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远,就在隔壁楼。
跟着丈夫一同下楼的秦羽烨还解释:“整个五台山的两家电视台、三家电台,只有HK电台是官办,所以广播处长官的办公室也在HK电台,我记得……”
话才说到这里,两人已经走出亚视的院子,这边门口已经有秘书在等候接待,长发弯腰很恭敬得都看不到脸。
让卫东也没多看,自从来了电视台当老板,他都摆出这种已婚人士的目不斜视。
反而秦羽烨还热情交流几句,完全没有电视台老板娘的傲慢骄横,嘻嘻哈哈的口吻很得让卫东满意。
让卫东自己的视线就在羡慕的观察电台大楼规模。
亚视的面积并不大,一栋十层大楼,院子里现在新增十辆工作商务面包车就拥挤不堪,大楼也是二十年的老楼,搞搞新闻资讯台还行,迅猛扩张的综艺节目演播厅就有点捉襟见肘。
TVB都在不断兴建片场,亚视的确挺落后。
所以让卫东一直在琢磨怎么搞点面积。
HK电台就是五台山的超级大户,甚至比TVB的面积都大,还分成三处不同的区域,电台总部大楼、电台电视部,电台教育部。
实际上几家民营台都得租用HK电台的转播设备跟频段。
差不多等于内地在砖儿台的地位吧。
让卫东实名羡慕,这电台还有个屁用,把这片面积给我们搞成演播大楼,简直爽歪歪。
结果广播处长官居然是位女性,还无比强硬的开口就要求亚视搬走!
秘书一直坐在翻译的让太太旁边,让卫东肯定全力关注这位处长:“为什么?那是亚洲电视自己持有的地块,有谁愿意出资多少来收购?”
处长的理由简直匪夷所思:“你已经偏离了当年设置建立亚视的初衷,这家电视台的重点是用英语连接全世界,现在大幅度删减到几乎没有英语节目,留在这里还有什么用?”
秦羽烨都吓到了,坐在大班台前的座椅里,忍不住坐姿前倾想用二十来岁姑娘的撒娇嗔意去打动对方。
让卫东却观察着这位约莫四十岁左右的女性,穿着颇为端庄时尚。
不过哪怕太太各种热衷穿搭,让卫东也无从判断风格、价位,但他看到的是桌面上那块姓名牌,简简单单的“唐安琳”。
这个把月让卫东频繁出没于各种商务场合,更基本都吃住在了电视台里。
很熟悉这边的模式了,很多办公室就算是朝夕相处的熟悉环境,也会很正式的放个三角名牌在桌面,有的还带着职务。
但基本上都是中英文模式。
这位却只简简单单仨字。
结合她对英语的重视,这不是显得不正常么。
所以让卫东好整以暇的回应:“英语,您认为英语是HK连接全世界的重点,而不是其他?”
唐处长很有女性风格的优雅撑住下巴:“譬如呢?”
让卫东开始掰手指:“英语只是种基础工具,真正能够被人尊重的是科技、军事、艺术、体育这些真正具有感染力的东西,如果只把英语当成重点,最后培养一堆能说英语的HK人,有什么意义?就像阿三那么多人会说英语,他们能得到尊重吗?”
唐处长马上反问:“这就是你搞篮球俱乐部的意图?”
让卫东理解为对方代表港府在询问。
所以顺便解释下:“资讯台可以说是进,让全港市民有机会看到全世界,尽可能了解全世界发生了什么,普通市民能怎么适应跟随这个资讯即将开始爆炸的时代,综艺台才是出,让港式娱乐文化可以从两岸三地开始推广蔓延,上至日韩,下到东南亚都能覆盖HK文化的影响力。”
想想还补充:“等这两个台站稳脚跟,我更希望开通体育台,把各种世界顶级赛事能够跟HK联系起来,再开通音乐台,全面推动HK音乐传遍亚洲,文体不分家,文化娱乐跟体育运动两开花,才是HK的未来。”
唐处长直言不讳:“这是大陆派你来做的事情?”
秦羽烨紧张,亚洲电视的股权、资产转让买卖是一回事,电视牌照经营许可等还要广播处来管理审批更迭呢。
随时可以否定这两亿多的投资不予通过,这十多天的经营肯定还在净投入。
让卫东却松弛的纠正:“内地,无论HK、马坎还是右岸,两岸三地之间都是一体的关系,没有大陆离岛这种距离沟壑,HK现在不也跟内地连接在一起么,我不是什么官方派来做事的人,就是个商人,亚洲电视是德叔从体力和投资经营都支撑不住的转让项目,我纯粹是接手以后才开始琢磨改进。”
女性式的追问马上抵达:“怎么琢磨的?”
就男性官员很难这么咄咄逼人的问,但女性问来又没那么强硬。
主要还是跟在内地的各级交流感受不同吧,让卫东毫不掩饰自己的“远见”。
“广播电台被电视取代是历史的潮流,因为音画视频天然就能碾压纯听觉,TVB有多了不起吗,并没有,只是恰好站在了听觉向听视觉转型的风口上,等下个转型到来,迟早都得死,能够代表未来的只有亚洲电视这种模式。”
单单这一句,让卫东说出来就能看到对方瞳孔放大,也就是眼睛亮了亮,他想的却是你能听国语啊。
但还是等秦羽烨翻译后,唐处长才开口:“下个转型是什么?”
让卫东直言不讳:“电脑,我在沪海有家年产过百万台电脑显示器的工厂,更会为苹果电脑提供百万台级别的代工生产,就在元朗对岸的鹏圳西区,我有亚洲最先进的芯片厂明年初就要全力开工爆产能,我才是最了解科技前沿的行家,您可以想象下,当电脑上可以看见所有电视上可以看见的画面,对,我们今年就是靠给电脑赋予了立体声这个科技点赚了几亿美金,一旦电脑的完全体形成,这种传播甚至不属于广播处了,您意识得到吗?”
在内地都是跟什么级别的人物打交道了。
眼前不过算一线城市局级干部,让卫东还是有种油然而生的碾压感。
女处长偏偏就能坚韧的抵抗,可能女性思维就很难跟这种理工逻辑挂钩:“电脑怎么能替代电视,广播,是要广而告之的传播……”
让卫东马上恐吓:“您不知道现在花旗已经开始出现互联网了吗?”
其实他也是囫囵吞枣,只是听林望复说有网卡了。
那就直接糊脸:“每台电脑可以通过电话线连接起来,当全世界的电脑都连成一张巨大的网,所有信息就是秒通,北美发生的新闻,瞬间传递到我的电脑上,甚至未来我能直接在电脑上看北美的电视节目,欧洲的体育赛事,东瀛的电影,这一切都是通过通讯电缆完成,而不是广播线路……嗯,好像广播线路也是其中一种方式吧。”
作为税务大院保安,肯定要接待各种电信、电视维修工,记得有那么一段儿,的确出现过闭路电视也能上网的市场竞争,只是很快就输给宽带销声匿迹了。
可女处长就不会什么广播线路的技术细节感兴趣,直接跳过:“你说的都是未来,眼前你的经营模式已经极大的影响到这片区域的正常秩序,必须搬迁!”
HK总体来说还是比较狭窄拥挤,城区街道……还真有点像商州、江州。
都是依山傍水的弯来拐去,五台山都是很窄的双车道,这些天人山人海的观众来排队领奖、参观,的确是对街坊邻居造成一些影响。
越是大城市,就越强调互不干扰。
让卫东还是马上道歉了:“这可能是我们的工作刚开始有疏漏,但让电视台更加接近所有市民是我们的理念,今天也刚好在讨论譬如付费点播歌曲的事儿,难道还要专门跑到电视台来缴费?所以我们考虑在各区设个电视台的小办事厅,把很多扎堆儿在电视台的事情,疏散到各区。”
这个点子还是来自于税务办事厅、好像还真出现过有线电视台办事厅,只是随着手机网络支付成为主流,这种办事厅肯定都消失了。
很明显对方眼神都在剧变:“你在抢电台点播的市场?还要收费?”
语气都恶狠狠了!
没错,因为七八九十年代内地都还比较穷,最多听听村镇大喇叭广播,半导体收音机听的都是AM调幅波段,省级、国家级电台。
对讲求音质的市级调频立体声广播没啥印象。
所以除了大城市,很多小地方都没经历过FM立体声广播电台风光一时的阶段,反而是很多大学生记忆中的广播点歌成了青春记忆,就是因为这类电台和高校一样大多在省城。
起码商州只昙花一现了很短时间,就被有线电视彻底打压掉。
而HK的五六七八十年代都是满满的广播电台黄金时期,听众打电话要点播什么歌曲送给谁听,表达孝敬、爱意都是很常见的事情,基本都是免费,没什么成本嘛。
但内地大多数地区直接跳过这个阶段,上了有线电视来点播歌曲,让卫东觉得是二十还是多少钱一首。
那些年商州的老妈们过生,要是没儿女在电视上点歌打字幕,简直丢人!
所以现在看了看TVB居然没做这种收费点歌的生意,让卫东怎么会放过。
但他的解释真不是赚钱:“十港币、二十港币,三五分钟一首歌,你说电视台是为了赚这个钱吗,是要把点歌双方的名字公布给几百万市民,对普通人来说这是个很……很……”
他想说很牛逼,又觉得对着三位女士说不太礼貌,但文化又不够。
这时处长秘书轻轻开口:“很浪漫的事。”
请:m.llskw.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