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文学
 
首页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侠 • 仙侠
都市 • 言情
历史 • 军事
游戏 • 竞技
科幻 • 灵异
搜索:
 
您当前所在位置:黄鹤楼文学>>知否武勋

第四十三章 测试


简体手机版  繁体手机版
更新时间:2025-11-14  作者:玉躞
 
赵祯在说话的时候,目光一直看着赵宗全。

见到赵宗全还能稳得住赵祯心中点了点头。

作为帝王往往都是作为一个隐于幕后的裁决者。

喜怒不形于色只不过算是基本素养。

赵祯此举也算是一个小测试。

这一试就看赵宗全在大喜大悲的情况下还能否坐得住。

尤其是邕王之死的因由,赵祯早已经从荣妃口中问出。所以到了现在他对于这一点尤为看重。

尤其是赵宗全根基不稳,日后的朝堂很有可能会迎来曹皇后的时代。

那么一个坐的住的皇帝就很是重要了。

对于曹皇后赵祯内心是复杂的,防备她那被他压制的野心。

赵祯先是一个帝王,然后才是曹皇后的丈夫,他要为赵家的天下负责,对黎民苍生负责,其次才是对他与曹皇后的小家负责。

他要防着曹皇后,让大周避免出现下一个吕后武则天那样的人物。

其次才是权利之后安排好他死之后,曹皇后的晚年生活。

到现在为止赵宗全的表现还是挺让他满意的。

能忍耐,有城府。

不似之前的懦弱之像。

身后的赵策英年纪欠了些,缺了些城府,但是能听劝,也是一个好的继承人选。

毕竟赵策英还为曾及笄,还尚且与外界接触不足,缺少历练。日后等年纪上来了慢慢的也就好了。

总之赵祯对于这两个临时选择出来的继承人还算满意。

矮子里拔高个,比他一直纠结的邕兖二王还要好些。

赵祯神色淡然的看着一旁的跟在赵宗全身后,看着比赵策英大了数岁已经歇去铁甲只保留了难脱的锁子甲的顾廷烨。

这孩子心性沉稳,就是看着眼熟。

赵祯在脑子中过了一遍,想起来是谁了。

就在赵祯沉默的时候,于顾廷烨站在同一条线上的赵策英已经有些坐不住了,毕竟赵宗全的太子之位是赵祯临时任命的,此时不借着如今救驾的机会,让赵祯亲口答应下来,万一赵祯反悔了怎么办。

要知道赵宗全在这个位置上做过,虽然可能很短,但是要是赵祯有了改立的心思,那么凭借赵祯素日的人心威望并不难。

到时间新君上位还能有他们父子的好果子吃。

赵策英几次打算张口,不过他知道轻重,所以用目光示意顾廷烨

这个如今他们父子身前的智囊,自己开口是否符合时机。

但是几次示意都被身旁的顾廷烨用眼神示意他不要说话。

顾廷烨虽然没有看出来眼前是赵祯对于赵宗全的考验。

但是他知道此时赵策英这个时候莽莽撞撞的开口,

赵宗全低着头,脸上不见喜怒,赵策英在一旁急得都快跳脚了。

赵祯还是想看看赵宗全的极限在那里。

转头对着袁文绍说道,“朕有生之年只怕是没有机会见到这份折子上的盛景了,还得看后来的有为之君。”赵祯在看赵宗全此时会不会迫不及待的接话。

不过令他满意的事,赵宗全没有说什么。

“你,八岁那年进宫,在朕跟前耍了一套枪,耍完之后,就跟朕要赏钱。。。”赵宗全指着赵宗全身后的顾廷烨说道。

顾廷烨听完之后,庆幸赖秦理之前在赵宗全跟前将自己的身份捅破。

不然这个时候,自己也得被赵宗全父子怀疑。

等到了赵祯询问顾廷烨身上的伤势如何的时候,趁机说起了顾廷烨小时候的事。

顾廷烨趁机问出来自己当初的疑惑。

袁文绍不由得在旁边感慨,做皇帝没有点本事根本坐不稳这个皇位。

要么心狠,要么能力出众,不然就是被下头那些种种考核选拔出来的人精子糊弄。

然后赵宗全这才出来打圆场。

这也是顾廷烨的站队之举,顾廷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表明了对于赵宗全父子的拥护。

让赵祯看到了赵宗全驭人之能。

“既如此,是朕应该给你道个不是啊。”赵祯敢于放下皇帝的面子给顾廷烨认错,这份胸襟气度是让在场众人所敬服的。

袁文绍自问自己拿到了那个绝对的权利,绝对不能像赵祯这般曲直得当。

怨不得赵祯御极三十年,朝中众正盈朝。

前有庞籍,范仲淹,狄青,种世衡后有韩琦,欧阳修。

如今文有二苏,曾家兄弟,二程,章家兄弟,王安石,沈括司马光等一系列储备人才,武有薄鼎臣,以及张懋等人。

眼下又冒出来个被赵祯收心的顾廷烨。

朝中文武从不缺可用之人。

只是这些天才不能同心协力,而是陷入了党争,选择了同归于尽。

思绪至此,袁文绍连忙将其打断。

如今可不是走神的时候。

这个屋子之中的人一个赛着一个的会说话,前有顾廷烨借着玩笑话,表明立场,站好队伍,另外趁机询问出自己的心中所想。

后有赵祯婉转道出原委。

都是艺术啊。

“二郎啊,你当初文章之中的词句,朕到现在还记得。记得你说过你要效仿范文正公之志,承其志,继其业,那么从今以后你要好好辅佐赵宗全一家,保家卫国,振兴朝纲。”

赵祯对着赵宗全的考验到了这里才算是结束,给了他们父子吃了一个定心丸。

刚才的测试赵祯满意。

“臣必粉身相报,保卫陛下之朝纲,振兴陛下之疆域。”顾廷烨当即五体投地,向着赵祯说着些表忠心的话,不负他原本的一甲前三之名。

不过也都是场面话罢了,袁文绍觉着自己要学的还有很多。

“从今以后你要善待于他,若没有这个孩子只怕你很难走到今天这一步。”赵祯盖棺定论,他早就从皇城司的情报中知道了赵宗全身边顾廷烨的存在。

甚至于知道顾廷烨在军中的种种成长。

刚才的那番话,一为测试赵宗全,二来也是为了让顾廷烨消除对皇室的芥蒂,为皇家所用。

“这本平戎策,朕是用不到了,你一会走的时候带回去,其中的志向还需要你来完成。”赵祯示意一旁的吴内侍将手中袁文绍三年前的那封奏疏拿给赵宗全。

赵宗全接过之后没有当场看,不过奏折的封皮已经起了毛边就知道赵祯翻越的勤快。

赵宗全郑重的接了过来。

“臣,必不负陛下的教诲,好好读阅。”

“我朝历来重文轻武,朕希望这个局面能在你手中改变。谁也不能慢待顾家,蛮待袁家,蛮待对我大周有功勋的社稷之臣。”赵祯给了这件事定下了基调。

这次宫变的事,赵祯想到了很多。

杨文广左青芝的表现,还有兖王造反的基础。

华夏人对于失败是很看重的。

虽然赵祯这场失败被补救,并不彻底,但是不妨碍赵祯对此进行反思总结。

他察觉到了兖王起兵的基础,也从杨文广狄青,还有左青芝赖秦理身上看到了武将的忠诚。

他明白,五代的局面已经过去了,文官虽然不会造反,但也不见得是什么好货。

尤其是近年来,屡屡罢黜的贪官污吏。

这些寒门子弟,确实是穷怕了,一匹饿鸭子,让赵祯看到了事情,但是他知道自己如今只不过是苟延残喘,时日无多。

所以希望这件事能在赵宗全的手中得到改变。

“一定,一定。”赵宗全应承了下来,至于他心中怎么想的那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赵祯吩咐完主要事情,强撑的一口气放松了下来。立即咳嗽了起来。

“陛下,你该歇歇。从早晨到现在,您还没合过眼呢”曹皇后一遍说着一遍拍着赵祯的背说道。(汴京有午睡的习惯,朝廷官员,若是闲职,下午没事下了朝就可以提前回家午睡。)

赵怂怂,嘴唇微动,心中升起了恻隐之心,但是他一直想要的东旭还未曾得到呢。

但是他不知道该说什么。

“我要亲笔写下册立诏书才算安心。”赵祯对着在一旁照顾他的曹皇后说道。

示意曹皇后去拿笔墨纸砚来,并且暗示她不要多嘴。

也算是将这份功劳当着赵宗全的面给曹皇后。

考察已经完了,他因为立嗣之事纠结才酿成今日之祸,所以此时他不在犹豫了。

曹皇后此时还没有什么心思,只是单纯的认为赵祯就这么定下赵宗全草率了,之前借着赵祯咳嗽故意岔开话题也是因着如此。

但是她清楚赵祯的性子,如今只怕也是怕了,所以没有再劝,转头对着一旁的内侍说道,“准备笔墨。”

“袁卿也来做个见证。”赵祯对着袁文绍说道。

赵祯这是怕自己明天起不来。曹皇后到时候趁着赵宗全根基浅薄,干预废立之事。

“诺。”袁文绍点了点头。

等到赵祯将立嗣诏书写下之后,强撑的一口气没了,瘫坐在椅子之上。

“朕乏了,你们去吧,袁卿留下。”赵祯对着众人无力的摆了摆手。

曹皇后连带着福宁殿内伺候的女官都退了出去。

大殿之中只单单留下了袁文绍一人。

“朕如今心愿以了,但仍有几事忧心,一者,乃皇后性格强硬,虽然本性纯良,但是朕这么多年阅人无数,深知接触到了绝对的权利之后,人是会变的。尤其如今储君根底浅薄,朕颇为忧心本朝有吕武之患。”赵祯缓了许久对着袁文绍这个近臣说道。

被刘娥压制久了的赵祯本来就对女子性格强硬有着抵触的心里。

但是他心中更为忧心的事,曹皇后一位刚强,到时候打压赵宗全,赵宗全也是个能忍的,但是他经历过知道拿其中的滋味。

他不确定赵宗全能不能很好的解决这件事。

但是没了赵宗全,他也没有时间去选择新君。带走曹皇后也不妥,一来曹家是大周的开国功臣,至今在朝堂,民间,军中都还有不俗的影响力,曹皇后与他多年相伴,是朝野尽知的当代贤后。

种种思虑之下,赵祯纠结的心里又犯了。

袁文绍思索着怎么搭话,赵祯也等着袁文绍的回应。

“陛下思虑周全,臣觉得陛下拖付宗室。”袁文绍只觉得赵祯此时隐隐有了托孤之举,知道这件事还是不要牵扯过深,当即出主意道。

“故而朕想特赐你一诏,许你便宜行事之权。朕要你始终忠于赵宗全,你可能做到。”赵祯对着袁文绍说道。

“请陛下收回此言,臣以为不妥,陛下先前也说了人心易变,臣年岁尚轻,资历尚浅,心性不定不足以担此大任,还请陛下择选贤良。”袁文绍当即拒绝道。

这件事就是个屎锅,谁接谁一身骚。

“卿可有人选”赵祯询问道。

“此事非臣所能谏言。”对于这种吃不到肉也得惹一身骚的事,袁文绍是半点都不想粘上。

“卿有此言,可见心中坦荡,行了你去吧,朕再想想。”见到袁文绍这般说,赵祯说道。

袁文绍抬头趁着行礼的间隙看了一眼赵祯的表情,然后退了出去。

赵祯此举只怕有试探的意思。

“去吧,去吧。这些日子多来,朕老了,也不知道还能有多少日子,你去吧,明日再进来陪朕说说话,你是朕一手拔识上来的,朕权当你是自家子侄。”

“臣去了,明日臣在进来看望陛下。。。”袁文绍拱手行礼退出了大殿之中。

今日赵祯的话让袁文绍心中激起了一丝涟漪。

袁文绍恍恍惚惚的来到了临华门前。

虽然嫔妃居住的后宫还有迎阳门作为抵挡,但是此时天色已晚,加之情况特殊,宫门还未落钥,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处理。

不过也不是袁文绍久留之地。

到了临华门外,袁文绍脚步微钝想起了杨文广今日没有出现在殿上。

按理来说,这场救驾之功被赵祯给了赵宗全,但是杨文广才是真正的实际功臣。

就是这救命之恩,赵祯也应当让杨文广与新君多接触接触。为双方建立一个关系的桥梁。

杨文广作为西军在京中的代表以门面,加上这一战的战功。

此战立功封侯不是问题,甚至赵祯大方些给个公爵,朝堂之上就是有争议,也会因为赵祯遭逢此劫,还有杨文广的资历不会多说什么。

今日杨文广没有出现在这里,令袁文绍感觉有些奇怪。

当即拦下了领路的内侍,询问杨文广的情况。

“老将军负了伤,官家特旨将自己身边的太医拨给了老将军治伤留宿宫中,如今应当在太医院之中。”内侍回答道。

“能否带我去探望一番,我与老将军同袍多年,我只看看,说几句话,不多停留。”袁文绍询问道。

“这件事我得去通报一声。”

“多谢了。”

为了发展书投放了广告,如果您在shubiquge阅读期间不想受到广告干扰,请您登录后阅读即可O(∩_∩)O

上一章  |  知否武勋目录  |  下一章
加入书架后可以自动记录您当前的阅读进度,方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搜索引擎输入 "知否武勋 黄鹤楼" 就可以找到本书
其他用户在看:
黄鹤楼文学 - 免费小说阅读网 www.hhlwx.com
联系我们: hhlwx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