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文学
 
首页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侠 • 仙侠
都市 • 言情
历史 • 军事
游戏 • 竞技
科幻 • 灵异
搜索:
 
您当前所在位置:黄鹤楼文学>>重生八一渔猎西北

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长工的表现挺好的算个意外


简体手机版  繁体手机版
更新时间:2025-09-18  作者:羁中马
 
饭桌上摆的是大盘炒鸡、大盘羊肉和羊杂。王明军他们这里多用机井浇水,所以没什么鱼,不然的话大老陈咋说也得上盘鱼助助兴。

主食是拉条子——对于一般人来说,有这么丰盛的菜,主食一般会是米饭。但在北疆玛县这一片,要吃饱要实在,还是要看面食。

一般人吃了这样丰盛的菜,面可能就吃不下去了,但对于饭桌上几个大肚子汉来说,不存在的。

王明军一边往自己的面里拌着羊杂和鸡肉里的汤,一边对李龙说道:

“我们连今年种棉花的职工有三十七家,一共七百亩左右。我们全团的话,棉花差不多五千亩地。”

按目前的数据,比玛县的要多一些,但总量算起来不多。

不多说明潜力巨大。

“不过团里开会说了,明年的棉花种植面积可能要扩大三分之一。”郑向阳补充着说道,“咱们石城棉纺织厂一直在扩大产能,说是目前的产品供不应求,所以要求棉花的种植面积扩大,这样才能保证产量。”

李龙当然知道这是大趋势。

“那现在的棉花价格怎么样?”李龙问道。

“看质量吧,一块五到两块钱都有。”王明军将嘴里的面吃完咽下去,说道,“上面统一收,价格大致就是这个范围。”

接着李龙又问了一下现在种植棉花的程序,需要注意的方面。

其实他大致都清楚,但这必须是要过一遍的。回去要和大哥说这些东西,大哥要问他从哪里知道的,他能说出来从这里了解的。

“咋?你打算回去让老李哥种棉花?”王明军听出了李龙的想法,笑着说道。

“是啊。我们那边大多种的是粮食,经济作物也就是油葵、花葵和打瓜籽。打瓜受市场制约比较严重,而且对土地要求比较高。

我看这个棉花是能在盐碱地里种植的,不挑地,我们那边碱滩比较多,开出来一些种棉花应该没问题。”

“没问题,但种棉花累人啊。为什么我们不多种?”王明军说道,“就因为棉花太费人工。点播倒还好,有点播机,但这玩意儿薄膜铺下去就得注意。

咱们北疆开春喜欢刮大风。薄膜压不好,一场风刮完,那白种了,还得重新来一遍。这倒也罢了,间苗的时候要趴在地上一点点往前挪。

棉花这玩意儿扎根比较深,间苗的时候如果你不注意把苗给拔断了还麻烦,因为断的苗它也能长。

间完苗,有薄膜后面锄草倒是简单,有中耕机倒还好,主要是扯扯秧这样的草,就只能人工清除。另外就是六七月打顶,这个比较麻烦,完全人工,而且还得细心,每棵棉花都得打到。

剩下的就是拾棉花了,这个你大哥知道,最累的就是这个了……当然其实还有打药,不过有了你这个打药机子那真就好。小龙啊,你看这机子,能不能留在我们这里?”

王明军说出了自己的真实目的,李龙笑了,他没有立刻回答,三两下把盘子里的面吃完,又拿起一根羊肋巴骨,一边啃一边问道:

“连长,你说这个机子,它目前来说,有没有啥问题?”

“那能有啥问题,没有,肯定没有的。”王明军对这个机子真的是非常满意。

想一想啊,一个人背喷雾器半天的活,机子走两遍,不到一个小时搞定,费不了多少油,多省事?

“那我卖多少钱合适呢?”李龙又问道。

“这就可多可少了。你要是赚的多呢,卖个五百块钱我觉得肯定有人要的。你要是赚的少呢,卖三百块钱……成本价?”王明军半回答半问道。

成本真的不贵,因为没有收割机那么复杂的工艺,主要的成本,除了气泵,剩下的就是车架子,软管和罐其实不值多少钱。

但就算再不值钱,这么大的体量,成本也在接近三百块钱了,当然这是李龙的猜测,如果大规模生产的话,成本肯定是可以压缩的。

卖五百块钱有人要的话,那李龙觉得就可以了。

当然定价怎么样,那是农机厂的事情,他只负责实验这些数据。目前来看,用户是比较满意的,至于其他方面,他暂时还不能确定。

“留你这里倒也不是不可以,但这两天你们打药的话,把具体情况给我说一下。还有就是我不能送给你们,得给个成本价。”

“行行行。”王明军一听李龙愿意把这打药机留下来,那可高兴坏了,当即从兜里掏出一把钱来,数完有一百多块,他向大老陈伸手:

“司务长,给我取四百块钱!算我借的!”

大老陈有些懵,但也没犹豫,站起来去司务长室取了钱过来递给王明军。

王明军数完,把五百块钱拍在李龙手里:

“这是钱。行了,目前这个打药机归我了!哈哈哈哈,明说啊,大家在场都算个见证,这打药机可是我的!哈哈哈哈!”

他这么一笑,把李龙给笑懵了,郑向阳反应过来,挺严肃的说道:

“老王,可不能这样啊,咱们连队……这个应该算连队的嘛。”

“那可别。我今年就搬出连部了,我家里也种了棉花的,打药机是我自己的,那肯定先紧着我自己啊,哈哈哈哈。”

李龙反应过来了。兵团慢慢在改制,已经和部队不一样了。连长指导员都在本连队安家,有自己的地,平时也要种地,不是说专职的,慢慢的就跟生产队的队长主任一样的。

所以王明军第一时间把打药归机到自己的名下,那以后使用,或者到时借用给别人,情况就不一样了。

李龙倒是没管那么多,他拿着钱说道:“连长,有点多了……”

“不多不多。”王明军笑得很欢,“第一台啊!后面啥时候还有,那等后面吧!现在棉花正是关键期,虫害要扩大的话,第一时间能把药打了,把虫压下去,那桃子就能坐住!

棉花的产量全看桃子了,这打药机来的很及时啊!小龙,我得好好谢谢你!”

“谢是该谢的,”外面突然传来了一个突兀的声音,“不过老王,你这么一搞,就有点不地道了嘛。我听说这机子是过来实验的,这就成你的了?那我们那边想实验一下咋办呢?”

李龙扭头一看,愣了一下,笑了。

十三连的连长赵宗明,也算是老相识了。

“老赵,你这话说的,”王明军一点也不惭愧,“先来后到嘛。李龙同志到我们这里来是正常的。老李哥就是从这里出来的,这里算是李龙同志的半个家!

至于我,那连长嘛,自然也是要身先士卒,先拿自己家地实验一下的嘛。哈哈哈哈!”

王明军这话说的有点无耻,他却很得意。赵宗明有点无奈,他说道:

“不管咋说,先把这个拉到我们那边给试一试怎么样?我们那边的棉花也是大面积红蜘蛛,职工打药打了两天了,感觉压不住啊!这大热天,我也不敢让他们连续打,没风容易中毒……”

“行。”王明军一点都不迟疑,“不过咱们一码归一码。打一亩地五毛钱,怎么样?”

说实话,五毛钱还挺便宜的。不相信的话,现在给赵宗明他们连队的职工说,他地里打一遍药,一亩五毛钱,他肯定愿意掏。背了两天的喷雾器,肩膀磨烂的都有,被那药水一蛰,又疼又痒,难受得很!

“咋说也是兄弟单位,能不能便宜一些?”赵宗明过来听到王明军说打药机归自己了,就知道不出血肯定是不行的了,便只好讲价,“现在各职工家里都没啥钱。”

“行,第一次友情价,一亩地三毛,可以了吧?”王明军很大方的降了价。

赵宗明不好再说了,点头说:“行,吃过饭就去?”

“好啊。”王明军想着反正自己连队这边最凶的地块已经打完了,正好空半下午,明天看情况。

这时候赵宗明才和李龙握手:

“李龙同志,看来咱们的关系还是不够硬啊。这打药机来了,也没到我们那边去……”

“哈哈,分身乏术嘛。”李龙也不好说真如王明军说的那样,关系不够,含胡的解释了一下。

“不过等再生产出来,一定要给我们留一台啊。五百块钱……我看可以!”

几亩地的产出而已,这药罐看着用料都比较好,肯定是不容易坏的,一年就收回成本了,往后都是赚的!

赵宗明心系自家连队的棉花地,没呆多久,就着急回去了。王明军他们吃过饭后要留李龙休息一下,李龙不等了,开着拖拉机头回去了。

郑向阳还想和王明军再扯一扯,看这个打药机是归连队还是归个人,王明军直接回家去开拖拉机,顺带着把四百块钱带过来还给大老陈,这事就敲定了。

郑向阳没办法,就和王明军约定了顺序,接下来要给他们家打药。郑向阳把媳妇从老家接过来了,他在这边也有地,所以棉花该打药的,也一样要打。

李龙突突突突的开着拖拉机回到县里,把拖拉机放下后,再开着吉普车去了四队。

家里就老娘在,李龙和杜春芳聊着,很快就知道了情况。

梁月梅带着董晓娟去了前面的场上荫场。按梁月梅的说法,董晓娟其实不用去的,但她说自己现在距离生还有几个月,不碍事,总不能白吃饭。

“还行哩,干活虽然慢,但有模有样的。”杜春芳是这样评价董晓娟的,“不是个娇生惯养的。”

李俊峰、李俊贤和陈前进去地里干活了。主要是锄草和洒化肥。油葵地里得施肥,现在刚打算开花,需要肥料的支持。

李龙就开着吉普车去地里看看,等到地头,看着李俊峰正从拖拉机上扛化肥袋子下来,打开袋子倒进盆里,然后端着要去地里施肥。

看李龙下了车,李俊峰笑着招呼了一声。

“咋样?热不热?”

“行哩,比老家地里强。”李俊峰笑着说,“洒化肥嘛,容易,一把一把往油葵根上洒就行了。大叔说明后天浇水,我到时跟着看,得学一学。这边种地和老家不一样,不学不行。”

说完端着化肥盆子就钻进了油葵地里。

一会儿李建国和老爹李青侠一起端着盆子出来,看到李龙有些意外。

“咋样?”李龙问了一句。

“行哩,”李建国明白弟弟的意思,“都怪踏实哩,能行。”

头一天看着能行,至少说明态度还行,当然还要持续一段时间的观察。

李龙就把去王明军那边的情况讲了。

“真能在盐碱地里种?”李青侠在这边听的时间也长了,知道如果棉花在盐碱地里能生长意味着什么。

“能。前段时间我看了六户地的棉花,那边看不太清楚。今天看兵团这边的,有的就是在盐碱地里,棉花地边上都是碱土,棉花长的还行呢。不说一亩地收一百公斤吧,弄个七八十公斤,也比种麦强。”

“关键是不挑地啊。”李建国笑了笑,“现在咱有人,秋天把地一开,浇个水泡一下,明年就能种了。”

“点播机石城就有卖的,棉花杆子打下来能喂羊,我这边又有打药机子,咱们又有人,这事,能成!”李龙也很有信心。

种打瓜太依赖口里的市场了,李龙知道这玩意儿不保险,赌的成份太大。万一今年白修名他们不过来收打瓜籽,那种打瓜籽的就抓瞎了。

农民,至少目前还是不能太依赖市场,除非种的时候签协议。

这个事情就这么说定了,李家父子兄弟三个人,都挺有信心的。

李龙也要跟着洒化肥,李建国没让,说人多,这一会儿功夫,就洒的差不多了。

“嘿,人工干活就是快!”他笑着说,“按往常,我和你嫂子两个人,这块十五亩的地,咋说也得一半天,现在倒好,直接不到半天干完了。”

李龙心说等种植技术改良了会更省事,只不过目前还需要等待。

事情交待的差不多,李龙就直接回了县里。韩芳带着明明昊昊还在玩,李龙就进了卧室,在写字台前坐下来,从抽屉里取出信纸,开始写关于打药机的数据情况报告。

东西都在脑子里,现在要的过程就是梳理,李龙也没想着长篇大论,就是一句话一段,能说清楚就行。

又不是搞文学写,不需要什么修辞描写,大白话,越简单越好。

写了半页纸,看着差不多,再看看表,已经下班了。他有点遗憾,只好明天早上再给杜厂长打电话,顺便再要一台打药机回来了。

这打药机子挺好用,其实放着也是放着。但手里没点东西,他有点不踏实。

小农思想作祟,有点好东西都想攥自己手里,捂着,出不出另说,但至少得有。

李龙知道是这样,但不会检讨,就当是做准备嘛,谁也不敢保证说,后面用不上?

晚饭的时候,把和大哥所说那些给顾博远和顾晓霞说了。顾晓霞只是好奇棉花是啥样子的。别看都在一个县,她还真没看过棉花植株。

“要说种棉花,这还真是应该的。一个粮食,一个棉花,市场肯定是一直会有的。”顾博远习惯性从长远角度去考虑,“战略物资嘛,不是打瓜籽那样的零食能比的。”

说着他又感慨着:

“四队的荒地八成以上都是盐碱地,这要是能种棉花了,那能开出来多少?小龙,现在四队有多少地了?”

“不到三千亩吧?”

“那到时候,开出一万亩都有可能。”顾博远说道。

“就看谁先开了。”李龙笑了,“别人咋说不管,咱家肯定得先开个几百亩。”

“几百亩?哪里能种得过来啊。”顾晓霞是种过地的,一听这个数字,直接表示不可能。

“慢慢来,又不是一年。”李龙解释着,“犁地播种啥的,自家有拖拉机、播种机,现在又有人一起干活,到时开地,就是需要开一条渠引到地头就行了。剩下的简单啊。”

顾晓霞略有点茫然,啥时候种地变得这么简单啊?

“你听他说,哪有这么容易。”顾博远摆手,“复杂着呢。他就是挑好说的说。”

从头到尾,杨大姐只是听着,目前她的重点,除了这边的一日三餐外,主要就是肉干加工坊的加工。按李龙的吩咐,她也不需要亲自上手了,配好的调料交给打零工的来做,她主要负责监督质量。

现在杨大姐在工坊那边已经有点老板的样子了,反倒是在大院子这边,还和原来差不多。

第二天吃过饭,等把家里这边安顿好,李龙就给杜厂长打了电话,把这次打药机的情况给说了一下。

“那样机你就给卖掉了?”杜厂长笑着说,“五百块,定价挺高啊。其实成本没那么高,而且我们原本计划的定价也不至于这么高。

毕竟直供农民的,高了用不起……没有大问题就行。那我先安排一个班组生产着,产量刚开始肯定提不上来,毕竟市场现在还没那么大。接下来,我就等着看你的预测准不准了!”

李龙心说,肯定准啊!

上一章  |  重生八一渔猎西北目录  |  下一章
加入书架后可以自动记录您当前的阅读进度,方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搜索引擎输入 "重生八一渔猎西北 黄鹤楼" 就可以找到本书
其他用户在看:
黄鹤楼文学 - 免费小说阅读网 www.hhlwx.com
联系我们: hhlwx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