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文学
 
首页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侠 • 仙侠
都市 • 言情
历史 • 军事
游戏 • 竞技
科幻 • 灵异
搜索:
 
您当前所在位置:黄鹤楼文学>>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

第1380章 直接开大


简体手机版  繁体手机版
更新时间:2025-09-20  作者:打小就清澈
 
有了各种无形的大手小手在背后影响,这件事情最终也就不了了之,甚至很多事情也都就这么不了了之。

而高振东自己,则是看着一份来自白熊的论文,连连点头。果然,这种东西,该出现的总是会出现,自己是没法影响到国外的论文发表的。

这是件好事。

高振东一直没有主动去在系统里找这篇论文,一来在这之前,找来也没用,技术环境还没到那份儿上呢。

二来,就是因为不用花任何代价,就在今年白熊就会发表这篇论文。

有便宜不占王八蛋,这么简单的道理,高振东还是知道的。

而现在,大约是能有些手段了。高振东要求也不高,不求全向,毕竟全向的话意义不大,代价却很大,他就求前、下两个方向就行。

《物理衍射理论中的边缘波行为》,最早提出隐身飞机概念的论文,没有之一。世界上第一种隐身战机,F117A,在研究阶段被传说为F19的,最早正是受到这篇论文的影响,才开始研究的。

只是F117A对隐身的追求太过极致,反倒是搞得除了扔扔炸弹,什么用都没有,因为这货的机动性和飞行性能,可谓是差得也很极致。

不得不说,白熊在这方面还是很天才的,只是最后都没用上,哪怕到了21世纪高振东穿越时,白熊和继承者的隐身战斗机设计水平,也就那么回事吧,反正真正的四代机里,就这货像是个3.9。高振东还是习惯用四代来称呼后来的五代机。

高振东想起来自己在之前已经埋下的伏笔,他站起身,打了个电话。

“高振东想去西南飞机所看看空中优势战斗机的研究进度?”防工委领导看向向他汇报工作的同志。

“嗯,是的。他今天主动提出来的,还说有些想法想和西南所的同志交流。”

“嗯,不知道他又发现什么了。他还说什么?”

“想空装局和防工委有同志随行。”

“什么?”领导吃了一惊:“看来他这次的动作不小啊……”

自己去也就罢了,防工委、空装局,这个动作不可谓不大。在这之前,还从来没有这种先例,他甚至是不是防工委和相关单位指派或者邀请,连京城都不愿意出的那种。

领导笑了起来,嗯,动作大,是好事!

“嗯,可以,马上安排!他有没有说是什么事情?”此时领导才开始问高振东去西南飞机所的目的,也是奇葩。事情都批准了,连干什么都不知道。

“他说是看到了一种革命性的作战装备的曙光……”

汇报工作的同志话还没说完,领导就“噌”的一下站了起来。

革命性的作战装备……高振东从来没有用过这种词语来形容一件事。难怪他主动提出要防工委和空装局的同志一起去,看来动作之大,远超想象。

“原话如此?”

“原话如此!”

“嗯,我知道了!这样,你先去安排相关事宜,但是委里谁去,我这里确定了告诉你。”

等汇报工作的同志离开,领导抓起电话,打给了总工。

“看来这次,得你辛苦一下了。”十分钟之后,领导在办公室里对总工笑道。

“嗯,我去!一定得去!”总工点头道。这件事情不小,他自己也非常感兴趣,既然知道了,想要他不去,他还不乐意呢。

当高振东在猎鹰20公务机飞机上看见委总工的时候,人是有点懵的。

“老总,您怎么来了?”他本来只是想防工委有个同志,能一起参与前期的调研和决策就行,至于把总工都给惊动了,他是始料未及的。

“哈哈,你搞这么大的动作,事情说得这么重要,我这把老骨头,也说不得只能陪你飞一趟了。”总工笑道。

“这……实在是没想到……”高振东很是感动,委里的支持力度,还是有些太大了。好在这次的事情,倒也值得。

“哈哈,这有什么想不到的,只要工作够重要,谁出面都是有可能的嘛。好在这个飞机比起以前的飞行拖拉机来,没那么颠,要不然我这把老骨头还真的难受。”

高卢人的猎鹰20在国内,已经通过了安全、适航等方面的验证,开始投入到重要公务运输中。而这一次,正是使用的这种新型飞机执行任务。

毕竟飞行拖拉机安全归安全,但是舒适性和速度、航程,实在是有些拉垮,能有新型公务飞机使用,也是对同志们的一种关爱。

当Falcon20降落在榕城西南所的自用机场的时候,总工还在赞不绝口:“嗯,这个飞机不错,又快又安静。要是以前的飞行拖拉机,还不知道要加几次油呢,估计现在还连浑河都没跨过,很节约时间啊。”

Falcon20那750公里的巡航速度和3300公里的航程,比起飞行拖拉机来,是既快又远。

以京城飞榕城为例,1500公里的距离,飞行拖拉机是必须在中途最少加一次油的,仅仅是少加一次油,就不知道节约了多少时间,同时也降低了出问题的机率。众所周知,飞机最危险的就是起飞和降落阶段。

而且这个飞机能飞行在万米高空,这里气流平稳,比起飞行拖拉机4500米的升限,不知道舒服了多少。

但是同志们最喜欢他的,是快!节约了多少时间啊,至于舒适性,那都是往后排的原因了。

西南所的同志们早就在机场边翘首以盼,飞机舱门一打开,同志们就围了上来,这是西南所试验用机场,比起普通民用机场来,很多手续都是没有的。

“可把你们盼来了!”西南所的同志一边和到来的几位同志握手,一边热情洋溢的道。

因为三线建设,大部分同志都是从东北那个工业云集,物资相对丰饶的膏腴之地,来到同样是天府之国的榕城,虽然生活条件倒是没怎么变化,但是心理上总是需要适应的,所以这一次从京城来人,也算得上是娘家来人了,西南所的同志们情绪很是高涨。

而且听说,这次高委员过来,还带了重要课题!

那更让西南所的同志们那份兴奋,溢于言表。

总工笑道:“别谢我,我这次来啊,也只是防工委的普通工作人员。要谢啊,就谢振东同志,这次的事情,是他捣鼓出来的。”

好吧,您说普通就普通吧,同志们从善如流,转向高振东:“高委员,欢迎您来所里指导工作。”

高振东点点头,笑道:“不骂我可能增加你们工作量就好,如果这事情真的成了,你们可有得忙咯。”

“忙好啊!就怕不忙。”

这年头工作都是争分夺秒,也没那么多弯弯绕绕,同志们直接就来到西南所早已准备好的会议室坐下来。

想想早上还在京城,不过三个小时,已经坐在了榕城的会议室里,高振东此时有了一点自己穿越前那种交通极为方便的感觉了。

“振东啊,那就开始吧。”委总工笑道。

高振东点点头:“好!”

说完,他拿出早有准备的一迭论文,递给同志们:“来,都先看一眼。”

这动作搞得同志们有点猝不及防,没有敢接,纷纷拿眼神看向委总工,众所周知,高委员这儿的材料,拿着烫手,是有规矩的。

“这是?”委总工没想到高振东上来就开大。

高振东一想,笑了:“不是不是,这不是什么保密的东西,这是一篇论文,北方的同志公开发表在期刊上的论文。”

公开的啊,那没事儿了,同志们纷纷接过,也很好奇到底是什么东西,让高振东如此的兴师动众。

《物理衍射理论中的边缘波行为》?

同志们纷纷就是一愣,这东西看着,倒像是搞雷达那帮同志该看的啊。

不过高振东既然都非常重视的把这篇文章给拿出来了,那就由不得同志们不看了。

大致看了一遍之后,总工问道:“振东啊,这东西,看着像是搞射频的同志们该研究的啊。”

知道高振东搞这么大的动作,必定不是无的放矢,所以虽然不太明白,但是并没有怀疑高振东的动机。

高振东点头笑道:“对,看起来是的……”

什么叫看起来是的?难道细看不是?

没想到高振东接下来的话,告诉他们还真不全是。

“……可是搞雷达的同志搞来搞去,为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发现飞机嘛。”

经他这么一提醒,同志们才反应过来,好像是这么回事!而且论文里也明确提到了,飞机的反射面积和飞机的体积之间并不呈正比关系,而是更多的取决于飞机的外形。

“振东,难道你想搞一个雷达反射面积很小的飞机??”总工说到这里的时候,嘴唇都有点发抖,激动的。

这是什么概念?这意味着可能有一架雷达看不见的飞机在空中翱翔,而雷达看不见飞机,这后面能带来什么,但凡是搞空中装备的同志们都知道!

比他还要激动的,是空装局的同志。

他睁大了双眼,紧紧的盯着高振东,生怕他嘴里吐出“不是”两个字来。

一定要是啊!高总工一定是想搞隐身飞机啊!

按说这东西还只是个设想,空装局的同志不应该激动到如此地步,但高振东在这之前的战绩过于辉煌,他提出、参研的所有装备,都为我们的空中装备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并在各种战斗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所以当空装局的同志一听见高振东的话,第一反应就是这东西能搞,而且成功率必定很高!

至于西南所的同志们,简直被高振东天马行空的想法给弄傻了。

不是,一定要搞这么大?

他们没想到的是高振东也是没办法,不搞大不行。反正都这样了,该发的论文人家也发出来了,自己脑袋里的内容也足够多,那就开大呗。先走一步,就算是没有结果,也总比止步不前强。

在这方面,花旗人的确比白熊更加勇于尝试。

高振东笑道:“对,我就是这个想法。搞一种能将雷达的发现距离,急剧压缩的飞机,并且直接结合到我们最新的战斗机身上来!”

“能行么?”这个跨度之大,连总工心里都有点没底了,主要是实在太过新颖,闻所未闻。

在这之前,倒也不是没有压缩雷达发现距离的想法和实践,不过主要靠的是吸波涂料,而这东西在国内,现在是完全空白。

有趣的是,最早的吸波涂料,不是用于飞机上,而是汉斯佬用于他们的潜艇上,想涂在潜望镜和通气管上,降低被雷达发现距离的。

只不过还没用上,他们已经被咩了。

而现在高振东仅仅靠着一篇北方同志的论文,就想通过外形来降低飞机的发现距离,这一想法已经不是天马行空,而是接近天方夜谭了。

别说他们,就连白熊自己,都认为这是得不偿失,为了隐身大幅降低飞机的飞行性能,完全不可接受,几乎彻底放弃了这条路,等到想要捡起来的时候,已经晚了。而世界上第一架隐身战斗机F117A,飞行性能的确是非常的拉垮。

两个科技最为发达的国家,在一开始在隐身战斗机身上都走过如此的弯路,现在高振东旁边的同志们对此心有疑虑简直是再正常不过。

只有一家没认为这事情有什么问题——空装局。

因为他们对技术的了解最浅,但是对战术运用最深,所以在他们看来,这应该是能行的,而且不行也得行啊!加上这个想法的提出者是高振东,那就更行了。

在各方不一的反应中,高振东点头笑道:“我算过,能行!”

他没算过,但是他见过啊!而且见到的第一眼,就在刚才他下飞机的那个机场上,虽然是照片,但是高振东的印象之深刻,可谓永世不忘。

他和他的舅舅一样,都是军迷,他就是在舅舅的引导下走上这条路。

但是他舅舅那一代军迷,是当得非常难受的,支持他们的,仅仅是对祖国的热爱,至于自家装备的技术水平,那是热爱不了一点。

上一章  |  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目录  |  下一章
加入书架后可以自动记录您当前的阅读进度,方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搜索引擎输入 "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 黄鹤楼" 就可以找到本书
其他用户在看:
黄鹤楼文学 - 免费小说阅读网 www.hhlwx.com
联系我们: hhlwx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