆子都卖给敬业县。”

扶苏放下手中的纸,坐在皇位上看着正毕恭毕敬行礼的张苍,道:“这么多年了,你怎越来越胖了。”

闻言,张苍也是一时无言。

扶苏道:“你也该减肥了。”

见张苍依旧不说话,扶苏再道:“也对,你与朕一样平时都忙于国事。”

张苍又递上一卷书,行礼道:“今年各县又把田地丈量了一遍,今年的人口也都查清了。”

扶苏打开手中的文书,今年关中总人口九十七万,这一年内又多了近二十万。

但扶苏心中清楚这二十万人口是从何而来,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从边军裁撤下来的人口。

去年夏季下得诏命,各地与边关裁撤兵马,去年秋季时陆续回来。

今年张苍再让各县上报了人口才会有这么多。

此刻,张苍还站在大殿内,依旧有些沉默。

扶苏看着文书后面记录的内容,去年淹死而亡的人有十五人,进山失踪的有五人,十一人病死,四十七人寿终而亡。

看到此处,扶苏缓缓抬头看向张苍,又道:“这些溺亡的可有原因?”

张苍忙又从袖子里拿出一卷书,双手递上。

田安拿过文书,又递交给皇帝。

这张苍像是早就知道皇帝会问,早就准备好了,但若皇帝不问,张苍也就不必拿出来。

可皇帝是很在意关中人口的,当年三令五申让各县做好防备,可又出现了这种事,看来又有几个县吏,要被拿下了。

张苍道:“臣近来发现,有些县吏曾说要下水可以,但要溺死就去别的地方,不能死在他们治下的地盘,各县增设的巡河的人口,甚至在河岸立碑禁独自下水,可也有人夜里下河,有人说防不胜防。”

扶苏看完了这卷文书,深知政令施行的难处,沉声道:“有放任的,县吏一律拿去官身,从此不再录用,但有严防死守,还有人私自下水的,你们丞相府酌情处置吧,今年盛夏更要严防人们独自戏水。”

“是。”张苍再一次行礼。

正在这时,有人端着饭食而来。

扶苏道:“老师,留下来一起用饭吧。”

当国事议定,扶苏依旧十分恭敬地唤张苍一声老师。

张苍依旧拘谨行礼。

菜肴放在面前,张苍吃了一口肉丸,又觉得这肉丸十分美味,更是饮下一口咸鲜的汤,带着一些菜叶子,送入口中。

田安面带微笑地又给张苍添了一碗肉丸汤,一边道:“府令,可还合胃口。”

张苍口中还在咀嚼着,一边在不住点头。

田安道:“这肉丸是用猪肉所制,加上关中特有的苦菜,味道鲜美又不腻。”

张苍面向皇帝行礼道:“臣谢皇帝,赐此佳肴。”

扶苏又道:“今年西域送来的很多葡萄干,两个孩子都在外也长久不回宫里,放在宫里也没吃,回去吃时多带一些走,分给丞相府的诸卿。”

“臣领命。”

在政事上皇帝虽说严苛,但在赏赐这位皇帝尤其大方。

张苍吃饱之后,就看着满满一麻袋的葡萄干离开了,田安有些忧愁,今年西域送来的葡萄干实在是太多了,多到宫里几乎可以当粮食吃,只能往敬业县与潼关也分去。

“也不知今年西域是怎么了,怎送这么多葡萄干与玉石来。”

田安送走了张苍刚要回殿内,就听到了殿前内侍的话语。

至于原因,田安是知道一些的,这与当初河西走廊送诸子书籍去西域有关,西域诸国还以为皇帝给他们的书籍是多么宝贵的宝物,才会用更多的奇珍回馈给皇帝。

田安走入大殿,进入殿内没有见到皇帝,只有三两个宫人正在收拾碗筷。

走入殿内,田安从这些整理碗筷的内侍身边走过,一路走向了后殿。

在后殿还存放着不少宝物,缂毛所制的龟兹锦,能够用来做地毯的疏勒绒,还有传闻中一两金子一两香的苏合香,还有类似玻璃的琉璃杯,当然了其中最名贵的就是那一大块半人高的青玉。

这青玉产自昆仑山,是用来做礼器最好的玉石,在咸阳宫有数不清的玉璧,那都是从列国的王宫中带来的。

宝物放满了整座后殿,人走入其中甚至还有些无处落脚。

这一次大秦的对外交流,在陈平的主持下,在娄敬的实施下,该是十分顺利的。

仅用几箱子书籍,就换来了这么多的宝物,这难道不是一场十分成功的外交吗?

扶苏也不知道西域人拿着那些写满字的纸张做什么,大抵会贴在墙上参观,或者是用来缝补衣服?

而眼前的奇珍说不定是世上绝无仅有的了,扶苏道:“将这些都送去给父皇。”

田安道:“不留一些吗?”

“不留,一件都不留,将来随着父皇一起送入皇陵。”

田安颔首。

咸阳宫是很富有的,富有到黄金就有五十万斤,珍珠玉璧不计其数。

如果扶苏愿意,可以用这些黄金建设一座宫殿了,整座宫殿都是用黄金造的。

再用那些珍珠玉璧建一座假山。

所以呀,当初自己成婚前,王翦老将军送了两驾金车时,父皇连提都没提这件事。

因对咸阳宫的家底而言,两驾金车根本不算什么。

对扶苏而言,富有天下才是真的富有,眼前的这些以自己的用度水平,恐怕几辈子都花用不完了。

可再多的金子,也需要兵马保护,需要粮食养活兵马,需要更多的田赋。

这个天下依旧是个很原始的农业文明,黄金是好……可在粮食还不够吃的年代。

扶苏更在意粮食与人口。

半月之后,又有消息传来,是中原各县郡县终于将各自的人口数目都提交。

经过此次裁军,以及鼓励生产生孩子,整个大秦可知的人口有两千万有余。

这是一个十分振奋人心数目。

这还是各县可知的有户籍的人,如果中原各地能够更详细的计算户籍,人口该会更多。

目前为止,秦也只能算出一个能够大致的人口,一个国家的执行能力毕竟是有限的,中原各地的执行力以及官吏不足。

各地还无法完成这么大规模的人口查问。

当田地的麦子开始成熟,开始有泛黄的迹象时,稂坐在潼关城吃着吃着一张饼,端着一碗羊汤正在喝着。

正吃着,就见到了一驾马车到了近前。

赶马的车夫稂认识,就是当初徐福的县吏。

从马车走下来的不是别人,是琅琊县的范增。

范增被搀扶着走下马,他走到近前抚须道:“这一路来,要了老朽的半条命,从中原的最东边,走到了最西边。”

稂一口气将碗中的羊汤喝完,随后又将吃剩下的半张饼放入怀中,笑着道:“最西边不在关中,在河西走廊的马鬃山。”

范增抚着花白的胡须,道:“嗯,秦兵进西域了?”

稂解释道:“这要从当年秦北伐之前与头曼单于的战事说起了。”

范增了然道:“嗯,你就是当年北伐战争中的一个将军。”

“我才不是将军,我就是军中的一个小兵头。”稂挠了挠头又笑着:“我带老先生去吃我们关中最美味的食物。”

言至此处,范增回头看向来路。

见状,稂也看向函谷关方向的官道。

范增站在原地,低声道:“桓楚被发去苦役,你与徐福来关中之后,老朽见到了一个年轻人,他说他是替桓楚来向老朽赔罪的,说他没有照顾好桓楚,因老朽是桓楚最敬重的老师,也是桓楚心中最重要的亲人。”

“他对桓楚愧疚,前来赔罪,那个年轻人……”范增想了想道:“他叫项羽,是项梁的侄儿。”

稂扶着范增一路走入潼关城,范增继续道:“老朽来时,那项羽就远远跟在后方,不与老朽同行,就在老朽的马车后跟着,他是在保护老朽的车驾,这一路上只要老朽回头,就能远远看到他在后方护送。”

上一章  |  秦人的悠闲生活目录  |  下一章
加入书架后可以自动记录您当前的阅读进度,方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搜索引擎输入 "秦人的悠闲生活 黄鹤楼" 就可以找到本书
其他用户在看:
黄鹤楼文学 - 免费小说阅读网 www.hhlwx.com
联系我们: hhlwx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