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推荐:
柯斯丘什科还未进入克拉科夫城里,就见参谋带着几名穿着厚麻布衣服的人赶来,兴奋道:
“元帅大人,他们是塔尔诺夫斯克山银矿来的。他们说昨天矿工发动了暴动。”
柯斯丘什科看向看几人,欠身道:“感谢你们英勇的行为,这为我们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为首的银矿官员见到了心目中的大英雄,忙激动地抚胸还礼:“一切都是为了祖国!”
而后他又邀功般继续道:“元帅大人,我们已经完全控制了银矿,而且所有的蒸汽机等设备几乎都完好无损,现在就可以进行开采。”
柯斯丘什科也是露出了笑容:“聂泽瓦斯卡将军一定很想听到这个消息。”
另一名银矿管事也上前行礼:“元帅大人,矿上还有超过800名能熟练使用燧发枪的矿工,他们希望能跟您一起去揍侵略者!”
柯斯丘什科犹豫了一下,问道:“会影响开采吗?”
“如果大家每天多干两三个小时的话,抽出500多人应该不会有影响。”
波兰总指挥官挥了一下手:“那就来吧,我确实需要更多的战士。”
昨天就一直有附近的抵抗组织闻讯前来加入他的军队,目前已有一千多人,而且这些人全都自备了武器。
由于几乎没进行任何战斗,所以波兰军队并未在克拉科夫停留,而是始终保持急行军赶往西南方向的奥洛穆茨。
等离开以前的波兰边境时,柯斯丘什科的军队已经增加了3400多名士兵,以及上万匹由民众送来的骡马。
另一边,由扎乌翁奇克将军指挥的1万波军从东南方向的杜拉克山口绕过喀尔巴阡山,然后从那里进入奥地利腹地。
柯斯丘什科拥有丰富的深入敌后作战经验,几年前他就奔袭上千公里袭击过克里米亚,眼下后勤充裕,地形平整,他的军队一天差不多能走28公里。
仅6天之后,作为前锋的波兰翼骑兵军团就已经来到了奥洛穆茨要塞前。
维尔切克将军用望远镜看着要塞外偷懒的奥军士兵,侧头问一旁的参谋:“步兵还要多久才能到?”
“估计最快也要明天早上,将军。”
维尔切克皱了皱眉,现在奥地利人明显还没有防备,而自己这数千人马却很难保证不会被敌人的巡逻骑兵发现。
如果敌人开始加强防守,那么攻占这里的难度必然会成倍提升。
他只犹豫了几秒,便翻身跳下了马,语气平静地对传令官道:“命令所有人准备步战。我们要占领这座要塞!”
很快,3千多名翼骑兵开始脱下厚重的骑兵服外套,小心地将没有几根羽毛的“翅膀”和马刀收好,而后拿起了卡宾枪。
当他们出现在要塞前400多米时,奥地利人才终于发现了异常,开始惊叫着敲响了警钟。
是的,由于柯斯丘什科沿途小心地保持隐蔽,始终没有奥地利军队发现他们。少数乡村的农民即使看到了,也以为这是帝国从什么地方调往维也纳的军队,根本没有在意——奥地利下属的成员国太多了,谁也认不清楚那些乱七八糟的旗帜。
要塞上的大炮开始轰鸣,而翼骑兵这边根本没携带大炮,步行的骑兵们昂首排成散兵队形,顶着呼啸的炮弹,从三个方向对要塞冲去。
这些昂贵的骑兵很快便有人中弹倒下,不过这丝毫没有影响他们的脚步。直到来到要塞前三四十步时,他们开始仰头朝围墙上面的敌军举枪射击。
另有人将临时找来的木板铺在围墙前,并铲土进行加固。
简易的坡道每延伸一米,就会有几名波兰骑兵被枪弹击中,但立刻就会有人补上来继续他们的工作。
要塞最外围的围墙是用来防御大炮的,所以并不算高,仅40多分钟后,南侧的围墙前就出现了一条通道。
几名只穿着灰色衬衣的骑兵立刻高喊着“为了祖国”,大步奔上了围墙。
两侧立刻有枪弹射来,将最前面的两人击倒,但第三个波兰士兵终于站上了围墙。
他朝距离最近的奥地利人开了一枪,而后便嘶吼着扑了上去。
奥军显然被这种悍不畏死的气势吓住了。他们虽然人数占优,却纷纷放弃阵位,掉头朝内侧的第二层围墙逃去。
战斗一直持续到天黑,奥洛穆茨要塞的一二层围墙之间已经堆满了尸体,墙上的石条都被血染成了暗红色。
波兰骑兵虽然未能攻克内侧的围墙,但却死死守在第一道围墙下,始终没有后退。
要知道,他们根本没带任何攻城设施,甚至只有射程很短的卡宾枪,完全是靠生命和勇气在和敌人拼杀。
次日早上9点,波军的步兵终于赶到。
由于防御大炮的外侧围墙被翼骑兵所控制,波兰炮兵得以抵近射击,很快就轰开了第二和第三层围墙。
中午时分,波兰王领第二师的旗帜就出现在了要塞最高处。
而此时翼骑兵的伤亡已超过了600人。
柯斯丘什科为阵亡的士兵们举行了简单的告别礼,次日便率军沿着苏台德山南麓继续向厄尔士赶去。
在占领了奥洛穆茨这座苏台德山与喀尔巴阡山衔接处的重要隘口之后,前面几乎一马平川。
近五万波兰大军在急行军11天之后,终于来到了纳赫瑟山口南侧。
这里是厄尔士山脉中段唯一的山口。
就在他们离开奥洛穆茨的次日,扎乌翁奇克军团的1万4千名士兵也经过一场不算太艰难的战斗,顺利占领了诺伊霍伊塞尔要塞。
奥地利人根本没想到东侧的腹地会突然遭到袭击。
即使数天前就有普雷绍夫等地的官员多次向美泉宫报告,说疑似有波兰军队入侵。但维也纳的官僚作风和令人发指的低效率,导致直到三天前才派了支数百人的军队前去核实。
而此时扎乌翁奇克军团距离维也纳东侧仅剩下140公里了。
在探查情况的奥军被轻松歼灭之后,奥地利人这才意识到出了问题。
弗朗茨二世慌忙命令弟弟约翰大公率领1万3千维也纳卫戍部队赶往诺伊霍伊塞尔阻截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