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文学
 
首页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侠 • 仙侠
都市 • 言情
历史 • 军事
游戏 • 竞技
科幻 • 灵异
搜索:
 
您当前所在位置:黄鹤楼文学>>诡三国

第3788章民和而神降之福,故动则有成


简体手机版  繁体手机版
更新时间:2025-10-20  作者:马月猴年
 
养过熊孩子的都清楚,熊孩子不是笨,而是满肚子心眼子都用在歪处。

有时候赵云就觉得魏延便是如此。

当庞统问起魏延何在的时候,赵云不由得苦笑了一下,和张辽对视一眼,便是如实禀报,并无隐瞒,回禀军师,魏将军……已于数日之前,率部南下了,现如今应该已至兖州……

其实魏延没走那么快,而且如果说庞统没一上来就杀了审荣,也或许能够得到一些魏延的消息,但是现在么……

什么?!庞统闻言,脸色陡然一沉,原本就有些黑的面色变得更黑了,魏延这个混账东西!竟敢如此无令而行,擅自深入敌境!视军中法度为何物?若是因其莽撞行动,打乱了主公全盘部署,或是孤军陷入重围,无辜折损了将士性命,他纵有十个脑袋,也不够抵罪!简直是……

庞统怒气冲冲的话语说到一半,却停顿了一下,目光在舆图上扫视了了几圈,半晌过后,竟是轻轻叹了口气,语气变得颇为复杂,似有几分意料之外的盘算,也罢……或许……这魏文长带了多少兵马?

赵云与张辽见庞统怒意来得快,去得也快,且转为如此态度,皆是面露不解之色。

赵云拱手说道:两千五百精骑。

庞统皱了皱眉,多了些……

张辽忍不住心中疑惑,开口问道:军师,是否要追……追回文长?军师方才所言,不以略地为重,文长此去,与此是否相悖?我之前未能阻拦文长,有罪,有罪。

倒不至于什么罪过……庞统摆手说道,微微抬头思索了一下,然后说道,只是被文长此举搅乱了些计划而已……

见二人依旧有些不解,庞统便是说道:冀豫之地,一马平川,为何主公不驱马而下,席卷中原?

赵云张辽皆是向庞统请教。

庞统见二人凝神静听,便是剖析其中利害,非是我军无力攻取,实乃不愿行那竭泽而渔之下策,徒然耗尽中原民力,反而动摇主公政制之根基耳。

庞统缓缓的说道:骑兵固然是乃国之利器,冲锋陷阵,无往不利,然其平日维系与战时消耗,亦远非步卒可比……而中原……可没有幽州大漠那么多草料……

庞统看了赵云一眼,若无草料,战马以何为食?

中原之地,并不像是幽州和北域草场众多,而是绝大多数地区都开发成为了耕田,连林地都是较为缺乏。

因为汉代生产技术的相对落后,导致类似于冀州豫州这样的区域为了供养其庞大的人口,几乎在所有城镇的周边,都是大规模的田亩,而不是草场荒地。

战马到了这种地形之中,固然是利于突袭驰骋,可是如果大规模的骑兵南下,长时间作战,又是要吃什么?

赵云和张辽有些恍然。

庞统摇了摇头,叹息道,若不是主公调上党太原粮草至河内,仅凭温县一处缴获……唉,曹孟德啊……

庞统目光重新落到了赵云和张辽脸上,大军南下,席卷山东,非主公不愿,实乃不能,亦不可为也。

昔日主公曾与郭奉孝有一赌约。天下大乱,若必舍君、臣、士、民四者之一,当舍何者?奉孝默然不能答。非其智短,乃其身为士族,不忍言舍自身耳。然每逢乱世,君臣士族,往往先舍民众以自保!殊不知,于国而言,民绝不可舍!

庞统的声音在帐内回荡,昔日奉孝以君为首,臣为四肢为喻,言民众为虫蚁,可驱可弃。此乃汉室旧臣,天下腐儒之陋论也!然主公之所持,与其截然不同!民众非虫蚁,乃大汉之血肉也!千万黎庶之气血,方汇成国家之命脉。血肉若尽失,则躯干立朽,首级四肢,焉能独存?譬如人欲进食,非仅饱首级之所欲,乃经口腹,化精微,滋养全身!上之所思,上之所欲,当为全身血肉之所求!此方为我骠骑军政根本!

庞统停顿片刻,若大军南下,数万铁骑,人嚼马咽,日耗粮草如山。一骑之费,五倍、十倍于步卒!曹境久经战火,民生凋敝,仓廪早被曹操数次搜刮一空。今岁秋收,又因战事征调,丁壮稀缺,收获必受影响。我军若骤至,纵有金帛,市井荒废,何处购粮?必陷于与民争食之绝境!此乃夺饥民口中之粟,结怨于天下黎庶!

或有人言,何不效安阳故事,斩豪强,夺其储粟以充军资?庞统冷笑摇头,目光扫过帐外安阳城方向,斩一审荣,易如反掌。然斩一地豪强易,立一县新序难。夺其粮,不过暂解一时之急。其后需派官吏,建制度,抚流亡,复生产。每占一城,便如背上新增一负之累。占地愈广,则兵力愈分,良吏愈缺。

庞统笑着,就像是已经看到了曹操的谋划和陷阱,曹孟德之所谋,不过昔日六国旧法也!强秦可克天下,却无力定天下!汉祖可夺天下,却无力改天下!汉随秦制啊!何以之?主公有论,「地」、「技」二字可解也!

山东之处,空有「地」而无「技」!庞统铿锵有力的说道,然欲增改其「技」,绝非一日之功,所用之法稍有不慎,便为敌之所趁。比如……这个魏文长……

庞统叹息了一声,魏文长此番南下搅动,山东各地豪强,必趁机「平账」,将历年亏空,盘剥恶果,尽数推予我军!我军若占其城,便是默认承接其一切旧债,如同替曹氏、替旧汉贪官污吏擦抹脏污!纵使我等立斩贪官,其库中金银,岂能立时变为可食之粟米,可御寒之布匹?

庞统的声音愈发沉重,如今秋冬时节,山东中原之民,无隔夜之粮,无存命之谷。如我军占城,则负有安民之责。开仓放赈,减赋免租,或可一时之便宜,难以持久。以粮济民,则兵不得用,以兵绞杀地方豪强,便多使豪强惊恐,与我等相逆,投靠曹氏,挟裹民众以抗我军。届时,我军面对万千挟裹百姓民众,杀之,则失道义,纵之,则生内乱。此两难之境,二位可有良策?

赵云和张辽相互看了看,皱眉思索许久,依旧是摇头表示无法可解。

此为曹孟德之阳谋也。庞统笑道,如入此局,便无解法,类前秦是也。秦王大略如何?迁民,建城,融金,夺户,那一策不是针对山东六国?然之如何?策之越深,害之越糜,民之越怨,终有六国假陈吴而起,以乱天下!

庞统沉声说道:夫大汉,初都长安,后迁雒阳。高祖开基,光武中兴,虽皆刘氏,已非一刘。故而亡其君,于天下有碍乎?而新君立,则新臣起,三公九卿,轮转如常,则除换臣工,天下又是如何?欲破曹氏此局,当解禁锢,以民为刃!

赵云和张辽闻言,都是愣了一下。

士从何来?臣工何为?庞统叹息道,大汉四百年,养了一群什么士族,什么臣工啊……曹氏,呵呵,曹氏以士族破士族,以臣工替臣工,挟天子以令诸侯……又有何用?

赵云和张辽皆陷入了沉思。

他们当然不清楚,只有背叛了自己阶级的人,才会进行彻底的革命。

一个人要成为彻底的革命者,必须首先放弃或背叛自己出生或所属的阶级利益,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完全投身于推翻现有阶级结构的革命。

这种背叛,才是真正的一种阶级意识的觉醒,使他们能超越个人利益,追求更广泛的社会变革。

而曹操只是在寒门当中提拔官吏,连背叛都谈不上,只是用寒门来要挟士族大姓而已,就像是他用天子来要挟诸侯一样,也就根本无法做出像样子的改革来。

故此而言之,士族亦应常替常新是也!庞统看着赵云张辽,面容严肃,若仅君臣以替,士族旧患不除,不思迭代,遂成痼疾,如附骨之疽,蚀大汉之躯。

庞统指了指舆图,对着张赵二人说道:故贪功占地,实下策也……主公之前假作北上河内,非为求克邺城也,乃引曹军至河洛,寻机决战。如此方可以一时苦战,定天下之长策!方合民重之道,非徒逞军威是也!

庞统看了看赵云,又是看了看张辽,语重心长的说道,主公所谋,为堂堂王者之师,仁义之师所应为!我等身为麾下将,若仅图一时斩将夺旗之功勋虚名,则为之下矣!更须念及天下苍生之疾苦福祉!天下,以民为本,以民为重!

庞统的这番话,已是超越了单纯的军事范畴,上升到了争夺天下正统,奠定王朝的战略高度!

尤其是对于赵云来说,仿佛卸下了一块无形的石头。

他镇守北域多年,亲身经历并主导了胡汉融合、安抚地方的艰难过程,对于民众的概念有更为深刻的认知。此刻他亲耳听闻庞统如此清晰的,也是如此坚定的,阐述骠骑军的重民思想,心中多有感慨,目光也越发的变得清澈和坚定起来。

虽然赵云并没有成功的提炼出所谓革命的成功通常依赖于广大被压迫阶级的集体行动,这种类似于理论的高度总结,但是他亲身经历过这种集体行动……

赵云经历过北地的苦痛,也见过贫民的无奈,甚至背负着黑山的遗命,他比其他一般的军校将领都希望看到民众的幸福,百姓的康宁。他毕生所求,始终与骠骑军所秉持的立身之道,济世之志高度契合。

当年投奔斐潜,赵云就是觉得斐潜与旧有的大汉官吏不同,也和其他诸侯不一样。否则的话,赵云很有可能就会像是历史上一样,去选择公孙瓒了,毕竟当年公孙瓒也勉勉强强算上大汉诸侯之中,旗帜鲜明的抵御外敌,摒除胡人的……

当然,历史上赵哥去了公孙瓒之处后,又发现公孙氏也是徒有其表……

历史上,就算是该投到了刘备之下,赵云也有两次几乎是完全不顾政治生命,官职地位的劝阻。一次是在刘备夺取益州之后,很多人认为应该将成都的田地、房宅论功行赏,分给诸位将领。赵云劝说,须天下都定,各反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归还,令安居复业,然后可役调,得其欢心。

而后面一次这是在夷陵之战前,谏阻刘备伐吴。当时刘备表示谁劝就砍谁,但是赵云依旧上表陈述,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且先灭魏,则吴自服。操身虽毙,子丕篡盗,当因众心,早图关中……不应置魏,先与吴战;兵势一交,不得卒解也。

赵云他的这种民本主义思想,与当时士族阶级扩张自身利益的根本诉求是背道而驰的。

一个总是站在平民角度说话,损害精英阶层利益的人,自然很难得到那个精英圈子的真心拥戴。

于是乎,尽管赵云能力卓越,功勋卓著,但他的官位始终不高,甚至不如后来的魏延。直到刘禅即位后,赵云才被封为征南将军、镇东将军,而且终其一生未能获得开府的权力,爵位也只是亭侯。这种待遇上的差距,固然有各种复杂原因,但与他屡次逆龙鳞、不和士族集团站在一起的政治姿态,恐怕也是不无关系。

而现在就不一样了。

听闻庞统的这番阐述,赵云表面上依旧维持着平静的面容,但是心中很是高兴。

斐潜没有变!

骠骑军没有变!

若说赵云之前和张辽说他不介意去都护一职,心中一点芥蒂都没有……

也不符合人性人情,但是当下赵云听闻了庞统整体的战略阐述之后,赵云仅有的那一点情绪,也就彻底放下了。

庞统看了看二人,话锋一转,某领主公替身于此,乃欲假冀州士族之手,传信于曹氏……故而需设法促使邺城曹军出动,歼其一部,方可安定后方。二位困邺也有些时日了,可有何策?

闻听此言,赵云与张辽对视一眼,心中几乎同时浮现出一个酝酿已久的计划。

赵云上前一步,拱手朗声道:军师,云与文远将军于此围困邺城多时,对于城中守将心态,略知一二。我二人思得一计,或可试之,以诱曹军出城,或可歼灭其一部。

庞统挑眉,露出感兴趣的神色:哦?子龙素有良谋,且详细道来。

赵云从容陈述:邺城城防坚固,守将陈长文素来谨慎多谋,若一味强攻,伤亡必重;若长期围困,亦恐迁延日久,消耗粮草,误了主公大事……故而我与文远将军,可于营中制造迹象,佯装因围城而生不耐,或因粮秣分配多寡,或因意气之争意见相左,以致将帅失和……随后,我可引本部一部分兵马,于邺城之西数里外,另立一座营寨,与文远将军所驻之营拉开距离,营盘布置亦可稍显草率,以此向城中示敌以隙……营中日常,亦可故意显出些许守备松懈、士卒懈怠之假象。

庞统听着,微微点头,但是没有接口说话,而是依旧安静的听着,等赵云说完。

赵云缓缓的说道:陈长文多谋,必会遣细作探听虚实……我等可外松内紧,令其刺探些许……言主公将至,而北域都护将更替,某不欲之……彼等多以为有机可乘,或是派兵出城袭我偏营,以求取胜,提振城内士气,或是试图勾连于我,以金帛官职收买,以求我阵前倒戈……届时,我与文远将军便可预设埋伏,力求一举歼其出城之精锐!

庞统眼中精光一闪,然后看向了张辽。

张辽连忙拱手说道:军师,辽未曾有言……

赵云摆断了张辽的话,某居北域久矣,心念长安日增,如今若是大战可定天下,可否容云稍歇几日,以慰大漠风霜雨雪?

庞统沉默许久,方是说道:此事……仍需主公定夺。暂且休提,且论邺城攻防。

赵云点了点头。

张辽左右看看,便是补充说道,完善引诱邺城的计策细节,若邺城出击,不论其攻子龙之处,还是来袭辽之营地,便是假做不敌,待其深入,兵力展开难以回旋之时,方迅猛截击,断其归路。同时伏兵尽出,返身夹攻。如此前后夹击,必可重创甚至全歼出城曹军!

庞统听罢,抚掌笑道:善!此计深合虚实之道,正乃兵法之妙!若能以此诱饵,成功歼击邺城一部兵马,则北线局势可暂告安稳,我军后顾之忧大减!便依二位将军之计行事!吾便坐镇安阳,静候二位之佳音!

赵张二人退出中军大帐,但觉秋高气爽,长风拂面。

赵云仰头望向那片湛蓝如洗的辽阔天空,心中一片澄澈清明。

北域的风沙霜雪,中原的沃野千里,天下亿万苍生的安危福祉,似乎都与此战的结果紧密相连。而他赵子龙,无论未来是继续镇守北疆,还是转战他方,其手中银枪的锋芒所向,其胸中滚烫热血所系,从来都未曾改变……

1秒:m.biqudv.cc

上一章  |  诡三国目录  |  下一章
加入书架后可以自动记录您当前的阅读进度,方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搜索引擎输入 "诡三国 黄鹤楼" 就可以找到本书
其他用户在看:
黄鹤楼文学 - 免费小说阅读网 www.hhlwx.com
联系我们: hhlwx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