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受资正襟危坐,闭目凝神,如同即将踏上战场进行厮杀的将领。
他将要远赴的,是太平洋彼岸一场没有硝烟,却可能决定一个全球化产品生死存亡的战争。
陈默起身离开会议室,不多时去而复返,手里拎着一瓶红星二锅头和几只小杯。
他默默地为在场每人都斟上了两杯。透明的酒液在灯光下晃动,映出一张张决绝的面孔。
“记住!”他举起杯,目光如炬,紧紧锁住周受资的双眼:
“他们攻击的,不是TT,不是字节,而是‘彼岸系’全球化这面旗帜,是整个华夏科技出海的道路。
你此去,不是乞求,而是亮剑。
我们要让所有人看到,彼岸遵循规则,但彼岸,无惧战争。”
“记住,彼岸是你们最坚实的后盾。
需要资源,给资源;需要人,给人。
你只管在前线,按照我们制定的方略,放手一搏,无需顾忌”
“这一关,闯过去了,海阔天空。
万一万一事有不逮,记住,不是你周受资的能力问题,是这时势的巨浪太过汹涌,非战之罪,责任全在对方。”
这句话,像一记重锤,敲在周受资的心上。
他知道这句话的分量,这等于陈默为他解除了所有的后顾之忧。
数年前,他还只是一个在资本市场小有名气的投资人,是眼前这个男人,将他推上了执掌千亿级全球化业务的舞台。
知遇之恩,临危托付,如此看重和信赖,周受资喉头滚动了一下,千言万语堵在胸口,最终只凝成一句:
“受资,定不负所托。”
陈默举起手中的酒杯,那动作不像是在敬酒,更像是在主持一场沉默的壮行。
“干!”
周受资没有再多言,举杯与陈默重重一碰。
会议室里所有人仰头,将杯中那灼热的液体一饮而尽。
一股热流从喉间直坠丹田,仿佛在体内点燃了一团不屈的火焰。
“这第二杯酒,我放在这里,等待诸位凯旋!”
“好!为了TT,我们走!”周受资带着核心团队成员,转身离去,步伐决绝。
陈默没有任何动作,只是站在原地,如同一座孤峰,凝视着那扇缓缓合拢的门,目送着他的将士踏上远征之路。
3月1日,大洋彼岸TT总部。
乘坐彼岸专机抵达的周受资,第一时间召集了所有核心管理层。
与通常对“空降主帅”的认知相反,周受资从彼岸国际CEO调任TTCEO,非但不是险棋,反而是一次决定性的降维接管。
关键在于,他并非单枪匹马,而是携其核心团队成建制地降临。
这套高度成熟的指挥体系,确保了TT的全局能在极短时间内被迅速、高效地接管与控制。
为确保周受资能全力应对TT危机,陈默对后方布局亦做了周密安排:彼岸国际的日常运营管理,临时交还给其首任CEO李建超。
作为业务的奠基者,李建超对彼岸国际了如指掌,足以实现无缝衔接,保障大后方的平稳过渡。
所以周受资来到TT只做了三件事。
彻底吃透TT的业务脉络、对外统一发声应对不实指控,所有剩余精力投入到团队建设中——他必须看清原本TT每一名管理者的能力边界与忠诚底色。
在稳住基本盘后,他才动身返华,与陈默、张一鸣敲定了最终的破局之策。
如今策略已定,接下来最关键的一步,就是确保执行层面绝对同频。
在听取了团队关于过去半个多月严峻形势的汇报后,周受资环视全场,语气平静却不容置疑:
“.整体情况我已了解,这段时间,辛苦各位。
接下来的半年,将是TT生死存亡的六个月,要共渡此劫,我们需要绝对的团结与信任。”
他示意助手将两份文件分发下去。
“这里有一份最高级别的保密协议,和一份新的待遇合同。愿意并肩作战到底的,请签下它。若有疑虑,人事部门就在隔壁,会妥善办理离职。
各位有十分钟考虑。”
会议室里落针可闻,只有纸张翻动的细微声响。
最终,一名外籍高管选择退出,其余人全部签署了文件。
会议很快结束。
任务经周受资精准拆解,管理层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整个TT,从此刻起,全面进入“战备”状态。
就这样整整3月份。
整个三月,TT这部庞大的机器开始以最高效率运转:算法策略针对性调整、用户画像精准筛选、线上线下联动营销、关键公众人物沟通.
一场立体的生存之战,在静默中全力推进。
与此同时,德克萨斯州,特斯拉总部。
埃隆·马斯克的指尖划过平板电脑的屏幕,上面显示的是《华尔街日报》关于“TT正面临数据安全等一系列指控”的头条。
TT最近这一系列的境遇马斯克的都看在眼里。
他知道董先生那些人想干什么,说实话他怕了。
怕的不是此岸,而是彼岸。
一种深切的不安在他心中盘旋:特斯拉会不会成为对等反制的靶子
办公室里弥漫着一种熟悉的压力,那是深陷产能地狱与巨额现金流消耗带来的焦灼。
TT已经深受年轻文化的欢迎,短时间就成为了全球短视频巨头,业务蒸蒸日上。
而特斯拉与之相比恰恰相,正处在悬崖边缘,公司的主力车型Model3虽被市场公认为“划时代产品”,订单爆满,却始终无法突破生产瓶颈。
工厂经过疯狂改造,仍难以实现周产5000辆的目标,这严重制约了交付能力与现金流。
巨额资本开支与持续的运营亏损,加之他孤注一掷推动的沪市建厂计划,让特斯拉的财务状况雪上加霜。
甚至外面那些无良媒体,尤其是那个推特上面的人,屡次质疑特斯拉能否持续经营,关于其即将“破产”的言论甚嚣尘上。
如果产品不行,大不了破产了事。
最让马斯克感到无力的,不是产品不行,而是明明手握划时代的产品,却被孱弱的产能扼住咽喉,无力回天。
更何况,他倾注心血的SpaceX正凭借可回收火箭与星链计划高歌猛进,但其根基同样依赖于稳定的宏观环境,是不折不扣的吞金巨兽,更需要特斯拉去进行输血。
当下马斯克感觉自己就像在走钢丝,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他都将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所以他极其担心华夏会突然撕毁协议,中断合作。
恐惧最终驱使他于三月中旬亲自飞抵沪市。他一反常态,收敛起所有狂放不羁,变得低调而“懂事”,主动向有关部门表态,并承诺了许多力所能及的私人条件。
随后他发现,特斯拉在沪市受到的礼遇,与TikTok在海外遭遇的围剿形成了尖锐对比:
TT被视为“闯进来的异类”,是需要严加防范的风险;
而特斯拉则被当作“请进来的伙伴”,是推动当地产业升级的催化剂。
当他亲眼看到沪市超级工厂昼夜不停、全力赶工的场景时,悬着的心才终于放下。
而马斯克不知道的是,特斯拉并非没有被摆上过某个名单。
它最终能侥幸被“豁免”,是因为在沪市,有些人正像保护亲儿子一样,保护着这个能带来高端产业链与就业的海外标杆。
时代的洪流中,个体的命运与地域的利益交织在一起,无声地影响着一家企业的未来航向,甚至,一个产业的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