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文学
 
首页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侠 • 仙侠
都市 • 言情
历史 • 军事
游戏 • 竞技
科幻 • 灵异
搜索:
 
您当前所在位置:黄鹤楼文学>>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

第1370章 一条简单的路


简体手机版  繁体手机版
更新时间:2025-09-11  作者:打小就清澈
 
“高所长,就算是现在我们正在研究的真空封闭硬盘,我们的定位精度也没有达到这个精度,还差着数量级呢。”小高所长顺便汇报一下硬盘的进度。

机械伺服精度达不到高密存储的需求,而且在这之前也没有迫切的需求,这就是高振东没有急着去折腾巨磁阻材料的原因。用不上的东西,就算是它能带来再多的其他边际利益,高振东也没有这个兴趣。

但是现在有大容量需求了,那就能尝试一下了。

但仅仅是尝试,与其他工作相比,高振东并没有在这件事情上花资源的想法,因为实在不行的时候,是可以在磁带上想办法的,而比它更重要的事,多了去了。

高振东点头表示知道了,此时他心里突然灵机一动:“所以这件事情,对你们来说其实难度很高。不过我倒是能给你们找一条路。”

如果是这个精度,那就能成立联合课题组了,顺便把另外一个方面的问题也解决一下。

机械精密运动这一块,1201厂其实能力是有限的,微米级的运动控制,远远超出他们当前的技术水平。实际上别说他们了,就算放到全世界,都是一样的。

所以并不是1201厂有畏难情绪,在等靠要,而是实际情况实在是已经超出了他们的专业领域太多。这件事情如果放到几十年后,应该是供应链要解决的事情,而主机厂只负责提出要求。

但是现在完全没有如此出色的供应链,那就只能主机厂自行解决问题。

百思不得其解的外设研究所这边,可以说是已经尽到了最大努力,但是依然没有办法。此时听见高振东说能指一条路出来,无不大喜。

这条路也许很难走,但是总比没有路强。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但是古人们也还是顺着蜀道一路走出来了。

别看高所长没有常驻外设研究所,但是他的作用,是谁也替代不了的。至于让高所长常驻,想什么美事儿呢?

“高所长,用什么技术?”

高振东笑道:“这样,你们回去找部里,就说是要和我们三分厂的七车间联合研制这个大容量驱动器,等到手续办好了,你们一起来找我就行。”

七车间,只有一个任务——负责生产光刻机。也叫光刻机车间,但是对外,只能知道七车间这个名字。

“七车间?光刻机?哎呀,高总工,你准备把光刻机的技术下放到这个激光存储驱动器里面来?”池所长作为运算所所长,是知道七车间的具体工作的,顿时感觉过上好日子了。

高振东点点头又摇摇头:“是,但也不是。不算是下放,对于你们两方来说,这其实都是新课题,算是整合资源,一举多得吧。不过他们在精密传动和控制上,的确是比你们经验多一些,能起到不错的引导作用。”

现在的光刻机虽然是可以做到自动定位,但是实际上是通过读取掩模和工件上的定位标记,反复调整来实现的,定位效率略低,而且定位精度也还差点意思,工艺暂时就在3微米上下没有进步。

虽然这个“没有进步”相比国外,已经非常先进,但是高振东决定再往上提升一下,不仅仅是制程线宽上的提升。

毕竟NMOS都出来了,那CMOS技术的大门也就随之开始慢慢敞开。而有了CMOS,现在3微米的制程无论如何都有点委屈这个一直使用到21世纪的长寿技术。

该配套升级了!至少把制程压到1微米以下。CMOS工艺和升级光刻机两边都需要时间,但是得开始考虑同步前进了。

而既然光驱要做到微米级的定位精度和连续定位,那不妨让两边结合一下。这套技术如果能实现,其性能参数,用于这个数量级的线宽工艺还是能胜任的。

所以他才对池所长说,不算是下放,因为哪怕是光刻机团队,也需要从头重新开始,控制的经验是能用的,但是技术原理已经彻底不同,至少执行机构是全变了。

高振东决定上小型直线电机!也就是光驱光头原本的驱动技术。现在肯定搞不到日后的光驱直线电机那么小,但是大一点也没关系,光盘不大就行。

这套技术的定位精度,据高振东所知,大概极限能发展到0.1微米左右,不过现在不需要那么高,估摸着也上不了那么高。

而高振东决定上这套技术的另外一个原因,是不需要太多的资源。

这个不需要太多资源,指的不是研究不要钱,而是高振东在自身的系统上,不需要投入什么资源。

他上辈子跟着导师混的时候,是接触过这东西的,而且为了能用得好,还小有研究。这些研究并不非常深入,但是用来引导这个技术在国内落地生根开花,却是足够了。

“太感谢你了!高总工。”池所长大喜道。

高总工这是连最嫡系的部队都拉出来,一起共襄盛举,支持力度之大,不可谓不高。嫡系部队就得这么用,好钢用在刀刃上,而不是天天让非嫡系部队顶上去当炮灰。

小高所长也是喜不自胜,这就好像写字,读写的笔高所长给解决了,但是光有笔还不行,还得练就一手好书法,而这个书法问题,高所长也想了办法,指了明路。

“高所长,我们这就回去找部里打报告!”

高振东颔首笑道:“你们可以先走,不过池所长得留下,我正巧有事找他。”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既然来都来了,那干脆把超级计算机的事情也落实一下,至少落实一部分。

池所长抬起头,嗯?还有惊喜?

看看,就是得多走动才对!

要不是高总工这里门槛不好进,他觉得一天跑八趟都不算多。

“好好好!高所,您先走,您先走。”池所长二话不说开始赶人,这儿没你事儿了,别耽搁我时间。

“池所长,您可真够现实的。”小高所长也不以为意,大笑着收拾东西离开。

等到小高所长带着1201的人出门,池所长转过头来:“高总工,有什么好事照顾?”

此时他的双眼目光灼灼,和旁边剩下的两位运算所的同志如出一辙。

高振东笑道:“大活儿!超级计算机!”

“超级计算机?”和防工委领导一样,在运算所的同志们心里,这个计算机估计很超级了。

高振东点点头,拿出自己已经写好的一部分计划,主要是关于超级计算机的解释和用途的,给同志们说了一遍。

池所长,还有运算所的顿时热血沸腾!

要上!这种事情,就算是付出任何代价,都要参与进去!利益什么的都放一边,就问作为计算机从业者,此等大事不参加,绝对遗憾终生!

都说奥林匹克的追求是更高更快更强,在其他领域又何尝不是。反倒是奥林匹克自己,到了21世纪20年代之后,反倒是没那么纯粹了,掺杂了很多别的莫名其妙的东西,或者说本来就掺杂,只是那时更加严重。

“高总工,您说吧,我们能做什么?!你指东我们绝不打西,说撵狗我们绝不抓鸡。”池所长胸脯拍得梆梆响!

高振东笑道:“以现在的情况,我准备把其中一条路线的落地事务,交给你们,有没有兴趣?”

“有,太有了!您这问题不是开玩笑嘛……不对……”

池所长先是喜笑颜开,然后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等等,刚才高总工说什么来着?其中一条?

其中一条和路边一条虽然都是一条,但是差别可大了去了!

“高总工,什么叫其中一条?”虽然有所猜测,但是池所长压根不敢相信。

这种大东西,你居然还能有不止一条实现的路线,而且还是准备直接落地的那种?

要知道能直接落地,和早期路线理论研究是不同的。

早期阶段,有很多条路线,那不稀奇,这个时候正是脑洞大开百花齐放的阶段,还在比拼可行性呢,别说几条,胡吹牛逼的话几十条也不见得吹不出来。

但是到了落地阶段还能有很多条,说明从理论到基础基础技术,都已经基本成型,有的甚至瓜熟蒂落,这就有点神奇了。

在这之前,可从来没有听到任何风声,结合高总工过往的情况来看,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高总工自己一个人,已经完成了至少两条超级计算机的路线研究,现在仅仅是在招贤纳士而已。

这简直就不是人!

高振东不知道他内心有这么多戏,只是点头道:“嗯,至少准备走两条路。而你们这边,是比较容易,但是见效也比较快的那条。”

还真是!!!!

震惊之余,池所长陷入了一点小小的纠结。

“高总工,那困难的那条,能不能……”

见效快当然好了,但是比较容易好像又感觉差点儿意思,所以,他忍不住想把手伸长一点。

高振东哈哈笑了起来:“困难的那条,也离不开你们,不过那个得很多单位一起搞,具体的得等我考虑好再说。现在我正在说的这个,你们已经有基础了。”

都是为了工作嘛,池所长贪心一点不寒碜。

高振东的话,让池所长甚是自豪,我们这也是嫡系部队!

“高总工,那现在我们要做什么?”高总工说了还有包子吃就行了,不再纠结这件事情的池所长,关心起已经到手的这个包子来。

高振东笑道:“我们做集群!”

集群,正是高振东准备实现的第一种高算力架构。

说得简单点,就是把很多台高性能计算机用硬件和软件连接起来,有力往一处使,实现高性能计算。

其实不论是哪条路,本质都是这样,就连多核CPU也是这么回事。只是连接的层面、技术不同,带来的效果和外在表现也不一样。

而这种方式,对组成集群的单台计算机的性能是有要求的,否则那点儿性能,都特么耗在集群开销上去了。

这就是高振东一直等到C6132N这个弱化版的80386出现,才开始考虑集群的原因。而集群的核心技术分布式计算,在高振东上辈子那条线,开始发源,也正好就是差不多和80386处于同一时代,不是没有原因的。需求催生,技术满足,于是集群开始发展。

顺便提一句,21世纪几乎所有的IT前沿技术的核心,实际上都能在20世纪找到,唯一的区别是那个被互联网大厂们换掉的名字。

而集群最困难的地方,是集群软件。至于硬件连接,高振东搞出来已经在推广使用、并由同志们继续发展的局域网网卡可不是吃素的,用在这个年头的集群上,那叫一个合适。

单机算力、通信网络都齐备,那对于集群技术来说,就只剩下一个问题了。

——集群软件。

巧了么不是,运算所就是干这个的。

而对于运算所来说,现在缺的就是理论。

更巧了,分布式计算,是高振东上辈子的专业基础课。作为一名本科就能跟着导儿混日子的人,他的分布式计算学得贼溜。

有了系统强化,他能把整本书默写个八九不离十。

高振东将集群和分布式计算,给池所长说了个大概,听得池所长双眼放光。

还得是高总工啊,这思路,那叫一个开阔。

“高总工,您这是把集体主义的光芒,映照到了计算机身上去了啊,高,实在是高!”不得不说,工作就是锻炼人,池总工变池所长之后,这政治理论水平那是肉眼可见的发挥出来。

这角度精奇,但其实也是揭露本质的一句话,让高振东一时之间都不知道怎么往下接。

愣了一下,高振东笑道:“池所长这理论水平,高!”花花轿子人抬人,还愣着干什么,互相吹捧啊。总比互相伤害强多了。

还真别看不起互相吹捧,在任何一个团队里,这都是非常重要的润滑剂和粘合剂。不过,得有那个能力,当得起那个吹捧是最好的。

池所长一愣神,想起来了,正事儿:“诶,高总工,说到理论,这方面我们还比较薄弱,还需要努力一下。”

上一章  |  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目录  |  下一章
加入书架后可以自动记录您当前的阅读进度,方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搜索引擎输入 "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 黄鹤楼" 就可以找到本书
其他用户在看:
黄鹤楼文学 - 免费小说阅读网 www.hhlwx.com
联系我们: hhlwx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