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文学
 
首页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侠 • 仙侠
都市 • 言情
历史 • 军事
游戏 • 竞技
科幻 • 灵异
搜索:
 
您当前所在位置:黄鹤楼文学>>大明:逆天属性,我杀敌捡取长生

第374章 后世棒子看到会气死方孝孺的期待时间荏苒


简体手机版  繁体手机版
更新时间:2025-11-24  作者:无谅888
 
看着朱元璋这动容的样子,朱标也是一笑。

“爹你老实说雄英还太年轻,不知人心。”

“可他在民间这么多年,早就看透了人心了。”

“此番所拿出来的东西,足够激励。”朱标也是笑着说道。

“咱现在就期待着他们能够立下多大的功,毕竟这一颗寿元丹赐与可不是空谈。”朱元璋带着几分深思的说道。

朱标没有说话,但神情也是格外的严肃。

朝鲜国!

王宫。

“吾大明旨意已传达。”

“朝鲜王,领旨吧。”

一个来自大明辽东府的官吏手捧着圣旨,身后还跟着一众甲士。

在他面前。

作为王的李成桂卑微的跪在了地上。

如若让后世那些棒子看到这一幕,自诩最大上国的他们,只怕会直接崩溃。

“敢问上使。”

“不知此番我朝鲜需要出兵多少?”李成桂接过了圣旨后,十分恭敬的问道。

“圣旨只是让朝鲜王出兵进攻,并未说多少,我大明要的就是看到朝鲜王的态度。”

“具体如何,朝鲜王自己定夺吧。”

“此番传旨已毕,本官就先行归于大明了。”

大明的使臣看了李成桂一眼,带着一种盛气凌人,直接转身离开。

天朝上国的威严。

自是展现的非常明显。

“恭送天朝上使。”

看着这使臣的背影l,李成桂也是大声的喊道。

身后的众朝鲜国文武也是大声恭送。

待得彻底离开后。

李成桂眉头紧皱,看着手中的圣旨就宛若烫手山芋。

“王上。”

“难道我们真的要出兵去对付那建州三部?”

“据臣等所知,那建州三部的兵力可高达数十万。”

“是啊王上。”

“建州三部都是一些野人,战力不弱啊,这大明让我们出兵进攻,却不给任何军饷军资,甚至是兵器都不给,这分明就是让我国却送死啊。”

“请王上三思,千万慎重啊。”

待得使臣一离开。

李成桂麾下的这些臣子就纷纷开口,显然,大多是埋怨,不想出兵。

而听着这些。

李成桂的脸色更加难看。

因为此刻摆在他面前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遵循大明的旨意,出兵对付建州三部,第二个就是违背旨意,那最终结果就是得罪大明。

出兵。

意味着伤损,意味着国力受损。

不出兵。

得罪大明,保不准以后大明会不会秋后算账。

毕竟。

建州三部,乃至于鞑靼虽然是主动入侵大明,可体量终究不是正比。

“传本王的诏谕。”

“点齐八万大军,以赵浚为大将军,出征建州三部。”李成桂大声喝令道。

直接无视了那些朝臣的话,下令动兵。

听到这话。

许多朝鲜臣子的脸色都是一变。

“大明此番派使臣前来选旨,你们以为是给本王选择吗?”

“不。”

“这是通牒。”

“倘若本王不遵循圣旨出兵,等大明收拾了鞑靼和建奴,下一个就会轮到我们。”

“你们当真太小看大明了。”

“如果大明那么容易弱,那北元就不会亡,如果朱元璋真的那般不堪,那他就不会成为天朝之主。”李成桂直接出声打断了想要劝谏不出兵大臣的话。

作为开国之君。

同样也是作为一个野心家。

他很清楚朱元璋的可怕程度,更知道大明强到了什么层次。

根本不是他一个小国能够比拟的。

虽然此番出兵会损耗国力,可相比未来给大明一个师出有名的名头,李成桂自然是觉得出兵最为稳妥。

也正在这时!

“报。”

一个急切的声音在王宫外传来。

李成桂还有麾下文武纷纷看去。

只见一个朝鲜士兵快步跑来,看着这装束,显然是朝鲜的急报兵。

“何事?”

李成桂冷着脸问道。

“启奏王上。”

“刚刚收到了大明北疆战争的消息,已经是之前的消息了。”

“大明皇太孙朱雄英率军北上,不仅击溃了鞑靼大军,更是亲手斩了鞑靼大汗本雅失里,还有鞑靼的大将军阿鲁台也死在了他的手上,四十万鞑靼大军已经溃败。”

“如今大明的军队已经举动北伐,杀入了草原了。”急报兵跪下来,大声的禀告道。

此话一落。

李成桂的脸色一变,他身后的所有臣子全部都是脸色大变。

“大明皇太孙。”

“朱雄英。”

“昔日那个大明第一武将朱应。”

“他竟如此了得。”

“四十万大军,尽数击溃。”

“甚至连鞑靼大汗和大将军都被他给杀了。”

李成桂的脸色变得无比沉重,饶是他也被这战果所惊,心中更是翻涌,难以回神。

当真是无法言明。

凭鞑靼南下之军。

四十万啊!

精兵强将,足可横扫一切的力量。

在短短不过一个多月的时间,竟然就这样败了?

“鞑靼虽然不是以前的大元,可国力仍然不是我朝鲜能够相比的,大明的国力远远不是能够想象的。”李成桂心底暗暗想到,对大明的畏惧更强了。

而原本还要劝说李成桂不出兵的大臣,此刻也全部都闭嘴了。

时间流逝!

北疆。

大宁府城。

此刻已然成为了一个中转站。

只见城外。

由带甲持兵的大明将士押送,一批批身着鞑靼军服的人被大批向着南边押送。

人数汇聚,成千上万。

宛若一条条长龙。

而在周围尽是戒备十足的大明军队。

不过他们并非是边军,也并非是主战之军,而是大明府域内的郡兵。

虽然相比于边军和主战营的战力不行,但对付这些手无寸铁的鞑靼俘虏,那自然是轻而易举。

哪怕如今这些俘虏都已经完全落入掌控了,甚至都被束缚了双手,可押送的大明将士仍然十分戒备,近一点的短刀出鞘,远一点则是弓箭戒备。

只要有一个人胆敢闹事,迎来的就是血腥镇压,而且不是一人,在当今太孙下令下,只要有一人敢动手,与他相邻的十人就要被处死,如果有几人,那相邻的五十人就被处死,对于这些俘虏,可谓是真正的铁血手腕,没有任何留情。

而在城门口。

则是坐着许多文吏,分为十张桌子。

同时。

还有烙奴印的刑具。

每一个被押送而来的鞑靼俘虏在押送而来后,首先就是登记名字,记录造册,然后便由一旁府衙的衙役直接在额头上烙下奴印。

所以在城门所在。

便是一阵阵惨烈的惨叫之声。

听起来格外的刺耳。

但此间大明郡兵,还有文吏,乃至于在此看热闹的百姓都没有任何的怜悯,相反还觉得非常的畅快。

之所以烙奴印,自然是为了更好掌控,一目了然。

倘若分配到了地方。

真的因为疏漏而让这些蛮子逃了,从他们额头上的奴印也可以一目了然,地方百姓看到了也会直接检举,甚至是当场拿下。

“这些蛮子只是贬为奴隶还真的是便宜他们了。”

“是啊。”

“我大明没有去对付他们,他们竟然还南下入侵,意图亡我大明,对待这些蛮子就该处死,杀光。”

“这你们就想错了,这些蛮子都年轻力壮,太孙殿下留下他们的性命,肯定是为了让我大明有更多的劳力。”

“反正,这是太孙殿下决定的,一定是好事。”

“这倒也是。”

“太孙殿下可真的是上天赐给我大明的武曲星,蛮子数十万大军在短短入侵几日就被击溃了,我大明有太孙殿下在,必可长久太平,国力强盛。”

“你这是屁话,这是小看了太孙殿下了,太孙可是文武双全,他就是紫微星下凡。”

“没错,太孙殿下就是紫微星下凡。”

“文治武功,能文能武,这肯定是紫微星啊。”

“我也赞同。”

在城外看热闹的百姓们都不由得议论起来,但每一个提及太孙,那都是充满了自豪,还有敬仰。

显然。

这都是朱应凭对待大明天下万民恩泽,还有对外的征伐之力带来的。

“方大人到。”

城内。

一声高喊。

原本还在录册的众多文吏就准备站起来恭迎。

“都不要起来,继续处事。”

自城内,一个身着文臣官袍的中年男子走了出来。

正是如今被任命为新任户部侍郎的方孝孺,也是朱应特意留在北疆负责主导录册,还有安排俘虏去地的主官,哪怕是应天派遣官吏过来辅助,也是以方孝孺为主导。

在历史上。

方孝孺的下场不是很好,但在如今,他的才能已然得到了朱应的重用。

而且。

他也没有让朱应失望,虽然是儒生,但却没有开口仁义道德,闭口礼义廉耻。

对待这些俘虏,他也是十分严苛。

“今日有多少奴隶押送来了?”

方孝孺走来后,看向了此间录册的主官问道。

“回方大人。”

“今日已经运来了五千五百六十余人了。”

“按方大人的交代,暂且在大宁府城安顿一晚,明日再行向各府域分配。”主官恭敬回道。

“恩。”

方孝孺点了点头,看着这些充满恐惧,却又带着滔天恨意的鞑靼俘虏,眼中没有任何怜悯。

“吴将军。”

“这些蛮子虽然已经投降,但他们对我大明的恨可不少。”

“路上押送,一定要着重提防。”

方孝孺又转过头,看向了一旁的押送将领说道。

“方大人放心吧。”

“殿下都已经交代了,这些蛮子要是敢乱来,敢逃!哼哼,一个人乱就宰十个。”

“末将就看这些蛮子有几条命。”这个将领冷笑着说道。

“此番押送路线,本官已经定好了。”

“分批押送至各府交界处,到了那里自会有其他府域的郡兵来接人。”

“如今总计已经押送了超过七万奴隶了,往后还会有更多,一定要慎重对待。”方孝孺还是严肃的告诫道。

他做事,便是此番一丝不苟。

“请方大人放心。”

“所有押送的将士绝不会给太孙殿下丢脸。”将领立刻保证道。

方孝孺点了点头,看着城前仍然是数条长龙押送而来,心中也是十分高兴的。

“太孙殿下真的乃是紫微星下凡。”

“文治武功,当真非常人所及。”

“我大明有皇上,太子,太孙,必迎来三代强盛。”

“至于第四代的文熙世子,更是有南孔族长亲自教导,没有北孔那般腐儒之心。也必可成材,到时我大明就将迎来四代昌盛。”

“不知到了那时,我大明会登临怎样的国力啊。”方孝孺充满感慨的畅想道。

此刻!

不仅仅是大宁府格外热闹。

每日都会有不计其数的俘虏降卒在府城录册,押送至各府。

也是将整个大宁府的郡兵都调动了,甚至还在北平府等府域抽调了不少郡兵与衙役。

在北疆草原之上。

同样也是热火朝天。

在大宁边境十里的地方。

已然建造了一个由混泥土修筑的据点,四面城墙修筑,最高可容纳上千人生活,里面则是搭建了许多帐篷。

据点。

便是如此。

混泥土铸造城墙,可用来防御。

而里面则是仍然按照草原的帐篷来定居,更为简易,也更容易搭建,修建据点的时间都在于修筑城墙,这样草原蛮子最厉害的骑兵也就没有办法破防了。

一直以来。

华夏王朝无法掌控北疆草原,便是因为太过辽阔,无法掌控。

二是因为无险可守,哪怕是安营扎寨都担心被蛮子骑兵偷袭。

可现在不同了。

水泥的出世,混泥土的出世。

能够让大明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修建一座据点,上千人合力修建,只要材料运送及时,最快十日内就可修建一座小型据点,而大一点的据点则是用更多的人力,也可以很快。

如今。

在朱应的命令下,后勤工兵营可谓是步步为营。

全力在修筑据点。

越靠近大明的据点,处于内部保护的据点,只是驻扎几十上百个人,由边军驻守,而越是深入北疆,驻扎的边军则是更多,步步为营,据点战术。

这也是朱应首带来这个时代的战术战法。

如今在战时,这些据点可以作为补给点,存放粮草辎重,也可以作为休息之所。

等到战后,则是可以作为迁徙汉民的栖身之地。

可以说。

一举两得!

上一章  |  大明:逆天属性,我杀敌捡取长生目录  |  下一章
加入书架后可以自动记录您当前的阅读进度,方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搜索引擎输入 "大明:逆天属性,我杀敌捡取长生 黄鹤楼" 就可以找到本书
其他用户在看:
黄鹤楼文学 - 免费小说阅读网 www.hhlwx.com
联系我们: hhlwx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