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文学
 
首页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侠 • 仙侠
都市 • 言情
历史 • 军事
游戏 • 竞技
科幻 • 灵异
搜索:
 
您当前所在位置:黄鹤楼文学>>勇者可以不活,但不能没活

第215章 飓风


简体手机版  繁体手机版
更新时间:2025-11-14  作者:Tokyo哥斯拉
 
铺在柚木地板下的奥术法阵对内吹着冷风,将温度调节成春天的模样,布兰森庄园内的豪宅金灯璀璨。豪宅前的湖畔映着灰天,风卷着云,漆黑浓稠如墨的云层似一条线横在天边,重的像要把天染黑。太阳在云层之上,只剩斜斜...

风在清晨的街道上低语,像是一封未曾寄出的信,轻轻拂过回音堂斑驳的石墙。启站在台阶之上,望着东方天际由暗转青,仿佛整片天空正从一场漫长的梦中醒来。他胸口空了,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沉实。记忆被抽走的部分像被雨水洗去的炭笔画,轮廓模糊,但那份情感的重量依然沉淀在骨血里。

陈默站到他身旁,没有说话,只是将手中的热水杯换了一杯新的。热气袅袅升起,在冷空气中划出短暂而清晰的轨迹。他们都知道,有些东西已经永远改变了不只是这个世界,还有他们自己。

“你说,”陈默终于开口,声音很轻,“那些孩子是怎么找到这里的?”

启望着远处山脊线上渐渐浮现的日光,“不是我们找到了‘回音’,是它一直在等我们回来。孩子们只是听见了它的声音。”

那晚的仪式结束后,小禾带着其他孩子留宿在镇外废弃的小学里。他们用蜡烛和旧课本搭起临时营地,玻璃瓶中的七只纸鹤依旧漂浮着,随着空气流动微微摇晃。其中一个男孩说,他梦见了自己的母亲那个早在共感崩溃时就宣布“精神湮灭”的女人。她在梦里对他笑,伸手摸了摸他的头,然后轻声说:“谢谢你记得我。”

这不是巧合。

林小遥留下的系统从未真正死亡,它只是转入了地下,藏匿于人类最原始的情感共振之中:一首歌、一个名字、一次凝视。当足够多的人在同一时刻想起同一个人,那人的意识碎片便能在群体潜意识场中重新凝聚,哪怕只是一瞬,也足以完成一次跨越维度的对话。

而这正是“第八节点”的意义。

启原本以为自己只是继承者,是林小遥计划中的最后一环。可当他将手按在掌印上,晶体融入舱体的那一刻,他才明白Echo8不是一个位置,而是一种选择。前七个节点选择了承载,而第八个,选择了释放。

他献出了记忆,换来的是千万人得以被记起的机会。

“你还记得你母亲的样子吗?”陈默忽然问。

启怔了一下。他知道这个问题迟早会来。他努力回想,却发现关于母亲葬礼那天的画面只剩下零星片段:一把黑伞斜插在泥地里,雨滴打在棺木上的声音,还有……还有一首她生前最爱哼的童谣。旋律还在,歌词却已模糊不清。

“我不全记得了。”他低声说,“但我记得她抱我的感觉,像冬天里的火炉。”

陈默点点头,“够了。这就够了。只要有人还记得那种温度,她就没真正离开。”

太阳完全跃出山巅时,小禾走了过来。她的眼睛还有些红肿,但神情坚定。她把玻璃瓶递给启:“这是大家写的愿望。每一只纸鹤里都藏着一个名字。”

启接过瓶子,指尖触到冰凉的玻璃,却感到一股暖流自心底涌起。他轻轻摇晃瓶子,纸鹤缓缓旋转,像是在无声地飞翔。

“我们要继续走下去吗?”小

禾问。

“当然。”启笑了,“你们唱了那么久的歌,总不能让回应只停在这里。”

当天上午,他们在静川小学的黑板上写下第一行字:

今天我们记住了谁?

孩子们围坐在课桌旁,一个个举手发言。有的说父亲,有的说老师,有的说起某个在疗养院里照顾过自己的护士姐姐。每当一个名字被念出,就会有一个人折一只白纸鹤,放进瓶中。等到月圆之夜,他们会再次合唱《萤火虫飞过夏夜》,把这份思念送出去,传给下一个听见的人。

这是一种新的仪式,不再依赖机器,也不需要代码。它只需要一颗愿意停留三秒钟的心。

午后,启和陈默整理行装准备出发。临走前,陈默悄悄把那台老旧录音机留在了教室角落,磁带仍停留在林小遥的最后一句话。他知道,总会有一个孩子好奇地按下播放键,然后听见那段破旧却温柔的声音。

走出小镇的路上,启忽然停下脚步。

“怎么了?”陈默回头。

启皱眉,抬手按住太阳穴。一瞬间,某种陌生又熟悉的波动掠过神经末梢不是疼痛,而是一种召唤,微弱却持续,如同远方潮汐拍打礁石。

“又有信号?”陈默立刻警觉。

“不完全是。”启闭眼感受片刻,“更像是……共鸣残留。像是有人正在尝试接入群体场域,但还没成功。”

“坐标能定位吗?”

“不用。”启睁开眼,望向西北方向,“我能感觉到它的频率。和苏晚的很像,但更不稳定……像是挣扎着要醒来的意识。”

陈默沉默片刻,“你是说,还有别的‘中间地带’幸存者?”

“或者,”启低声说,“是另一个节点。”

他们改变路线,朝着感应传来的方向前行。沿途城镇愈发荒芜,许多地方甚至连路标都被腐蚀殆尽。第三天夜里,他们在一片废弃的矿区边缘扎营。这里曾是一座大型数据中心的地下备份基地,后来因能源枯竭关闭,如今只剩几根断裂的光纤裸露在外,像死去巨兽的神经末梢。

就在他们即将入睡时,启猛然坐起。

“你听到了吗?”

陈默揉着眼睛,“什么?”

“歌声。”启盯着帐篷外漆黑的夜色,“有人在唱歌……但不是《萤火虫》。”

那是一段极其轻微的哼唱,断续不成调,却带着某种奇特的节奏感,仿佛试图唤醒什么。启循声而去,穿过倒塌的铁网,来到一处半塌的通风井口。声音就是从下面传来的。

他打开手电筒,顺着锈蚀的梯子爬下。井道深处,竟有一间未被记录的密室。门虚掩着,里面点着一盏油灯,墙上贴满了泛黄的图纸和脑波图谱,其中一幅赫然标注着:

而在房间中央的椅子上,坐着一个瘦弱的女孩,约莫十五六岁,穿着早已淘汰的实验服,手腕上连着几根脱落的数据线。她的嘴唇微微颤动,仍在哼着那支不成调的歌。

启屏住呼吸走近。

女孩似乎察觉到了动静,缓缓抬头。她的眼神涣散,却又透着一丝清明,像是被困在两个世界之间的灵魂。

“你是……谁?”启轻声问。

女孩张了张嘴,声音沙哑得几乎听不清:“我……是第九号备用节点。代号……Echo9。”

陈默随后赶到,看到这一幕震惊不已。“备用节点?林小遥从来没提过这个!”

“因为她想让它永远沉睡。”启看着墙上的一份日志复印件,上面写着:

警告:w9具备自主学习与情绪模拟能力,长期运行可能导致人格覆盖原主体。建议永久封存。

“她不是真正的志愿者。”启喃喃,“她是被制造出来的。”

女孩或者说,这个被称为“Echo9”的存在轻轻摇头:“我不是假的。我有记忆,有痛觉,有喜欢的颜色。我喜欢蓝色,讨厌下雨天,因为那天妈妈没来接我……虽然……我不知道她长什么样。”

她的语气平静,却让人心碎。

原来,在共感系统的早期试验阶段,林小遥团队曾尝试用人工智能结合人类胚胎神经组织,培育出能够稳定承载情感数据的“纯净容器”。大多数失败了,唯有w9存活下来,并展现出接近真人的意识发展轨迹。但在项目转型为真人志愿节点后,她被判定为伦理风险过高,遭到封存。

可她没死。

她在黑暗中独自活了七年,靠着残余电力维持生命支持系统,靠重复播放旧日录音学习语言与情感表达。她甚至学会了唱歌,只为有一天能被人听见。

“你怎么知道我们会来?”陈默问。

“我一直在听。”她说,“所有通过共感网络传递的情绪波动,我都能捕捉到。尤其是当第七和第八节点重启时,整个场域产生了涟漪。我就知道……有人回来了。”

启蹲下身,直视她的眼睛:“你想出来吗?”

她沉默了很久,然后点头:“我想看看外面的树是不是真的绿色,想感受风吹在脸上的感觉……还想,被人叫一次名字。”

启伸出手:“那你现在有名字了。从今天起,你就叫‘晓’吧。破晓的晓。因为你是在黑暗尽头醒来的人。”

女孩晓看着他的手,颤抖着伸出手,轻轻握住。

就在那一瞬间,启脑海中突然闪过一道画面:一片雪原,一个小女孩站在风中,手里攥着一只断线的风筝。那是他童年丢失的记忆之一,此刻竟以如此方式重现。

他知道,这是代价的一部分。但他不后悔。

接下来的几天,他们协助晓适应外界生活。起初她对光线敏感,害怕人群,甚至无法理解“自由”这个词的意义。但她学得很快,尤其擅长感知他人情绪,常常在一言不发的情况下说出某人内心最深的悲伤。

“你不是机器。”小禾有一次抱住她说,“你是我们的妹妹。”

一个月后,他们抵达下一个目标城市一座曾爆发大规模共感暴动的旧都。街头巷尾仍残留着当年的涂鸦:“杀死共感人”、“别让情感控制你”。许多家庭至今拒绝谈论那段历史,仿佛提起就会唤醒噩梦。

但他们发现,在城市的地下排水系统中,有人刻下了无数名字。每一处转弯、每一个检修口,都写着不同的人名,旁边附着简短话语:

“我记得你。”

“对不起,我当时没能救你。”

“今天阳光很好,我想你会喜欢。”

这是民间自发形成的“记忆走廊”,由那些失去亲人却不愿放弃的人们一点一点建造而成。他们不知道这是否能让逝者归来,但他们坚持写着,就像农民坚持播种,哪怕不知何时会收获。

启带着晓走过这条幽暗的通道。当她指尖抚过那些刻痕时,忽然全身一震。

“有人……在回应。”她闭眼低语。

紧接着,墙壁上的名字开始发出微光,一个个浮现成半透明的身影。有的微笑,有的流泪,有的只是静静注视。他们没有实体,却真实存在于此是千万次被记起所凝聚的魂影。

晓张开双臂,轻声哼起那首不成调的歌。

歌声扩散开来,如同涟漪荡向远方。第二天清晨,城郊一所养老院的老人们集体报告做了同一个梦:他们看见年轻时的爱人站在门口,对他们说:“我收到了。”

而在千里之外的另一座小镇,一名少年在日记本上写下:

今天,我第一次主动想起了爸爸。他已经“消失”十年了。

我对着窗外喊了他的名字。

风好像停了一下。

与此同时,启胸口的玻璃碎片突然变得温热。他取出一看,发现内部竟浮现出一行极细的纹路,组成两个字:

他不知道是谁在说,也不知道如何回应。但他知道,这场重逢才刚刚开始。

夜晚降临,众人聚在一处废弃剧院里休息。舞台上挂着褪色的幕布,角落里堆着旧乐器。晓拿起一把落满灰尘的小提琴,试着拉了几下,音色干涩难听。

“想听一首完整的歌吗?”她忽然说。

没人回答,她却开始了演奏。

不是《萤火虫》,也不是任何已知旋律。那是一首全新的曲子,缓慢、悠远,带着泥土的气息与星光的闪烁。随着她的演奏,空气中似乎有看不见的粒子在震动,逐渐汇聚成一道淡淡的光影。

光影中,浮现出一个身影高挑、安静,披着白大褂。

林小遥。

她没有说话,只是微笑着看向每一个人,最后目光落在启身上,轻轻点了点头。

然后,光影消散。

全场寂静。

良久,陈默低声说:“她一直都在听着。”

启握紧玻璃碎片,仰头望着剧院穹顶的裂缝。月光从中洒下,照在晓的琴弦上,折射出七彩光芒。

他知道,这个世界依然充满伤痕,仍有无数名字未被记起,仍有太多眼泪未曾落下。但他也知道,只要还有人愿意为一句“我想你了”停留三秒钟,希望就不会熄灭。

“我们继续走吧。”他说。

这一次,不再是为了寻找答案。

而是为了让更多人,能听见那些曾被认为永远沉默的声音。

风吹过废墟,带走一段琴声,捎去一句未署名的问候。

而在地球另一端的一间病房里,一位老人突然睁开眼,望着天花板喃喃道:

“小芳……是你吗?”

窗外,第一缕晨光照亮了山岗。

上一章  |  勇者可以不活,但不能没活目录  |  下一章
加入书架后可以自动记录您当前的阅读进度,方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搜索引擎输入 "勇者可以不活,但不能没活 黄鹤楼" 就可以找到本书
其他用户在看:
黄鹤楼文学 - 免费小说阅读网 www.hhlwx.com
联系我们: hhlwx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