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确在让卫东搞篮球馆的时候,也没想过自己会执掌电视台。
他搞篮球馆就是为了形成网红效应,帮自己在HK赢得社会影响力。
结果又搞到电视台,等于是掌握了这个年代的流量平台。
就问这俩结合起来的效果强不强吧。
让卫东这时候已经是妥妥的社会名流了!
谁都想不到他居然选择篮球这么个冷门的赛道,迅猛的曲线成为全城焦点。
要靠生意或者其他业绩怕是得多少亿,才有这效果吧。
最后他推着德叔的轮椅进场,更把这种尊老爱幼的欧美绅士属性拉满。
得了好多掌声。
其实俩人现在聊的都是:“不是吧,明仔那边的销售已经拉爆了?”
“江港行地产门口的市民已经在排成长龙,你这个的效果太好了,我当初都没敢在亚视做太多地产,怕影响了电视台口碑,谁想到你这么不要脸!”
让卫东得意洋洋:“老前辈,你们的思路还是把电视当电影的接班替代,那就是影视剧算主力,是点缀,不是的,电视机是走进千家万户的信息传播器,电视剧……可以拍,但真的没那么赚钱。”
三四十分钟的一集黄金时段,前后打太多观众要换台,要打电话吐槽骂。
可播资讯播综艺,就能十分钟一刻钟随时插播,还能在节目里面带货。
完全不同的玩法。
譬如现在的表演赛,就是发哥跟郑志伟担任主持人兼双方“教练”。
从两人走到场地中圈就引得全场观众掌声雷动。
睇波又看明星综艺,三四十港币的门票也值得很啊。
再加上亚视美女们组成的啦啦队甩大腿跳舞,就问有没有看头吧。
反正坐在鲁斌他们教练席后的萧家三口,继下午被豪华海景别墅冲击后,现在又被闹翻天的篮球现场冲刷认知。
老萧两口子打了十几年的专业篮球,从来没想到可以这般热闹喧哗被包围。
其实就是场秀。
看懂了NBA的球迷都懂这个套路。
发哥器宇轩昂的西装革履,就是他在《篮网情深》电影里的教练造型。
潇洒自如的插兜介绍:“今天是大年二十七,举办这场贺岁杯篮球赛,就是庆祝以HK篮球总会精英联队和东升篮球会为班底组成的HK代表队成功打进1988年世界奥运会,春节之后全队就将在篮球总会以及社会各界的下,到世界各地参加热身赛练兵,期望在奥运会上打出前所未有的佳绩!”
他这种风度翩翩的表述。
真就好像是他带领整支球队获得了胜利,到底是在演电影,还是真实发生?
这种奇妙的感觉,让全场观众忍不住各种尖叫嘶吼。
场边的达官贵人们也非常新奇的体验。
足球场太大,乒乓、台球、羽毛球这些面积又太小,最适合近距离感受运动之美的运动,还能容纳几千上万人的就是篮球、网球。
感受很新鲜。
尤其是加上奥运资格头衔,那就更值得骄傲追捧。
郑志伟负责插科打诨:“我也很喜欢打球,尤其是在靓女面前,得分篮板盖帽无所不能!”
看他仰头踮脚对大高个儿发哥比划自己是高手,全场都笑翻了。
HK艺人都要学戏班子那套,相声逗哏是常态:“哎哟,不得了,你也能盖帽吗,我怎么没看见过?”
郑志伟才一本正经抖包袱:“机会当然很难得啦,我也没那么多钱经常请九个人吃饭……”
原来是要场上其他所有人陪着演戏啊,观众们自然是笑得乐不可支。
尤其充当啦啦队的美人儿们活泼得要命,才能争取到镜头关注。
可邹慧敏一张专辑没发,一部戏没演,就已经跟让太太并肩坐在最前排的亿万富豪、高官中间。
接受各种镜头毕恭毕敬的扫过,红色衬衫搭配米色西装套裙的打扮,很职业化的高贵感。
秦羽烨还用嘴角叮嘱她端住神态:“淡笑着小鼓掌,放心啦,男人很吃这套的,一定要演绎出那种白月光的感觉,要不回头再找俩文人写点什么!”
她自己就是大开领的时装白衬衫,看似简单却妖娆的风情万种。
邹慧敏尽力想跟上节奏,又觉得别扭极了。
因为连阿玲、阿倩她们这些电影公司的主演明星都是在另一边的明星座群里。
在HK明星从来都是戏子的地位,阶级差别极大。
沈翠月更是和程朗他们很没存在感的坐在内场边角。
所以等发哥仗着身高调戏了郑志伟开始抛球的时候,她终于问起来三太不爱抛头露面吗?
秦羽烨无奈的给她八卦,你看看程大师周围那几个神态都不同的男女:“全都是青城派的武林高手,专门陪着照料保护安全,她是江湖人啊。”
说到底她还是个高中毕业的妞儿,忍不住爱炫耀。
邹慧敏就得拼命想象这复杂的家庭怎么回事。
好在篮球场上的表演,是真的吸引人。
分成四节来打,坎普先带着黑白仔打精英联队,展现他超越所有人的强悍实力。
哪怕少了哈达威这个控卫,全老外的东升队还是能碾压本港联队。
第二节才是坎普加上精英联队模拟代表队怎么在亚锦赛上大杀四方。
这时张晋松、马建他们联合黑白仔,担任陪练角色,展示亚锦赛的夺冠过程。
光这两部分就已经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坎普带黑白仔打得固然飞禽走兽满天窜,但基本是天赋自由发挥,套路、组合都很少。
等到代表队模拟展示,已经明显是外籍教练带着一点点抠细节,打磨配合战术。
哪怕少了哈达威还是有很多精彩的组合套路,明显围绕坎普在场上要是被锁定之后各种高位、联防、外接、挡拆、穿插的战术。
能打下亚锦赛冠军,真的有点东西。
现场有粤语解说,就是上次发哥和粱嘉辉在粤州评球的口吻。
已经广播电视娱乐发达了二十年的HK,这会儿已经非常流行这种讲波佬的主持风格。
那叫一个热闹。
亚视更是抓住老板搞来的机会上位。
解说大喊“睇这个波”的时候,就把镜头顺着啦啦队玉臂林立的摇晃扫过去。
叫“叉烧”的时候更是来各种长腿特写,这其实是英文chance机会的音译,喊食叉烧就是有机会进球了。
至于骚来骚去是秀来秀去表演的意思。
结合粤语特有的那抑扬顿挫种音调特色,一时间居然硬生生把整个时段的收视率冲到无与伦比的高度。
天天追看各种TVB长剧,哪有这种天然带着HK立场的热血篮球吸引人。
坎仔暴扣的时候,还有镜头给到场边欢笑鼓掌的黝黑少女。
颇有真人秀的感觉。
让卫东也是在中场休息,才有机会跟挤过来的滑浪风帆总会干事交流:“要不这一届就把小娥送去打奥运……”
会长感觉整个喧哗的场地都充耳不闻了。
震惊反问:“今年HK有奥运资格?”
他当这个会长,只是为了把十七岁的明日之星塞进去正规训练,根本没多问。
偶尔陪坎普、黎月娥到训练中心都是满耳的粤语、英文,更不会打听了。
粱嘉辉帮忙翻译:“没错,这个84年刚列为奥运会项目的项目,现在基本是按照每个成员国都可以派人,但仅能每个项目派一人参赛的模式。”
让卫东记得这种个人比赛到后来,都是看世界排名,前面多少名才能入选么?
干事摇头比划:“海上项目有的是宽阔尺寸,哗啦啦的几百个人同时出发也没问题,而且现在整个亚洲对风帆运动都还不太熟悉,就像是刚起步的小孩子一样,本来技术差距就非常大,唯有我们恰恰领先于整个亚洲。”
原因也很简单,冲浪毕竟是个水上运动,有钱有闲狂热爱好者也很多的东瀛在高纬度,所以不可能一年四季365天都玩。
唯有热带地区才有天然优势,能积累较大的玩家基数。
可新马泰这些地方的爱好者根本没入门,反而是HK因着对英美的向往熟悉,尤其是有大量北美、夏威夷、澳洲的移民往来,引进技术就最完善。
因此亚洲这边压根没举办过什么高水平风帆比赛。
按照日常各种比赛积分的模式来决定奥运参赛资格就很不公平。
再说这项目本来就不是个能赚钱的,很多奥运选手都得自己做帆。
那就跟着奥运篮球代表队一起,把黎月娥送出去多参加北美、澳洲的比赛积累经验?
当然,这肯定要多花些钱,之前获得帆板总会会长的五百万港币估计都要砸进去。
让卫东现在很会拿捏了,故意沉吟下。
表示资本家的钱也不是那么好拿。
这总会干事连忙奉上前景规划:“HK蜿蜒绵长的海岸线和常年宜人的亚热带气候,为风帆滑板提供了优厚的环境,但上届才首次进入奥运会,也不知道后面会不会延续,所以导致投资比较冷门,总会可以批准经营水上中心的旅游机构,并且可以向康乐文化事务署申请特殊用地资质。”
然后翻开个袖珍地图册,展示沙田的如口袋般的海岸线,中大就在口袋底部岸边。
会长大人您随便选!
自己投资、自己批准的旅游机构,搞点民宿、酒店、房产在许可范围内都是没问题的!
让卫东连在内地都没想过把房地产做大做强,来HK也从没想过跟那些地产大亨争斗。
只是现在既然要把科研、电视、互联网的研发中心搁沙田这边,肯定要让这么多人在这边安家。
得照应所有科技、电视、体育团队的家庭生活,尤其是保证黎月娥的帆板训练水平。
那就在中大旁边吧。
让卫东真是随手点了点大概范围,这位干事就心领神会的了。
金牌风水师一看位置,主公,你这不想发大财都不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