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回是并夕夕一把手亲自发文。
不管如何,起码能看到诚恳的态度和解决问题的诚意,而不是在错误的道路上走到底。
加上黄铮访谈里面的艰辛创业和面对市场竞争的种种不易,还是激起一些人的同情心。
由此可见,黄铮是个聪明人,懂得及时认错、及时转弯。
同时他也是一个成熟的生意人,知道如何将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
不像某些老一辈传统企业老板,明明错了还死犟到底,活在自我感动的叙事里。
那种人之所以能成功,未必是能力过人,或许只是乘了时代东风的幸运儿罢了。
8月23日,星期四。
用户发现淘宝新版首页悄然出现“闪送”的醒目入口。
淘宝联合美团宣布,在部分城市试点“小时达”甚至“半小时达”的即时配送服务,覆盖餐饮、生鲜、药品、日用品等多个品类。
slogan更是直接喊出:“那边百亿不给力?这边加码三百亿!”
平台每日发放大额优惠券,“满25减21”、“满25减20”、“满16减16”等多张无门槛券几乎相当于“白送”,甚至被网友戏称为“零元购”。
配合媒体端“美团外卖、淘宝闪送0元购”的推波助澜,这一动作被视为阿里美团联盟对外卖市场发起进攻的标志性事件,也代表美团核心团购市场被饿了么突袭后的强力反击。
尽管此前美团外卖业务被饿了么压制、偏安一隅,但其在各城市的基础运力仍在。此次借淘宝流量与资金重燃战火,来势汹汹。
果然,优惠券一发,流量一倾斜,用户瞬间涌入。
美团订单量激增,服务器一度崩溃。
官方不得不回应:“下单量突破历史峰值,触发限流保护。”
红黄大战,烽烟再起,利好无数消费者。
#免费奶茶#、#华夏真的有零元购#等话题冲上热搜,引来网友幸福的烦恼。
“你们不要再打了,再打我就要出栏了.”
“在最想减肥的年纪,碰到了最给力的福利,家人们谁懂啊”
“喝完一杯,还有三杯,喝不完,根本喝不完我怀疑老了我会得糖尿病”
“急急急!哪位大神能整理下最全的攻略,感觉损失一个亿!”
也有人发出质疑:
“国外造车造火箭,咱们科技巨头的钱全用来搞外卖和酱香科技?还能不能有点出息!”
“不是,这行当真这么赚?为啥阿里跟飞蛾扑火一样往里冲?看不懂!”
不久,一向崇尚“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的《36氪》刊发深度文章《诱饵与钩子》,犀利剖析互联网巨头为何痴迷外卖战场。
「.在互联网的世界里,外卖是仅次于社交与通讯的第三大高频行为,甚至可以说,其用户黏性与使用频次几乎无可匹敌。
与以“月”或“年”为单位的旅游消费、或以“天”为间隔的线上购物不同,“吃饭”是每天都会发生的刚性需求,它深入日常,不可替代。
也正因如此,当互联网巨头察觉到原有App用户增长即将见顶,它们就必须寻找一个新的、更高频的流量入口,以维持日活跃用户规模和使用时长。
外卖,正是在这片几近饱和的红海之外,再度受到重视的流量池。
而随着技术能力不断升级,外卖业务所沉淀的数据维度也愈发丰富:它包括用户的饮食偏好、消费水平、实时位置、商户运营状况、区域热力分布等等。
这些在普通人眼中琐碎无奇的信息,在巨头眼里,却是无价之宝。
它们能支撑精准广告系统——知道你爱吃什么,便推荐相应的餐厅、零食甚至厨房电器;
它们可赋能金融信贷业务——掌握商户流水,就能更放心地为中小商家提供贷款,例如蚂蚁贷、美团生意贷;
它们还可反哺战略决策——清楚什么区域、什么品类正在爆发,就能更精准地布局线下门店、优化仓储物流。
用四个字总结,就是“对症下药”。
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用户的消费习惯:通过高频的外卖服务吸引流量、建立信任,再逐步向这些用户渗透高利润业务,如3C数码、酒店旅游、金融保险等。
普通大众看到的是“百亿补贴”,是“三百亿加码”,是薅羊毛的狂欢——免费奶茶、低价外卖、近乎零元的日用品;
而巨头眼中,从来不是一城一池的得失,而是整场战争的终局。
它们真正投资的,是未来十年自身在互联网格局中的话语权与生态地位。
短期亏损,是为了换取长期的、更庞大的战略回报。这是一种典型的“战略性亏损”。
事实上,“主营业务不赚钱、甚至亏钱,却通过交叉销售或生态效应实现盈利”的模式,在商业社会中极为常见。它不仅是互联网公司的核心策略,也被众多传统巨头所用。
例如游戏行业:索尼、微软、任天堂等主机厂商往往以成本价或微亏价格出售硬件,目的就是快速扩大用户基数,将玩家引入自身的生态闭环。
一旦用户选择了某平台,后续的游戏购买、会员订阅等消费,才是利润的真正来源。
再比如近年来兴起的会员制超市:以接近成本价销售商品,盈利核心实际来自会员费。
用户必须先支付‘入场费’,才能获得购物资格——这笔前置费用既为纯利,也提前锁定了客户忠诚度。
最经典的案例当属“合约机”:手机免费或低价入手,但需承诺长期通信套餐消费。
这些模式,本质上都是“以饵带钩”。
回到此番彼岸与阿里的本地生活大战——何为“饵”,何为“钩”,已不言自明。
阿里之所以必须出击,最关键的一点在于防御:如果京东、抖音与饿了么成功整合外卖及本地生活服务,使用户习惯在它们的生态内完成一切消费,那么美团与支付宝的打开频次必将大幅下降。
对阿里和美团而言,这已不仅是一场商业竞争,更关乎未来的生存资格。
“如果我不做,而对手做了,他们就会逐步蚕食我的用户、我的数据、我的市场份额,最终动摇我的核心业务。”
所以,即便不赚钱,也必须入局。这本质上是一场“流量军备竞赛”,是为了不被下一代互联网生态踢出局。
而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是彼岸系打出的一记“请君入瓮”。
资本市场,从来就没有简单的竞争。
每一个举动背后,都藏着深远的战略意图。
随着淘宝、京东、抖音、快手等更多重量级玩家涌入,外卖市场的边界正在不断拓宽和模糊。
“即时零售”,已成为本地生活服务的新主战场。
这场战争的终局,或许不会属于任何单一平台,而将属于那些真正能够将电商效率、本地化服务与极致用户体验融于一体的“生态型玩家”。
至于最终谁能够胜出——笔者现在这喝着免费薅的奶茶,与大家一样,拭目以待」
作为36氪的资深记者——用当下流行的话说,算是首席记者。
他以深度、独家且极具影响力的商业报道在业内建立起声誉。
此前《别让某呗迷失了你的双眼》《陌路枭雄:贾跃亭与乐视的深情告别》《从大圣归来,看到彼岸科技的含金量》等多篇爆款洞察类文章,都出自他的手笔。
正因为《36氪》背后有彼岸科技的投资,王壮在最近一系列事件中,信息渠道比多数同行更广一些。
从蚂蚁集团之前的负面舆论,到眼下美团与饿了么的补贴大战、京喜与并夕夕的舆论交锋……
他看得比旁人更清晰。
说到底,这一波波风浪背后其实只有一句话:“阿里蚂蚁要上市,彼岸不让阿里蚂蚁去上市,阿里偏要蚂蚁去上市。”
这本质上是华夏互联网领域中,彼岸与阿里两大派系的博弈。
然而这两家依旧只是明面‘赌桌’上的‘筹码’而已。
王壮是行业里的老油条,他太清楚什么能写、什么不能写。
读者喜欢看交锋、看爆料,就象征性地写一些喜闻乐见的内容。
至于真正不能碰的底线,他心知肚明,否则一个不小心,《36氪》直接被他一篇文章给端了,到时候他就是想烧纸都找不到坟去哭。
不过眼瞅着网上舆论此起彼伏闹得越来越凶,王壮隐隐觉得,上面也差不多快忍不住了。
“陈默这次也太不像话了,他想干什么?”
“是时候敲打一下了,免得有些人真以为天老大、他老二。”
“上次住建那边找他谈话,结果大家也看到了,反倒被他‘教育’了一通。简直倒反天罡,不知大小。”
“不过北边确实护犊子护得紧,加上彼岸现在是京城的门面,我们算是远水,救不了近火。”
“我们没有,不代表别人没有,这次老马没少打电话,他有些关系,比我们说话管用。”
“我建议咱们这边也出出力,为蚂蚁接下来的上市路保驾护航,毕竟这是对大家都有好处的事情,不是么?”
“好。”
与此同时,全军出击精英小队在成功获取关键资料后,迅速兵分两路,如一双无形却有力的巨手,缓缓伸向了蒋帆与薇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