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文学
 
首页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侠 • 仙侠
都市 • 言情
历史 • 军事
游戏 • 竞技
科幻 • 灵异
搜索:
 
您当前所在位置:黄鹤楼文学>>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第7章 天下风云动,南商北农


简体手机版  繁体手机版
更新时间:2025-09-11  作者:鱼羽渔钰
 
一战天下动!

随着南汉、南唐覆灭的消息传开,整个天下的气象在这一刻都骤然严肃了几分。

纵使所有人都早已意识到了宋军的实力。

但当真正听闻这个消息之后,仍是会为此感到震惊!

关于天下众将再次统一的传闻越传越盛,同样还包括了关于顾氏的种种。

百家争鸣便是如此。

无论是新思想,亦或是旧思想。

都会趁着当前的风浪去擂鼓造势。

且不说新思想的年轻士人们如何,甚至在这股浪潮之下,就连旧思想的一些儒生们都已经有了改变。

——他们将“天命之说”套用在了顾氏身上。

从天子,到顾氏。

这同样也是一个十分难得的变化。

为此,他们之中更是有不少人罗列出了详细的证据,通过顾氏的兴衰来共同九州的兴衰。

而这同样也大大加大了学术上的争斗,包括列国之间的所谓改革。

开封。

顾瑾自然在第一时间返回开封,而赵匡也给予了他极高的礼遇。

皇帝亲自率领百官出城相迎。

熟悉的一幕再度上演。

即便赵匡向来不喜做表面文章,但对此次凯旋的大军,他仍尽到了一位帝王应有的全部礼数。

值得一提的是,他放过了李煜。

并且,与原本历史截然不同。

他甚至并未派人监视李煜,仿佛这位亡国之君根本未被他放在眼中,直接命人将其送往巨鹿。

这种对顾氏的信任,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毕竟那曾是一朝天子,如今竟被安然置于巨鹿,且毫无监管——无论如何看,都像是一个不安定的变数。

然而赵匡却并不在意。

用他的话说:“李煜既已亡国,若还能东山再起,那便是朕不配坐这个位置!”

赵匡是一个极为自信的人。

不,或许应该说是自傲。

无论是对于整个天下也好,亦或是放在单独的人身上也罢,他都是那般的自傲。

而这放在了一个帝王身上,那便是无比十足的帝王风范。

足矣让任何世人吹捧。

庆功宴上。

赵匡与顾瑾又商谈了许久,两人的想法在此刻达成了惊人的默契,那就是都决定暂缓进攻。

快速的扩张所带来的影响对于一个王朝而言可不是一点半点。

虽然如今正是变局之时。

但大宋如今就连蜀地的种种问题都没有彻底搞定,如今又快速屯兵了南汉与南唐,无论怎么看都需要暂缓一下脚步,最起码要将内部的种种问题整合一下。

其实南汉的疆土对于大宋而言倒并不是什么问题。

顾氏于两广之地的影响极为惊人。

海贸的快速进步,所带动出的一切,让两广之地已经再也不是原史之中的光景。

再加上种种的信仰因素。

这一切都大大加剧了顾氏于两广之地的地位。

在顾氏的帮助之下,想要快速整合两广倒也并不是什么问题,主要的关键仍是在蜀地以及南唐旧土。

当然,两人倒也不至于就此而停下脚步。

大争之世在前,

凡事若欲为之,必先筑基于国力之强,内修政理如此,外拓疆土亦然。

无论是赵匡也好,亦或是顾瑾也罢。

两人的核心战略都是先南后北。

如今的初步架构已然要达成,剩下的对于如今有着滔天声望的大宋而言,已然是无需再动兵了!

有时,声势本身,便是最利的兵器。

在顾瑾谏言之下,赵匡宣布改元“开宝”,并昭告天下,宣示一统南方之志。

——消息传开,各方震动!

而事情的发展也并未出乎顾瑾的预料。

就在开宝元年六月。

吴越君主遣送太子入汴,自请废国归降。

自此,大宋尽收南方之地,与北方之北汉、辽国,形成南北对峙之局。

时光如水,岁月如梭。

作为一个全才。

顾瑾可不仅仅是在操练着大宋的兵马,同样也在与赵匡配合着重新整合宋地种种制度。

这是他们必须要做的事。

赵匡所定下的制度确实是太过于基础了一些。

如今的大宋已经不能说是小国了。

虽然还没能做到大一统,但毕竟是已经统一了整个南方,无论如何都需要让整体的制度更加完善起来。

也好在赵匡是开国之君,同样也是一个杀伐果决之人。

两人配合起来。

根本就没有任何人能够阻挡住他们。

顾瑾对于大宋的制度进行了多方面的更改,其主要关键仍是以商利农的法子。

江南以及两广的海贸便利,给予了支撑这一切的根本。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顾瑾进一步放宽了海贸政策。

无论是江南还是两广,都是海贸的关键区域。

对于当前的大宋而言,若想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国力,这无疑是最有效的途径。

当然,顾瑾很清楚这一政策背后所隐藏的风险。

若依顾氏子弟一贯的风格,他断不会采取这样的举措——毕竟顾氏一族的眼光,向来比常人更为长远。

但如今形势已然不同。

列国纷纷推行改革,尤其是北方强敌辽国,在法家基础上融汇新时代思潮,构建出一套全新的体系。

他们借鉴商鞅之“法”,强调律令严明、赏罚有据;吸收申不害之“术”,注重驭臣督政、考核绩效;融汇慎到之“势”,强化君主权威、巩固中央集权。

三派合一,并以耕战为立国之本,在辽国全境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变革。

甚至就连顾易都注意到了此事。

辽国疆域辽阔,远超大宋。

更关键的是——

当今九州不同于原先的历史轨迹。

虽然外族仍保留畜牧传统,但在九州文化持续扩展的背景下,各地耕地面积早已发生变化。

正因如此,这种源自中原、却深化于北地的耕战体制,尤其适合辽国。

整个辽地就像是和大宋达成了两个极端。

商与农——

各自以为重心。

包括北汉,如今也正在进行着大刀阔斧的改制,只不过其却要略逊色于辽。

不仅仅是因为北汉的实力本身就不如辽国。

最为关键的原因同样是北汉君主实在是太容易被蛊惑了一点,这也使得整个北汉之中各方派系人马相杀甚为浓烈。

也正是因为如此,顾瑾才不得不选择做出这个选择。

大争之世,本该如此。

不过,他也预留了后手——在全宋境内重启御史台,正是为了今后遏制商业过度扩张埋下伏笔。

顾易一直默默注视着这一切。

不得不说,这一次的乱世,是真正让他心潮澎湃的一次。

甚至都要远远超过了广为人知的三国时期。

新思想的喷涌而来,使九州在原有文化基础上实现了一次质的飞跃。

与春秋战国时期不同。

前人积累的思想资源已经极其丰富,新思潮不必再像古代圣人那样筚路蓝缕、开辟荒原,行教化之举。

虽然如今看起来九州相比于原史的变化并不算太多。

但实则不然。

无论是从教育上也好,包括对四方的影响力也罢,如今的九州都远非原本历史可比。

诸子学说——从孔孟之仁政到韩非之法治,从墨子之兼爱到老庄之自然——皆已被反复阐发、深入辨析。

新思想的出现,只是在这一基础上实现的一次全面飞跃。

这注定会带来一众于学术之上的大才。

甚至有些人在原本历史之中都从未出现过。

就比如如今在辽东行改革之举的何禹,其本身在原本历史之中查无此人,但如今的成就绝对可以称之为当世最为耀眼的一批人之一。

这就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势。

超越了以往所有的乱世,其所能够带来的改变也将是前所未有。

不仅仅是王朝的兴衰。

关键的便是思想。

就亦如昔年春秋战国时的列国并存发展到大一统。

如今,同样也是如此!

这会对未来造成什么样的改变,顾易目前也暂时不知。

但无论怎么看——

此事对于九州而言都不能算是坏事,对于顾氏同样亦是如此,因为各个派系都是以大一统为核心。

这在根本之上便免于了九州分裂的结局。

而除此之外,思想的进步绝对是推动科学良机之一,也是顾氏将影响扩散到全世界最好的机会。

纵使顾氏子弟会受到限制。

顾易都必须要去做。

时间匆匆流逝。

在这场波及天下的改制浪潮中,九州之间的肃杀之气愈发浓重。各地明争暗斗不断,任何人都能清晰地感觉到,一场席卷天下的大战,仿佛一触即发。

值得一提的是,大宋始终没有放松战备,一直在整军经武,俨然摆出随时准备北伐的态势。

这是顾瑾的决策。

大宋正值国势鼎盛,如此举措不仅能持续扩大王朝声威,还可促使更多百姓心向大宋。

此时,开封城外。

踏.踏.踏.

一队骑兵正快马加鞭驰向城门。

守城士卒望见飞扬的顾氏旌旗,不敢有丝毫阻拦,迅速打开城门,任其长驱直入。

顾瑾并未减速,径直驰入城中,直至皇宫前方才勒马。

“全军列阵——待我面圣。”

他语气平静却不容置疑。

说罢,便快步走向宫门。

“喏!”

身后的数十甲士没有任何犹豫,便齐齐的发出了一声怒吼。

皇宫外的侍卫们,旌旗不定的盯着这些人,纵使这些人明明什么都没做,但那种爆发出来的气质便已经是让他们感受到了惧怕。

与历代顾氏子弟治军的风格不同,顾瑾极其注重军纪。

过去一年多来,他大力整顿宋军,律令严明、要求极高。

这也是形势所迫。

五代十国时期武人之跋扈,在原本历史中已可见一斑,更何况当下这个更加混乱的世道。

整肃军纪,是顾瑾非做不可的事。

而这所带来的成果同样非凡,虽然顾瑾处置了不少骄兵悍将,但整个宋军的实力却要远超以往,尤其是在斗志上,压根就不是原先可以比的。

福宁殿。

“臣顾瑾,拜见陛下。”

听着殿外传来的声音,赵匡连忙放下了手中的奏疏,摆了摆手,让宦官赶紧将顾瑾给带了进来,脸上也是立刻便露出了一丝笑容。

他对顾瑾的态度越来越好了。

至于原因,同样也很简单。

那就是顾瑾的种种制度已经起到了结果。

与耕种不同。

商业发展的速度本就要超过耕地,更别说江南之地原本就已经有了足够的基础。

短短一年的时间下来。

整个大宋的税收已经提高了近五倍。

这是一个极为骇人的数字,虽然其中也有着大宋新屯兵的土地问题,但其中的关键可不在这些。

顾瑾免去了不少的土地赋税。

尤其是在新收之地。

包括重启御史台所带来的吏治改变。

赵匡虽然已经有了足够的声望,但终是不如顾氏数百年的声望。

尤其是这一年来。

顾瑾相继处置骄兵悍将乃至于贵族之人。

这让他获得了不小的凶名。

这才是其中关键。

见顾瑾一身戎装步入殿内,赵匡并未在意他甲胄在身,未等对方开口便含笑问道:“怀瑜,何事突然返京?”

他语气稍顿,继而说道:“让朕猜一猜——”

“可是为伐北汉而来?”

顾瑾对赵匡料中自己的来意并不意外,当即躬身应道:“陛下圣明,臣正有此意。”

他神色渐肃,继续禀报:“近日臣已探得,辽国去岁收成较往年翻增一倍有余,更屡有动向表明,其意在西征西域、东定辽东,企图贯通商路。”

“若臣推断无误,辽国将来必成我大宋心腹之患。”

“北汉一向首鼠两端,立场游移,若不趁敌势未成之际先除此患,待其南北呼应、站稳脚跟,恐悔之晚矣!”

赵匡听罢,神色霎时肃然。

他虽早有北伐北汉之意,但对辽国近年来的具体动向,确不如一直身处前线的顾瑾了解详尽。

这一刻,无数思绪在他脑中疾转。

赵匡从来不是犹豫不决之君,更何况北伐之策早在他心中酝酿,仅片刻沉吟,他便斩钉截铁道:

“好!”.

(Ps:月初跪求

上一章  |  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目录  |  下一章
加入书架后可以自动记录您当前的阅读进度,方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搜索引擎输入 "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黄鹤楼" 就可以找到本书
其他用户在看:
黄鹤楼文学 - 免费小说阅读网 www.hhlwx.com
联系我们: hhlwx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