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文学
 
首页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侠 • 仙侠
都市 • 言情
历史 • 军事
游戏 • 竞技
科幻 • 灵异
搜索:
 
您当前所在位置:黄鹤楼文学>>剑走偏锋的大明

第九百四十四章 顶罪


简体手机版  繁体手机版
更新时间:2025-10-19  作者:郁雨竹
 
大明在户籍制度上基本沿袭元制,将百姓分为民户、军户、匠户和灶户。

像潘筠他们这样的士农商都属于民户,而匠户和军户一样是世袭,子孙必须承袭匠业,不得擅自改业。

也就是说,理论上,你爹是木匠,那你就得是木匠,你的子子孙孙也都得是木匠。

身为匠户,一定时期就得服役,这种服役分为轮班匠和住坐匠。

轮班匠就是每隔三年或五年,就得自费前往京城,无偿劳动三个月,期满后返籍。

不说无偿劳动三个月的花费,光是来回路费,就能把不少匠人家庭几年的存款一扫而尽。

辛苦攒钱三五载,刚觉得可以添一辆车,或是加建一间房时,就得花钱去京城了。

而坐住匠则是需要长期在京城或是地方官营工场服役,每月服役十天,其余时间可自由营业,赚自家的钱。

两种服役制度都大大限制了匠人的流动,同时,也限制了匠术的发展。

爹有天赋,不代表儿子也有天赋继承匠业,这就造成很多技术传承中断,加上强制劳役导致收入微薄,许多匠户都失去祖业沦为佃农和流民。

成为流民四处流亡,反倒让技术流于民间。

潘筠可以肯定,只要给民间这些不入册,或是逃册的工匠材料和报酬,他们的手艺不会比官营工场里的差很多。

且,她有造船的图纸和技术给到他们。

这些海边的渔民,几十年来偷偷下海,都是自己偷造船只。

果然,在潘筠掏出一锭金子后,一直摇着手说自己造不出来的人眼都直了,然后几个青壮年围在一起一商量,就拉了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过来。

老人看了一眼潘筠放在桌上的金子,这才拿起她给出的图纸认真看了看。

他识字,也看得懂图纸。

大明的识字率还是挺高的,尤其是匠人,一些基本的字还是认得的。

他看了半天,最后在青年们的殷切期盼下道:“我们可以造!”

潘筠嘴角微翘道:“好,需要多长时间?”

老工匠道:“一年。”

潘筠道:“木料,还有两艘有折损的船,两个月内都会运到这里来,我要你半年内造出来。”

老工匠皱眉:“造船是细致活,急不得的。”

潘筠袖子里掏出两块金锭放在桌上,和那锭排在一起,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光芒,胖乎乎的,好像会摄人心魄。

潘筠道:“我知道,你们可以办到的,图纸,甚至更多的技术文本,我都可以给到你们,你们有不懂的技术,也可以问我,我能给你们找来的,都会给你们找,加之充足的木料。”

青年们盯着桌上的金子,呼吸急促起来,凑上来低声催促:“老叔!”

老工匠瞪了他们一眼,抬头看向潘筠,问道:“民间造的都是小船,像这样出海的大船都是找官营船厂造的,你找我们,就不怕我们卷了钱物跑了?”

潘筠摇头:“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就算你们把整个村子都搬走,贫道也能找到你们。”

她身后的妙真冷冷地道:“别说大明境内,你们就算逃到倭国,我们也能找到你们。”

被威胁了,老工匠不觉得生气,反倒更精神和兴奋了,他来回扫视潘筠,再次问道:“几位贵人这么利害,为何不去找官营船厂,而来找我们这样的人?”

潘筠道:“因为贫道不喜以势压人,更不喜以权谋私。”

身为国师,插队给王璁造条船,或是维修两条坏船,于她来说也就是一句话的事。

甚至都不必她亲自出面,她只要再去工部时漏个口风,多的是人帮她出面搞定。

可那就没意思了,那不是她想要的世界。

她更想要的是,权势能被抑制,而匠人可以更流通,技术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

老工匠若有所思,按着桌上的图纸道:“老汉就是个农民,种了一辈子的地都没种明白,也不知道官营船厂现在能造出多大、多厉害的船来,但我是见过水师衙门的战船的,您给我的图纸,吃水量好像比战船还要大,这图纸,上面的数据,比您给出的这三锭金子还贵重,您为什么……”

潘筠截断他的话:“这图纸可以送给你们。”

老工匠微顿,还是坚持问道:“您为什么?”

潘筠:“我希望你们将来能造出更多,更好,更厉害的船来,这图纸在贫道手上就是一堆废纸,但在您的手上,它则能成为一条船。”

老工匠喃喃:“此恩太重,这如何使得……”

潘筠道:“老丈要是过意不去,便答应贫道一个条件吧。”

老工匠精神一振,目光炯炯地盯着潘筠:“贵人且说。”

“将来若是遇见有天赋,品性又信得过的,就将匠艺传给他,让他们传承下去,更创辉煌。”

老工匠苦笑一声:“这手艺是难得,但学了这本事未必是好事,要是不小心被归为匠籍,那真是祸害子孙。”

潘筠:“技多不压身,好歹是一个谋生的手艺。”

老工匠这才不再反驳,点头应了下来:“对方若也想学的话,老汉会教的。”

事情就这么定下了,俩人细细商量了一下细节,然后就敲定合同,当场签好。

三锭金子是潘筠给他们的定金。

等从渔村离开,妙和很不解:“小师叔,你就这么相信他们?”

潘筠颔首道:“不错,我相信他们。”

她歪了歪脑袋道:“要是这都能叫他们跑了,那就算我运气不好,老天爷又折腾了我一会,也算是给我挡灾了吧?”

妙真:“那两艘船在哪里?”

潘筠精神一振,笑嘻嘻的道:“走,我们买船去。”

据陈文给的单子,他们缴获回来的海盗船,有相当一部分被泉州蒲家买去了。

上次的勾结海盗抢劫白银船的案子之后,陈家和蒲家都受波及。

陈家迅速败落,其家主和他的两个儿子都入狱,陈家家主及其嫡长子跟着泉州水师衙门的蒋方正一起被处斩,次子则被流放。

其余家眷要么被卖,要么跟着次子一起流放,家产都被抄没。

让潘筠惊讶的是,蒲家竟然能在也牵扯其中的情况下还拿出钱来收购俘获的海寇战船。

这说明,蒲家不仅财产上未动根基,政治上也未动。

潘筠很好奇,可惜之前没空,现在王璁也快回到泉州了,她可以回泉州一边等着,一边看看蒲家。

潘筠现在的身份,要打听消息既快也不快。

快在于,一问别人就说了;

但说的未必都是真的。

所以一进城,妙真就悄悄与他们分开了。

潘筠直接去市舶司找老朋友曹吉祥。

曹吉祥忙得很:“自钦天监断言六月下旬到七月下旬有大风登陆,每天进出港口的船只便络绎不绝。”

曹吉祥忙得只来得及让人给潘筠三人上茶上点心,然后就埋头看文件,一边还要和潘筠解释:“这些船要么急着进来躲风,要么急着离开躲风,反正是耽误不得,一耽误,那些商人就要闹腾。”

潘筠捧着茶笑道:“这也是曹大人奉公爱民,不然,你就是拖延着,他们也是有苦无处诉。”

曹吉祥扬起笑脸,正要谦虚两句,就听见潘筠若有所思道:“这样不行啊,很容易滋生腐败,应该给他们一个告状的通道,牵制市舶司才是。”

曹吉祥谦虚的话就堵在了胸口,一言不发,低下头去猛干。

潘筠说完反应过来,似笑非笑的看着曹吉祥:“曹大人恼了?”

曹吉祥批完一本,略一思考,微微摇头:“不,相反,我觉得国师说得有理。”

很快,就不止泉州有市舶司了,其他地方也会有,是应该给他们紧紧皮子。

曹吉祥爱名而不爱财,但其他人可不这样。

他觉得,是得给他们身上加一道枷锁。

越想,曹吉祥越兴奋,最后直接放下笔来道:“国师若上书,曹某愿附和。”

潘筠挑眉笑道:“我只是个道士,陛下不问,我是不插手政事的,曹大人既有此心,可以自己上书,想来,朝中的文武大臣们收到曹大人的这封折子,一定惊讶非常,敬佩您的奉公为民。”

曹吉祥心动不已,他并不怕因此被人针对,他是太监,他自身的存在就会遭人诟病。

他才不怕这个呢。

他要用实际的行动告诉世人,他曹吉祥一点也不比那些文武大臣差。

不管是忠义,还是廉洁奉公,他都在他们之上!

曹吉祥坚定了想法。

潘筠见他高兴了,这才随口问道:“对了曹大人,平安客栈现在还是蒲家在经营?”

曹吉祥目光微闪,停顿片刻才“嗯”了一声。

潘筠好奇的问:“蒲家不是牵涉到海劫白银船案里了吗?勾结海寇,陈家都被抄家灭族了,蒲家怎么还一点事没有?”

曹吉祥道:“那是谣传,下来查此案的御史没有找到蒲家涉案的证据。”

潘筠就撑住下巴似笑非笑的看他:“曹大人,你要不要想想再说这话?此案一半的证据出自我手,蒲家是否涉案,我比谁都清楚。”

曹吉祥脸上的笑容敛去,沉默半天才道:“这是陛下的旨意。”

潘筠皱眉:“陛下?”

曹吉祥连忙补充:“是先帝。”

潘筠:……

她几乎是瞬间明白了:“为了钱?”

曹吉祥顿了顿方点头道:“蒲家愿效忠皇帝,现在的平安客栈虽然是蒲家在经营,实际上,收益绝大部分归到了内务府。”

他低声道:“蒲家是很能赚钱的,而陛……先帝最缺的就是能赚钱、会赚钱的人。”

潘筠直起身子道:“当今陛下可不缺。”

曹吉祥笑道:“自然,当今有国师,国师的赚钱能力天下有目共睹,这才多久,不说倭国源源不断运送回来的白银,就泉州港半年的收益,便超过一府税收,将来,海贸赚的只会更多。”

“能得国师是陛下之幸,亦是大明之幸。”

潘筠扯了扯嘴角:“曹大人的情商越来越高了。”

曹吉祥虽未曾听过情商二字,却能瞬间领悟,他笑了笑,问道:“国师如此在意蒲家,莫非蒲家之前得罪了国师?”

潘筠:“我和我师侄们都在那条船队中,被人用大炮轰着,用刀剑砍杀,你说他们有没有得罪我?”

曹吉祥尴尬的一笑,劝慰道:“冤家宜解不宜结,蒲家只是当中小小的一环,也是迫不得已,国师何不退一步海阔天空?”

“何况,此事是先帝定的调子,当年的人和事都已封存,算是了结,当今敬仰爱重兄长,必不会翻出此案,让先帝再受非议。”

英宗的名声不好,他死得很及时,正是在朱祁钰最爱、最怜他的时候,所以兄弟俩之间的感情没有受到污染。

朱祁钰自然不会去翻这个案子玷污了英宗的名声。

不仅他,孙太后一系的人也会阻止,甚至朝中清流也不会支持潘筠翻案的。

潘筠略一思索便颔首道:“贫道知道了。”

见她面色平淡,不像是揪着不放的人,曹吉祥松了一口气。

妙真直到傍晚才回来,她通过下面的渠道打听到了不少消息:“案发后,蒲敏到衙门自首,替蒲思顶罪。后来御史下来查案,说蒲敏是被人蒙蔽,将使团和白银船队认作海寇,算是过失罪。所以蒲家未被抄家,蒲思平安无事,蒲敏被流放江西赣州府的矿场挖矿。”

潘筠剧烈的咳嗽起来:“等一下,你说蒲敏被流放到哪儿?”

“江西,没错,就是我们老家。”

潘筠啧啧两声,问道:“真挖矿吗?”

“真挖矿,”妙真道:“蒲敏家中有一老娘和小妹,前年,他母亲病重,他小妹有自胎里带出来的病,本来他家境还可以,可以负担得起药,但去年年初开始,大夫给她们换了药方,一副药的价格翻了三倍,家中同时要负担两个病人就困难了。”

“蒲敏顶罪之后,他母亲和小妹都被接到了蒲思的宅子中妥善安置,每天吃的药都是最好的。”

潘筠目光微凝,问道:“那她们母女怎么样了?”

妙真道:“我去门口晃了一圈,这半个月来,没人见过她们。她们母女一般每隔两天都要出门逛街的。”

上一章  |  剑走偏锋的大明目录  |  下一章
加入书架后可以自动记录您当前的阅读进度,方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搜索引擎输入 "剑走偏锋的大明 黄鹤楼" 就可以找到本书
其他用户在看:
黄鹤楼文学 - 免费小说阅读网 www.hhlwx.com
联系我们: hhlwx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