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八,咱们的大明是怎么亡的,存在了多少年?”
马皇后望着朱元璋,问出了心中的这个疑虑。
这件事,同样在她心里面憋了很长时间。
按道理来讲,自己家重八这个开国皇帝,很多事情做的都是挺好的。
重八一直以来为了大明,那是夙兴夜寐,开了一个好头。
各项制度也都做得很好。
按道理来讲,就有重八做出的榜样在,自己家大明后面应该不会太差。
怎么就也亡了国?
“这……该不会是老四的后代里,也出现了如同朱允炆那样的混账东西吧?”
马皇后望着朱元璋,再度开了口。
其实这话在问出来的时候,她心里面基本上也能够明白,肯定有这方面的原因。
想要一个国家所有的皇帝,都贤明,这事儿是不可能的。
纵观历史,哪朝哪代,没有一些昏君?
自家大明到了后面,肯定也少不了会遇到这种情况。
便是重八这样的开国皇帝,在他去世后,都能紧接着上来了一个朱允炆,这等蠢到没边的蠢货,把大明各个方面,都给搞得一团糟。
那老四这么一个有为之人去世后,他的后代就也能做到代代贤明吗?
只怕,后面很难再有人能超过老四。
也不可能代代贤明。
不过,在如此想着的同时,多少是有着一些自信在的。
自己大明后面的皇帝,哪怕再不行,确定不会出现如同宋徽宗父子那样的窝囊货色。
“妹子,咱大明存在了两百七十六年。”
朱元璋望着马皇后开了口。
马皇后闻言点了点头,两百七十六年,将近三百年,已经算不少了。
纵观历史,能够有这么长时国祚的朝代可不多。
自己大明,能有这么长的国祚,已经是让人满意了,不算太差。
“至于说昏君,那肯定是有的,哪个朝代也少不了昏君。”
在说起这话时,朱元璋都有一些咬后槽牙了。
自己大明后代的那些皇帝们,很多那可真它娘的当人,想想就来气!
有当了皇帝瞎胡搞斗蛐蛐,把他爷爷打下来的众多地方都给丢了的。
有它娘的一战坑死那么多将士,跑去瓦剌留学,转头又给瓦剌叫门的!
有天天开经延,听儒生放屁,让儒生洗脑,看起来很勤劳,实际全都是在做些无用功,晕晕乎乎脑子不清醒,给众多文官们当孝子贤孙的。
有摆烂不上朝的。
老道士前期还行,确实是想干出来点事儿。
后来接连失火,又被宫女勒脖颈,选择了开始摆烂。
不可否认,和那些文官们相斗,搞权谋,确实是一把好手。
可同样也把国事给耽误了。
还有当了皇帝后垂拱而治,没事干天天放纵的,没几年人就没了命的。
还有学他爷爷彻底摆烂,连官员缺了都不补,高达二十几年不上朝的。
他爷爷不上朝,还能控制住局面。
这玩意儿不上朝,那是纯摆摊。
还有刚刚登基,就整出了红丸案,当了一个月皇帝人就嘎屁的。
有当木匠落水的。
好不容易出来了一个有心想要救大明,还特别勤奋很简朴,一心要让大明好起来的。
结果又是个有心杀敌,无力回天,想要做事,却没手段没脑子的。
越搞大明死的越快。
这帮子孝子贤孙!只是想想朱元璋就来气!
别提多想挨个的抽过去,把他们都给狠狠的抽一遍,有的货色直接抽死最好,免得丢人现眼,糟蹋大明!
马皇后听的自己家重八如此说,再看看重八的神情就已明白了,未来的这些皇帝里面,肯定有些人干的特别不好。
不然的话,重八肯定不会这般咬牙切齿。
不过,再想想的话倒也能理解。
若是自己大明后面的皇帝们,干的都像重八这般好,那自己家大明,便也不会亡国了。
“重八,那你就先和我说一下,我大明是如何亡国的。
我大明的亡国之君,干的又如何。
他肯定是一个常年不上朝的怠政之人吧?”
马皇后想了一下,望着朱元璋出声说道。
其实在说这话时,她心里面对这事,已经有了相应的判断。
觉得这事情肯定和自己所想没什么区别。
亡国之君吗,有几个是勤政的?
朱元璋闻言,摇了摇头:“妹子,咱大明的亡国之君名字叫朱由检,年号为崇祯。
他还真的不是一个懒惰的人,相反,还特别的勤政。
是咱大明十几个皇帝里面,除了,咱和老四之外最为勤政的了。
若是将老四经常带兵出征,把政务撂给他的好大儿这事给算上的话,甚至朱由俭的勤政,都能超过老四。
成为咱大明仅次于咱的勤政之人。”
马皇后闻言,登时懵了,别提有多意外。
亡国之君,居然这样的勤政?能成为仅次于重八的人?
这也太过于让人意想不到了!
“那他肯定沉迷于酒色吧?”
马皇后想了想,再次说出了她的猜测。
昏庸无道,荒淫无度这些,几乎是亡国之君的标配。
这朱由检既是亡国之君,那想来在这种事情上,肯定不能避免。
朱元璋闻言再度摇头:“妹子,这个也没有。
这朱由检后宫妃嫔并不多,在一个很正常的范围之内。
而且,因为勤于政务的缘故,对于酒色这些东西,更不会沉迷。
而且人也节俭,不是那种铺张浪费的人。”
嗯?!
马皇后闻言,再度呆了一呆。
不是……这事儿,怎么越来越让人难以理解,看不明白了呢?
这……这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纵然马皇后一向聪明,可这个时候,还是被自己重八,所说的这种种事情给惊呆了。
“那重八,这朱由检是不是一个幼年天子?是个傀儡?”
不过,这话在问出之后,马上就又被马皇后直接给否定掉了。
这朱由检肯定不是幼年天子的。
毕竟重八都说了他勤勉于政务,很勤奋。
幼年天子,傀儡皇帝,又哪里有什么政务可供他勤勉?
而且,这朱由检,又有后宫,又有子嗣,那是幼年天子的可能性就更不大了。
果然,接下来朱元璋便再次否认了马皇后所说的这个猜测。
马皇后彻底的糊涂了,脑子里面有着太多的疑惑不解。
这事情,怎么看都不对。
怎么这样一个勤于政务,又不铺张浪费,还一心想着让大明变好的人,却成了亡国之君呢?
别说是马皇后不理解了,朱元璋心里面,也同样是有些复杂难言。
对于自己家妹子现在的心情,他很能理解。
毕竟便是他,在后世之时,初次看到这些情况时,也同样是很懵。
有被意外到。
别的朝代的亡国之君,要么昏庸无道,完全不理会政务,酒池肉林,醉生梦死。
要么就是一个幼年天子,是个傀儡,当不了家,做不了主,任人摆布。
可偏偏到了自己大明这里时,一切都给反过来了。
是个一心想要救大明,生活俭朴,不沉湎于酒色,也不是那种傀儡的小皇帝。
这事儿,也它娘的算是一个奇观了。
“那……他怎么还亡了国?”
这话说完之后,又一个猜测浮现心头。
“是不是他才当上皇帝,很快大明就没了。
本来大明就病入膏肓,没给他太多施展才能的机会?”
朱元璋再次摇头:“妹子,不是。
他足足当了十七年的皇帝。”
嗯?!
马皇后彻底的呆愣了,脑子里面乱糟糟的,再也想不到什么合理的猜测了。
这事情也太奇怪了,奇怪到了让人完全无法理解的地步!
“妹子,这事儿……该怎么说呢……情况很复杂。
关于崇祯朱由检,他的事听起来确实让人难以理解。
不过,我和你一说你也就明白了。
不可否认,崇祯这孩子确实勤政,也是忧心国家,想要让我大明变得更好,要解决大明存在的诸多问题。
可是,该怎么说,他的能力太不行了,想法太过于简单。
典型的努力越多,错的越多。
越是勤政,大明亡的越快。
倘若崇祯上台之后,别那么勤政,还不小可能,大明不会有那么多的问题。
最起码能多存在上几年。
很多时候,聪明人的十分努力,都比不过笨人特别努力的灵机一动。
更何况,崇祯还是足足努力了十七年。
崇祯他上台后,就被那众多的文官们给忽悠傻了。
当时朝政混乱,斗争及其严重。
尤其是宦官和文官之间的争斗,更是如此。
咱虽然一直不赞同后宫干政,但那也得分情况。
到了那个时候,文官们的权势,实在太大,行事也太猖狂了。
皇权在诸多地方,受到了极大的压制。
为了能彰显皇权,夺回一些皇帝的权力,只能是将宦官给扶持起来,和文官们进行打擂台。
在那种情况下,宦官集团已经成为了,皇权的一大延伸。
是皇帝手里的一把刀。
朱由校在的时候还行,魏忠贤这些,便是他给扶起来的。
用来和那些文官们进行撕咬。
他躲在皇宫里做木匠活,不理会那么多的唧唧歪歪。
崇祯上台后就不一样了。
那种多的文官们,像是苍蝇看到的血的苍蝇一向,一拥而上,对着崇祯那是各种的忽悠。
别管是关外的鞑子,还是国内的流民,亦或者是天灾人祸,全部都能往宦官头上扣。
皇帝问策,别管问什么,得到的答案都只是一个,那就是诛宦。
就仿佛把宦官给诛杀了之后,诸多的事情都能迎刃而解一样。
然后,朱由检就相信了,开始着手诛宦。
我大明的宦官,和唐朝时的那些宦官可不一样。
唐朝是宦官掌军,那对于皇帝说杀就杀,想要换哪个就换哪个。
可我大明的宦官,却没这样的能力。
魏忠贤被人称作九千岁,可谓是权倾朝野。
但是崇祯这个刚登基的皇帝,说杀就能杀,就像是杀一条狗那样简单。
不可否认,宦官也干很多不当人的事儿,不是个什么好东西。
魏忠贤更谈不上好东西。
崇祯杀了也就杀了。
可是,崇祯把魏忠贤给废了之后,没能再找出一个人来接替魏忠贤,去制衡那些文官们。
这就是最大的错误,然后事情就炸了。
朝廷收不上税了。
大明到了后面,堪称“众正盈朝”。
那些一心为国,嘴里面说的很好的人,马上就让崇祯见识到了他们的厉害。
魏忠贤在的时候别管怎么说,最起码能把税收上来,这对于大明而言,便已经是特别重要的了。
一个朝廷手里面没钱,那事情有多严重,妹子你肯定知道。”
马皇后点了点头,这点她确实是深有体会。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一个国家没有钱,那也同样是不成。
“大明那个时候,可谓是内忧外患,又有天灾人祸。
天灾这事儿怎么说呢……历朝历代基本上就没有断绝。
我们华夏地方太大了,每年都不是这里有灾,便是哪里有灾。
又有几个皇帝当政时,天下各处都是风调雨顺的?
不可能的!
每年都有灾难才是最正常的状态。
我大明现在就处处风调雨顺吗?
不一样不是这里旱了,就是那里涝了?
唐太宗的贞观年间,少有天灾的年份,只有短短几年。
剩下的将近二十年,那都是天灾不断,又是蝗灾,又是地震,又是洪涝,又是干旱的……
可不一样留下贞观之治,至今让人向往?
说到底那些面对天灾无能为力,把很多事儿都给算到天灾上的,是自己无能,各方面都烂了。
甚至于面对遭受大灾的百姓,不仅不赈济,反而还要加征赋税。
种种操作简直离谱。
所以,是人祸加剧了天灾。
大明收不上税,朝廷手里没有钱,许多事儿都干不了。
这是一个根本性的原因。
崇祯本人也确实问题很大,他本身没有被当成帝王培养过,就是一个王爷。
后面他兄长去世之后,被选做了皇帝。
崇祯的性格缺陷很大,一开始有多信任的文官,后面就有多不信任文官,被文官们整的不自信了。
在一些事情上,容易二级管。
而且还是个不粘锅,不敢担责。
遇到大事情,就是总想让朝臣们先开口,一旦出了什么问题,有了风吹草动,就会将众人护在身前。
把罪责这些,都给按在之前开口说话办事的,那些官员员身上。
下手处理起他们来,也是毫不手软。
这样的事情发生的多了,很多人都总结出来的一个道理,那就是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
于是,本来就懈怠的人,那再懈怠起来,就更是理所当然,心安理得了。
遇见事儿了,也大多装死,没人敢再冲到前面去。
在用人方面也同样不成,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些,他是没有记住分毫。
在很多事情,都特别的急切,只想立刻就看到做出功绩来。
别的不说,看看崇祯朝时,换首辅的速度就能略见一斑。
崇祯在位十几年,首辅就任命了十九个。
这样的操作,那就真正干的好事情,才是怪事!
一个首辅刚上来,各方面的事情都还没有摸清楚,来不及做事,就被换下去了。
哪能干得好?
太急躁了!”
朱元璋说起崇祯的种种操作,忍不住大摇其头。
崇祯的这些种操作,那是真的让人窝火。
将他气的肝疼!
皇帝不是这样做的,事情也不是那么办的。
其余不说,单单只是身为一个皇帝,却怕担责任,扛不住事,只这一条就不行。
马皇后闻言点了点头,一下子理解,崇祯会成为亡国之君了。
这性格以及做事的手段,确确实实很不行。
没有一个君王应该有的智谋手段,也没有相应的定力。
又怎么能做好皇帝?
还当真是如同重八所说那样,他要是别那么勤政大明,大明或许还能再多挺一些时间。
“当然,大明到了那个时候确确实实是病入膏肓了,把所有的问题都归结到崇祯头上,肯定是不对的。
但要说崇祯没错,不需要担责任,那也同样不可能。
妹子,咱大明那个时候的情况是真严重。
天灾不断,不仅大面积的连年大旱,而且还遇上小冰河时期。
小冰河时期就是说,天气越来越冷,温暖的时间比较短。
气候整体要冷上很多,不利于耕作。
到了崇祯最后几年时,还遇到了瘟疫,死了很多人。
而朝堂之上,官员们也不行,争斗的厉害,敢做实事的少,多夸夸其谈之辈。
地方官府那就更烂了。
很多人当上官后,不是想着如何为国办事,而是如何捞钱。
各个地方上,问题同样特别严重。
比如晋商,那是各种的卖国。
和辽东女真各种的做生意,把大量的物资,卖给辽东那边。
还和辽东的这些关外的鞑子,各种眉来眼去,为他们当奸细,刺探情报,做带路党。
东南这边,则成为了众多士绅们的自留地,不和朝廷一心,只想着交税。
将众多本应该交给朝廷的税给瓜分了。
军队也烂了,明军很多都发不起响,有些士卒们甚至于还要饿着肚子来做事。
当时都流传着一句话,叫做明军不满饷,满饷不可敌。
满饷在何处?辽东皇太极。
如此情况下,还想将士有多少战力?
而且那个时候,将领地位也特别的低下,被文官们踩在脚下。
早在好几十年前,乃至于近百年,那些名将,见了朝廷文官,都要行跪拜礼,自称门下走狗!”
什么?!
马皇后听到这话后,一下子变得震动了起来。
这……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
大明的勋贵呢?大明的那些武将呢?
怎能被文官们,骑在头上给欺负成这个样子?!
请:m.badaog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