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什么时代,父母对子女的教育问题都是非常操心的。
这是一种很矛盾的心理,总是希望子女比自己强,总是怀揣着美好且不切实际的幻想,无限放大子女的优点,然后理直气壮地认定,自己的儿子或女儿一定是超于凡人的,一定有大出息的。
当然,也有很多父母冷静且智慧,他们欣于接受子女的平凡庸碌,教育子女踏踏实实过好一生,可以没有大本事,但至少要有善良的品德。
父母这种矛盾的心理,没当过爹娘的人,大约是不会懂的。
赵孝骞以前也不懂,两辈子都不懂,现在他懂了。
怀里呀呀学语的儿子,活泼伶俐,可可爱爱,将来也许他没有异于常人的优点和本事,只要踏踏实实做人,赵孝骞也满足了。
捧日营的校场上,将士们挥舞长枪刀盾,一招一式练得严谨。
夏景初察言观色,见赵孝骞表情平静,小皇子一脸兴奋,夏景初小心地道:“官家,不知将士们的操练可入眼否?”
赵孝骞点了点头,道:“不错,军威甚壮。”
夏景初和麾下武将悄悄松了口气。
老实说,从赵孝骞进入大营开始,他们就仿佛面对一场严苛的考试,现在交上了答卷,看来考试的成绩还算不错。
夏景初迟疑了一下,突然躬身行礼道:“臣禀官家,捧日营自臣以下,两万余将士愿报效天恩,为国杀敌,请命来年北伐辽国,为官家一统天下!”
话音落,司令台上所有将领纷纷抱拳行礼,异口同声道:“愿为官家北伐辽国,一统天下!”
校场上的将士们也听到了动静,正在操练的动作同时停下,将士们纷纷单膝跪地,齐声大吼。
“愿为官家北伐辽国,一统天下!”
军威甚壮,声震九霄。
赵孝骞心情激荡,看着校场上齐刷刷跪地请命的将士,心中不由荡起一股豪情。
怀里的赵昊也被将士们震天的吼声惊住,片刻后,赵昊也不安分地在他怀里胡乱挥舞着小手小脚,愈发激动地呀呀学着将士们的话。
“……一统天下,爹,一统天下!”赵昊奶声奶气地叫道。
赵孝骞哈哈大笑,使劲在儿子嫩嫩的脸蛋上吧唧一口,道:“好,看爹将来一统天下,咱就当个堂堂正正的大一统皇帝,不当这什么割据势力的皇帝!”
夏景初等众将激动地道:“天命在宋,臣等为官家贺!”
赵孝骞渐渐收起了笑容,看着夏景初等众将,缓缓道:“将来大宋是一定会北伐的,但不是现在……”
夏景初一怔,有些着急地道:“臣与麾下将士枕戈待旦,早已准备好了,为何不马上北伐?”
赵孝骞瞥了他一眼,道:“马上北伐……你出军费吗?你给粮草战马军械甲胄吗?”
“你们热血一涌,喊打喊杀,总不能不吃饭吧?朕首先要囤下足够喂饱将士们的粮草,不然你们数十万兵马挥舞着刀剑喝西北风?”
夏景初和众将一愣,然后讪讪一笑。
“耐心等等吧,一年两年,国库缓过气来,将士们总有机会参加北伐的,朕比你们更着急,但急归急,不可乱方寸。”
“是,臣等明白了。”
正与夏景初等人聊着,怀里的赵昊却愈发不安分地挣扎,赵孝骞只好将他放在地上。
然后,赵昊居然独自一人蹒跚地走下了司令台,朝校场上的将士们踉跄走去。
赵孝骞惊愕地看着他,见郑春和要上前将他抱起,赵孝骞抬手制止。
“不要拦他,看他要做什么。”
于是,在赵孝骞和众将士的目光注视下,赵昊一人走到校场前,抬头仰望比他高出一大截的将士们,然后咯咯咯地笑。
笑过之后,赵昊从校场旁的空地上捡起一段枯树枝,然后“啊!”“哈!”地叫着,竟学着刚才将士们操练的招式,有模有样的操练起来。
赵孝骞定定地注视着赵昊,眼中渐渐浮起几分惊喜和欣慰。
旁边的将领们更是惊喜莫名,此刻校场上两万余人,都在含笑静静地注视着官家这位唯一的小皇子,看他一招一式地操练。
尽管动作很笨拙,甚至只是胡乱挥舞小树枝,但赵昊操练时的小表情却非常严肃认真。
赵孝骞和众将士满眼宠溺,若不是怕惊到认真操练的赵昊,赵孝骞此刻真想哈哈大笑。
“这小子,好像真与军伍有缘,将来莫不是真能当个带兵的将军?”赵孝骞喃喃道。
夏景初衷心地道:“官家,臣观小皇子天资聪颖,许有将帅之才。”
赵孝骞点头:“他若真有兴趣,朕可培养他这方面的本事,大宋未来数十年,要面对的战争很多,朕活着的时候,但愿能为天下苍生打下一个太平盛世……”
一名宦官匆匆登上司令台,躬身禀道:“官家,皇城司甄庆,殿前司种建中,枢密院许将安焘等人,已至大营辕门,等候官家召见。”
赵孝骞的目光从赵昊的身上收回,淡淡道:“让他们来大营帅帐议事。”
说着赵孝骞朝郑春和示意了一下,道:“抱小皇子在大营里逛一逛,他感兴趣的东西不必阻拦,让他摸一摸,感受一下。”
“是,奴婢遵旨。”
然后赵孝骞带着捧日营众将走下司令台,进入大营帅帐。
没过多久,种建中,许将,甄庆等人入帐觐见。
赵孝骞招呼众人坐下,许将跟赵孝骞比较熟,好奇问道:“官家今日为何有兴致巡视捧日营?”
赵孝骞呵呵一笑:“朕带犬子来大营看看将士们操练,事实证明今日来对了。”
许将等人脸颊抽搐了一下。
你是皇帝啊,对小皇子的称呼不必如此谦虚的,“犬子”这说法,天家可是从来没有过。
赵孝骞无所谓,“犬子”已经是很文雅的称呼了,没叫“狗儿子”说明父爱这东西还是存在的。
“朕今日召诸位来,是想问问……”赵孝骞望向许将,道:“枢密院可制定好了北伐辽国的战略战术?”
许将等人一怔,接着帅帐内顿时兴奋起来。
许将激动地道:“官家可是决定要择日北伐了?”
赵孝骞一脸英雄气短地叹了口气:“朕倒是想,奈何国库空虚,一两年缓不过劲儿来,前几年与辽国的征战,把大宋国库也打穷了……”
“朕这个皇帝,其实是个穷皇帝,若是在普通人家,朕这样的男人会被婆娘戳脑门,天天骂没本事没出息……”
许将等人脸颊微微一抽,好吧,你是皇帝你最大,爱咋说都行。
“枢密院众同僚日夜商议北伐辽国之事,许多官员呈上了北伐略术纪要,其中有建树者甚多。”
许将顿了顿,道:“其实如今大宋的军力和战力,已足够碾压辽国,咱们有燧发枪,还有红衣大炮,仅靠这两样,辽国已不可能战胜大宋了,只要王师兴兵北伐,辽国灭亡是迟早的事。”
赵孝骞问道:“如今边境上,辽军可有异常动作?”
许将微微一笑:“辽军确实有点动静,辽主不知听了何人的谏议,竟在幽州以北百里外,开始大量建造堡寨,以防备我宋军的燧发枪。”
“据幽州守将郭成禀报,辽军所建造的堡寨,十足十地模仿大宋西北边军建造的模式。”
“当年西北边帅章楶为抵御西夏军,在西北边境大量建造堡寨,目的是依托坚固工事而御西夏,让西夏军进犯时,每推进一步都将付出巨大的伤亡。”
“没想到辽主把章楶这一套学会了,也在宋辽边境大量建造堡寨,布下重兵防备我宋军。”
赵孝骞顿时露出古怪之色。
辽主决定在边境建造堡寨一事,萧兀纳和萧奉先已秘密告之,准确的说,这个建议根本就是这俩人向辽主提的。
不得不说,这又是一招战略级别的祸国殃民的建议,两位辽奸将耶律延禧越带越偏,祸害得不轻。
若是冷兵器交战的年代,不可否认,堡寨确实有作用,西北边帅章楶也证明了这一点。
可是辽国仍然用以前的老旧眼光看待如今的宋军,不仅浪费了国库钱粮资源,军事上也是要吃大亏的。
堡寨这东西,耶律延禧误以为能防住宋军的燧发枪子弹,只是他没想到,宋军如今不仅有燧发枪,还有红衣大炮。
这个没有水泥混凝土的年代里,世上再坚固的工事,也挡不住红衣大炮一发真理。
如果有,就两发。
“冲元先生,以枢密院的名义告诉幽州守将郭成,辽军大量建造堡寨,就由他们建去,咱们燕云边军不动声色,静静地看他们作死。”赵孝骞笑道。
“是,臣遵旨。”许将也笑了,他自然知道赵孝骞在想什么。
敌人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对己方来说,当然是好事,这时候千万不要做出任何动作提醒敌人,让敌人继续沉浸在美好的幻想里,直到灭顶之灾突然降临的那一天。
“辽国的事咱们先放一边,大宋欲一统,北边的辽国固然是大敌,但除此之外,咱们还有别的敌人。”
“朕今日召诸位来此,就是为了给这些敌人提前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