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文学
 
首页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侠 • 仙侠
都市 • 言情
历史 • 军事
游戏 • 竞技
科幻 • 灵异
搜索:
 
您当前所在位置:黄鹤楼文学>>军工科技

四千四百零五章 “定居”月球


简体手机版  繁体手机版
更新时间:2025-11-18  作者:止天戈
 
南海航天发射中心,“建木九号”重型运载火箭如同银色巨鲸,静卧在发射塔架旁。箭体两侧挂载的辅助推进器上,印着醒目的“月球基地一期工程”标识,下方的发射平台上,穿着橙色工装的技术人员正做着最后的检查。

林峰站在登舱通道入口,整理着深蓝色的任务制服。肩章上新增的“基地建设总指挥”肩牌,是他此次任务的核心身份。“李锐,基地核心舱的设备清单再核对一遍。”他转头看向身后的李锐,对方正拿着终端快速滑动,屏幕上密密麻麻的设备名称滚动不停。

“核心舱生命维持系统、生态循环模块、能源分配中枢均已清点完毕,关键设备都做了双重备份。”李锐抬头,眼中带着一丝期待,“这次随行的建设团队和科学家共32人,其中包括10名生态工程师和8名结构工程师,都是行业顶尖水平。”

登舱队伍中,除了熟悉的陈玥、周明远等老面孔,更多的是新加入的建设者。他们背着厚重的行囊,脸上洋溢着兴奋与忐忑。“林总指挥,这次的月壤3D打印设备升级了?”负责结构工程的王教授凑过来问道,他手里拎着一个便携式结构分析仪,“听说能打印更大跨度的舱体框架?”

“没错,新一代打印机的打印速度提升了3倍,最大打印跨度可达20米。”林峰点头回应,“而且添加了硅基耐受菌的代谢产物作为粘结剂,打印出的结构强度比之前提升了50,还能抵御月面的极端温差。”

“各单位注意,建木十三号发射倒计时15分钟。”指挥中心的指令通过通讯器传遍全场,登舱通道开始缓缓收缩,“请所有乘员进入指定舱位,系好安全带,准备发射。”

林峰和李锐走进核心指挥舱,这里的布局比之前的飞船更加宽敞,全息仪表盘占据了整个前壁,上面实时显示着火箭的各项参数。“这次的地月转移轨道优化了,飞行时间缩短至2天18小时。”李锐坐在副指挥位,调试着通讯系统,“基地那边已经做好了对接准备,新增的三号气闸舱专门用于大型设备转运。”

火箭点火的瞬间,巨大的推力让整个舱体微微震颤,轰鸣声透过隔音层传来,沉闷而有力。林峰紧盯着高度数据,看着它从0飞速攀升,地球的曲率在舷窗外逐渐清晰。“一级火箭分离成功,二级火箭推力正常。”通讯器里传来推进系统工程师的汇报,“当前高度500公里,速度7.9km/s,已进入近地轨道。”

地月转移途中,飞船的公共区域成了临时会议室。生态工程师们围坐在一起,全息投影上展示着月球基地的规划图:以知海科考站为核心,向四周扩展出三个扇形功能区,分别是生态居住区、科学实验区和能源供应区,外围则规划了月壤开采场和农业种植区。

“我们计划先完成生态居住区的建设,采用模块化拼接设计,每个居住舱可容纳4人,配备独立的生活空间和工作区。”生态工程师张敏指着投影上的居住舱模型,“舱内的生态循环系统,会用到改良后的硅基耐受菌生物膜,能将生活废水的净化效率提升至99.8,还能分解部分固体废弃物,转化为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

周明远则带着地质团队,在分析月球基地选址的深层地质数据。“根据上次的勘探结果,基地周边3公里范围内的月壤厚度均匀,地下没有大型熔岩洞穴,适合建设大型建筑。”他调出地质剖面图,红色的安全区域标记格外醒目,“我们还发现了一处浅层水冰资源,距离基地约5公里,未来可作为饮用水和燃料的来源。”

林峰和李锐则忙着制定落地后的工作规划。“抵达基地后,先完成核心舱与科考站的对接,然后分三组行动:建设组负责搭建居住舱和能源站,生态组启动农业种植区的改造,保障组检查所有设备的运行状态。”林峰在终端上标注着任务节点,“李锐,你带领保障组,重点检查新增的太阳能能源站,确保供电稳定。”

两天后的清晨,飞船终于抵达月球轨道。透过舷窗望去,知海区域已不复往日的模样:原有的知海科考站周围,已经搭建起了三个临时的模块化舱体,远处的平原上,几台大型月面挖掘机正在作业,扬起的月尘在低重力环境下形成一道道灰色的弧线。

“基地对接信号已接收,三号气闸舱准备就绪。”飞船的自动对接系统启动,林峰紧盯着仪表盘上的对接参数,“距离对接接口100米、50米、10米……”

“咔嗒——”一声清脆的锁合声传来,通讯器里响起基地留守人员的欢呼声:“林总指挥、李队,欢迎回家!基地已准备好迎接新成员!”

走出气闸舱,一股混合着消毒水、金属和淡淡青草味的气息扑面而来。与一年前相比,这里的变化翻天覆地:原本狭窄的走廊拓宽了两倍,两侧的墙壁上安装了明亮的LED灯带,地面铺着防滑耐磨的月壤合成地板。“留守团队已经完成了核心舱的基础改造,现在能同时容纳50人驻留。”留守负责人汇报着情况,“能源站的首批太阳能电池阵列已安装完毕,供电功率可达1200kW。”

科学家和建设者们刚放下行李,便立刻投入到工作中。结构工程师们带着月壤3D打印设备,前往预定的居住舱建设区域;生态工程师们则直奔农业种植区,开始铺设改良后的月壤基质;陈玥的生物团队则走进新建的生物实验室,准备开展硅基耐受菌规模化培养实验。

林峰和李锐来到能源站检查设备。这座新增的能源站位于基地西侧,由20组大型太阳能电池阵列和3个储能舱组成,银色的电池板在月阳下熠熠生辉,如同一片展开的金属森林。“当前供电功率1180kW,储能舱电量已充至80。”能源站负责人指着监控屏幕,“采用了‘月尘抗氧化酶’涂层的电池板,月尘附着率比之前降低了70,清洁频率从每周一次减少到每月一次。”

天才一秒:m.lingdianksw8.cc

上一章  |  军工科技目录  |  下一章
加入书架后可以自动记录您当前的阅读进度,方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搜索引擎输入 "军工科技 黄鹤楼" 就可以找到本书
其他用户在看:
黄鹤楼文学 - 免费小说阅读网 www.hhlwx.com
联系我们: hhlwxcom@gmail.com